黃琳
童話是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等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具有語言通俗、故事生動、引人入勝等特點,十分受兒童喜愛。統(tǒng)編教材在不同學段選編了經典的童話作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優(yōu)化童話教學方式,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童話故事有著豐富的情節(jié)、生動的語言,是很好的誦讀材料。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誦讀童話故事,在誦讀中形成閱讀體驗。童話中包含了豐富的情感,而這也是童話對兒童產生吸引力的關鍵。在童話教學中,教師應關注童話中的情感,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從多個角度理解童話所構建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首先,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整體閱讀,把握故事的情節(jié);接下來,教師為學生提供角色扮演的機會,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想象融入故事中,設計頭飾,布置場景,設計臺詞;最后,教師讓學生利用肢體動作、語言等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焦急之情。學生在提升想象力的同時,也鍛煉了語言、記憶、觀察、表演、協(xié)調等能力。
隨著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對童話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在閱讀童話后也會形成表達自我想象的意愿。基于此,教師應利用童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生動且充滿想象的語言氛圍中提升表達能力。首先,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言積累。例如,《去年的樹》這篇童話通過“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小鳥、樹根、大門、小姑娘的話,在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讀出不同角色的語氣,體會到語言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其次,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感體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直接、迅速地感悟童話語言中包含的信息。例如,在分角色朗讀《去年的樹》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角色理解展開深度對話,讓學生從不同角色的語言中體會朋友之間的感情,理解小鳥為尋找朋友付出的艱辛。這樣的訓練可以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促使學生產生豐富的聯想,提高閱讀能力。最后,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引導學生模仿、想象,表達自己對童話的感悟。例如,在閱讀《去年的樹》后,教師鼓勵學生想象一個場景,嘗試用對話的形式展現文本中的不同角色,將自己的情感和意圖融入其中。這樣的訓練可以讓學生一步步學會想象。
在童話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課內童話資源,還應堅持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童話故事,拓展學生的閱讀面,鼓勵學生自主編創(chuàng)童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小真的長頭發(fā)》的閱讀中,首先,教師從讀寫結合的角度指導學生學習童話故事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找出小真在說自己頭發(fā)的作用時的句子,引導學生發(fā)現“要是……就能”這對關聯詞,再運用這對關聯詞來想象小真的頭發(fā)還能做什么,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教師應加強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續(xù)寫故事;最后,教師結合教材后面“初試身手”的題目,要求學生在紙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畫成想象中的事物,比一比看誰畫得新奇,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童話以生動的語言為學生構建了一個充滿童趣的幻想空間,學生可以在童話中自由徜徉,展現自己的想象力。基于此,教師結合童話的特點,調動學生的情感,引導其感知童話;注重語言講解,引導學生理解童話;鼓勵學生拓展閱讀,指導學生編創(chuàng)童話。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童話的啟發(fā)下展開想象的翅膀,助力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