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老股民熟悉的“中石油魔咒”再現(xiàn)A股!本周二(9月14日)中石油A股盤中急拉超過8%,大有沖擊漲停的架勢,當天午后上證指數(shù)一改此前穩(wěn)步上行的走勢出現(xiàn)快速調整,3700點“整數(shù)關”得而復失,出現(xiàn)技術面上“一陰吞四陽”的看空信號。盡管8月下旬以來滬指累積了一定漲幅——逼近年內高點,有一定的技術面壓力也是正?,F(xiàn)象,但“中石油魔咒”依然讓不少有過類似經驗的資深投資者心有余悸。此次中石油大漲和大盤回落并存,會不會寫下“魔咒”之下又一次見頂?shù)募o錄?筆者認為,投資者不必夸大解讀這一“魔咒”,近年來A股的權重分布已經發(fā)生了劇變,中石油對A股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力已經大幅減弱,基本面才是決定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周期股中線漲跌的關鍵。
所謂的“中石油魔咒”,指的是中石油在大盤相對平穩(wěn)的時候,出現(xiàn)異乎尋常的大漲,往往會成為大盤波段見頂?shù)男盘?。這個“魔咒”還經常會拉上中石化A股,共同構成“兩油一挺,大盤見頂”的說法。雖然這個“魔咒”未必百分之百靈驗,但以往確實給一些投資者特別是持有中小市值的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損失。最典型像2010年11月11日,中石油A股在當天午后兩點之后急拉沖擊漲停,中石化也同步出現(xiàn)大漲,但大部分股票卻出現(xiàn)下跌,呈現(xiàn)“賺了指數(shù)不賺錢”的奇觀。次日中石油雖然盤中再度拉高,但上證指數(shù)卻低開低走重挫超5%,這輪行情的高點直到四年之后才宣告突破。也正因為如此,本周二中石油異軍突起的同時上證指數(shù)出現(xiàn)調整,也讓部分投資者特別是老股民對后期行情走勢出現(xiàn)擔憂。
出現(xiàn)“中石油魔咒”是巧合還是有必然?筆者認為,這是A股在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并非長期有效的“票房毒藥”。從2007年10月上市以來,中石油就成為“長線熊股”的代名詞,特別是上市前頂著“巴菲特長線投資”和“亞洲最賺錢公司”的光環(huán)和上市后一路走低的巨大落差,深刻影響了一代投資者對中石油的觀感;同時,中石油上市之后相當一段時間里遭遇高估值回歸和業(yè)績下滑的“戴維斯雙殺”,每一次突然大漲意味著市場板塊最后的輪動補漲,提前出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理性投資者的選擇。最關鍵的是,中石油上市之后數(shù)年內,雖然股價下跌為主,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仍是滬市數(shù)一數(shù)二的權重股,而中石油大量的股份掌握在大股東及眾多國企手中,真正進入市場流通的股份比例較低,拉動中石油撬動指數(shù)有“事半功倍”的杠桿效果,存在“拉指數(shù)掩護個股出貨”的可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金分流。不過,這三大因素隨著A股結構的變遷已經產生劇變,單單貴州茅臺的總市值就已經超過中石油兩倍,銀行股中的工行、招行的總市值也超出中石油不少,農行也和中石油市值接近;更重要的是,中石油經過長期調整,股價只剩下上市之初的零頭,資金分流效應大幅降低,偶爾出現(xiàn)波段行情也屬于技術面長線超跌之后的正常走勢,用曾經的“魔咒”來套用現(xiàn)在的走勢未免有刻舟求劍之嫌。
事實上,“中石油魔咒”主要集中在2015年之前,最近幾年已經很少出現(xiàn),大盤許多重要的波段頂部中石油也沒有明顯的異動;反而是在2018年7-10月大盤走低時,中石油出現(xiàn)一輪逆勢上漲,雖然未能扭轉A股跌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盤下跌的節(jié)奏。但真正見底是在2020年四季度,經過長達半年的筑底在今年5月才出現(xiàn)比較明顯的漲勢。這背后的因素,顯然和基本面有密切關系。2020年中石油每股收益僅為0.10元,創(chuàng)下2016年以來的新低,國際油價的低迷是直接原因;而今年隨著國際油價的回升,中石油的一季報、半年報凈利潤都出現(xiàn)了顯著增長,即使經過最近四個月的上漲,動態(tài)市盈率也只有10倍左右,甚至股價還低于凈資產。因此,中石油從“拖油瓶”變成“加油站”,基本面的回暖是關鍵,股價長線超跌出現(xiàn)相對投資價值,也是吸引資金參與的因素。因此,在基本面、低估值支持下的上漲,和以前出現(xiàn)“戴維斯雙殺”的狀況截然不同,自然股價的上漲也不能成為大盤見頂?shù)摹澳е洹薄?/p>
從本周的走勢也可以看出,中石油在周二“魔咒”發(fā)威之后,周三股價繼續(xù)上行超過周二上影線的高點,場外資金做多意愿堅決,絕非“打一槍就走”的游資行為;同時,上證指數(shù)的調整幅度也比較溫和,更像是一種面臨前高壓力的順勢洗盤,“魔咒”看起來已經漸行漸遠。從中期來看,國際油價維持在相對高位,也有利于中石油業(yè)績的回升,至少今年年報同比出現(xiàn)大幅增長基本已成定局,不存在爆雷的風險。因此,投資者關注中石油的走勢,可淡化其對大盤的影響,更應當關注其基本面的變化對公司自身,乃至石油行業(yè)和周期股的重要變化。
談到基本面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相比個人投資者的把握更精準,而中石油作為滬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H股的走勢更能反映國際投資者對中石油基本面的看法。事實上,從去年10月AH股同步見底至今,中石油H股最大漲幅超過80%,遠超同期A股的50%出頭,這在恒生指數(shù)、恒生國企指數(shù)同期表現(xiàn)落后上證指數(shù)的情況下出現(xiàn),反映出國際投資者相比A股投資者更精準把握中石油基本面的拐點。未來如果H股出現(xiàn)滯漲甚至率先拐頭向下,那么參與中石油A股的投資者也不妨多關注其中的風向標意義。
不過,就AH股差價而言,目前中石油A股盡管一年來漲幅落后H股,但仍比H股高出八成以上,反映出A股的內在投資價值仍稍遜一籌。如果投資者看好油價表現(xiàn)的話,不妨關注一些市值較小、估值適中的石油加工相關公司,或許能收到更好的投資效果。筆者重點觀察的品種有:中晟高科、康普頓、東華能源、茂化實華等。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