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旭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推進,在現階段的美術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講解基礎美術知識,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設定教學的活動,以便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體現美術課程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小學美術;高品質課堂;導入
在傳統(tǒng)美術課程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師講生聽”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美術的世界,顯然,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始終處于課堂上的被動位置,很難對美術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分析,以至于學生建構美術知識的興趣不高,學習質量也不佳。所以,為了真正地提高美術課程的教育實效,使得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科的魅力,教師應當在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和愛好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建優(yōu)質美術課程教學體系,從而推動高品質美術課堂的生成。
一、注重課堂導入,調動教育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支撐,對于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在開展學習活動時,應當以一定的興趣作為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消耗自身的精力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建構。而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新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能夠影響學生對新課的印象。所以,在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時,教師也應當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出發(fā),為學生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的有效設計,促使學生從導入之初就對美術知識產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積極地進行美術知識的學習。
例如,在為學生介紹《皮影》這節(jié)課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皮影戲進行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將目光從課下轉移到課上。在實際組織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中,教師先利用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皮影戲,促使學生被趣味橫生、聲情并茂的皮影戲抓住目光,主動地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之中。隨后,伴隨皮影戲的表演,教師為學生提出“你知道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什么嗎?你對它有了解嗎?”等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學生回答出“皮影”的答案,并對皮影進行自主交流后,教師再為學生簡單地介紹皮影,引導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走進皮影的學習之中。
顯而易見,教師利用媒體技術展現皮影戲,能夠在刺激學生視覺、聽覺的過程中,帶給學生趣味性的體驗,促使學生主動的消耗自身的精力進行美術知識的探究,為高品質美術課堂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展開動作操作,促進能力發(fā)展
在傳統(tǒng)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常常認為小學生的能力有限,不能完成美術實踐操作活動,因此教師極少為學生設定實踐操作的任務,以至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探究和體驗的時間少之又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建構美術知識的質量,制約著學生美術實踐操作能力的發(fā)展。所以,為了充分發(fā)揮美術學科的教育價值,促使學生在得到創(chuàng)作成果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教師也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建動手操作的任務,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有效發(fā)展。
例如,在《搭建框架》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動手實踐操作的方式對美術知識進行感知。在課堂上,教師先為學生搭建一個“架子博覽會”,引導學生對架子進行欣賞,使得學生萌生自主搭建架子的想法。隨后,教師引導學生思索搭建架子的材料,以及銜接的方法等,為學生搭建架子奠定基礎。緊接著,教師提供筷子、膠水、布條等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對架子進行搭建,以便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新思維的過程中,搭建出一個完整的作品。在學生搭建完畢后,教師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展示的平臺,組織學生講解自己搭建架子的過程,以便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收獲成就感,堅定實踐操作的信心。
可見,教師結合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從別樣的視角出發(fā)感受到美術課程的魅力。
三、引導合作學習,強化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中倡導合作探究的教學形式,期望學生在與他人相互輔助的過程中,對美術知識進行深度剖析,從而完成對美術知識的有效學習。然而,在實際講解美術知識中應用合作活動時,存在部分教師應用合作活動卻沒有發(fā)揮有效價值的現象,使得美術課程的教育品質不如預期。所以,為了真正地提高合作活動的應用實效,美術教師應當對合作活動的細節(jié)進行調整,從而在強化學生主體地位中,真正地提升美術課程的教育質量。
例如,在《小小園藝師》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結合以往的美術課程教學經驗,對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進行分析,指出哪些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yǎng)較高,哪些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較為一般。緊接著,教師以優(yōu)勢互補作為分組的原則,安排各個小組中的成員,使得小組中的每個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隨后,教師為學生設定“欣賞盆景,并收集能夠制作盆景的材料,完成盆景制作”的任務,促使學生在小組中圍繞這一任務進行自由交流,以便學生在各自發(fā)表自己意見,聆聽他人見解的過程中,迸發(fā)出更多新的想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盆景。
總而言之,要想切實地打造高品質的美術課堂,教師一方面要立足課程改革的標準,不斷創(chuàng)新美術課程的教學形式,另一方面要參照學生的實況進行教育結構的調整,以便讓學生在主動配合中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逐步促進高品質課堂的生成。
參考文獻:
[1]賈利利.如何構建高效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7(01):270.
[2]羅宗奎.小學美術課堂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