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靜
摘要:美術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一堂堂有趣的小學美術課堂,對于正在形成對世界認知的學生而言,在美術的指引下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是學生在成長道路上的寶貴財富。本文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探析小學美術欣賞培養(yǎng)如何在課堂中有效實踐,探究美術欣賞的課堂實踐形式,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美術;美術欣賞;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427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需要更加豐富多彩的教育角度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觀和認識。所以,對于美術教育而言,采取創(chuàng)造的手段和觀念開展針對小學生的美術教育能夠切實提高學生對美術的欣賞能力,努力培養(yǎng)孩子們在小學年齡階段對真、善、美的正確理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和認識范圍都不夠完善,正是塑造正確價值觀和欣賞能力的最佳年齡段。在新課改標準要求和新時代背景下,針對小學階段美術欣賞探究教學做出實踐和探索,本文將從小學生美術欣賞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和可行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討論和分析,旨在能夠在現(xiàn)有美術教學環(huán)境下完善美術欣賞的實際教學模式,從理論到實踐中都大幅提高小學美術教學中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一、重視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欣賞能力
新課改對新時代的教育和學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針對現(xiàn)如今主體流行的教育模式,課本知識儲備已經可以滿足社會和學校的要求,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和老師忽視了所謂“副課”,導致很多學生在藝術審美和欣賞能力方面嚴重不足,導致很多學生在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下有明顯的短板存在,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孩子的長期成長。重視美術課堂,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欣賞能力,不僅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學習世界,更重在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共情能力,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比如在欣賞一部分以建筑為主題的照片展時,老師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古典建筑的魅力,也要通過適當?shù)那楦幸龑?,讓學生明白現(xiàn)如今由于技術和人才的流失,國內的很多古典建筑都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修復,正在慢慢消失,嘗試發(fā)起學生對古建筑的熱愛。建筑的種類多種多樣,不論是欣賞中國古典建筑的結構精美,還是欣賞西方建筑的奇思妙想,都能幫助學生提高欣賞美的能力,滲透情感教育并不是老師強行煽情,而是從選材選題開始,老師就應當去思考和設計這一類藝術作品能夠給學生帶來怎樣的情感共鳴,又怎樣在課堂中進行引導和升華。
處于小學年齡階段的孩子,老師和家長應該充分尊重該年齡段的性格特點,認識到該年齡段孩子認知的局限性和可塑性,接受必要的情感教育和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關鍵作用。藝術是情感的良好載體,我們希望在藝術課堂中滲透審美教育,不僅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能培養(yǎng)出什么能力,打造“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高效課堂。
二、推進自主學習,解放童真觀念
新課改要求中明確指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應該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所以,一堂好的美術課,不應是在教師的機械式灌輸下結束,應該讓學生做回課堂的主人,老師做好引導者和解惑者,鼓勵學生能夠主動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身邊隨處可見但是又經常忽視的美,培養(yǎng)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與審美能力齊頭并進。要摒棄學生被動接受的幻痛課堂局面,被動地接受無法讓學生在審美能力上得到培養(yǎng),甚至會讓學生滋生厭學情緒。教師需要能力幫助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從旁輔助,讓孩子們表達出來自己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尊重學生的童真,讓小學生逐漸產生屬于自己的審美。
例如,對國風水墨畫的欣賞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分層次多課程地進行。而這個進度的掌控著應該是學生自己,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推動學習的進度和方向。這就要求老師對課堂有更加全面和獨到的理解,在進行系列課程的時候,就能夠兼顧進度和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
小學生的想法通常是天馬行空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生中最豐富的年齡階段,但是這種能力會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被消磨殆盡。所以,美術教學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童真。最應該作的是避免約束他們的思想,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想法。
三、美術欣賞教育的應用策略
善于提問,在提問中啟發(fā)學生,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老師提出一個令人好奇的問題,就能夠直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新時代下的美術課堂,絕不是簡單的老師主導,而是師生平等對話,老師用對話討論提問的形式引導課堂的走向,加強美術欣賞教育。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施設置懸念,從而引起學生們的討論,被充分點燃的好奇心會趨勢孩子們主動去了解藝術作品。在講解藝術作品時,老師們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fā)散思考,從點到面,從一個到一類,從作品本身到實際生活,培養(yǎng)學生們求知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加強情感教育。
先進的理論必須依賴于新的表現(xiàn)形式來展開。針對美術欣賞教育的新要求,就需要有與之匹配的課堂策略。老師們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應用多媒體教學架構教學情境,具體采用開門見山引入法,溫故知新復習法,情境代入法,提問討論法等等,助力學生審美的培養(yǎng)。
四、結語
適應新時代和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和期待,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美術課堂上,對小學生的美術欣賞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和創(chuàng)新,保留小學生特有的想象力和童真,提升其發(fā)現(xiàn)和感受美的能力。美術能夠給孩子很多的想象空間和發(fā)揮空間,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楊鐵英. 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 新課程(小學), 2016(1).
[2]楊薇薇. 探析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J]. 中文科技期刊數(shù)據(jù)庫(文摘版)教育:00189-00189.
[3]徐蓉. 新課改下的小學美術欣賞探究性教學分析[J]. 新課程, 2016, 000(019):P.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