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勝友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幾千年歷史傳承中,非常璀璨的組成部分,其中凝結了先輩的思想。文言文并不是小學語文階段的重要部分,在這個階段進行文言文教學,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對文言文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兼?zhèn)湟恍┪难晕牡恼Z感,方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階段中,學習難度更高的文言文奠定基礎。在文言文的教學中,老師一定要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喚醒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讓課堂生動起來,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地學習文言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研究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49
引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所學習的文言文大多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短小精煉的文章。老師在為學生講授文言文時,經(jīng)常會忘記文言文的重要性,在講授過程中不考慮方式方法,導致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文言文中蘊含的思想,嚴重時還會因為文言文過于難學,從而對文言文產(chǎn)生恐懼。正是因為這樣的背景,在現(xiàn)階段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普及時,才要去積極的創(chuàng)新文言文教學方法,要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文言文學習。
一、加強引導
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明確的告訴學生文言文是什么,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是什么。要告訴學生文言文是我國幾年前文化傳承的載體,其中繪聲繪色的描述了我國各時期的歷史,我們作為祖國的組成部分,都有弘揚傳承歷史文化的職責,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其實就是跨過時間,和先輩進行對話的過程,可以去體會先輩們的思想情懷。不僅如此學習文言文也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因為文言文與漢語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的,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正確的理解字里行間表達的意思,才能很好地理解通篇文章,這種細讀的能力是可以遷移到平常閱讀中的。在幫助學生明確了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性后,讓學生有一個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是一堂優(yōu)質(zhì)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在正式授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性,來進行課程導入,可以利用文章中的插圖來讓學生猜測文章蘊含著怎樣的故事,讓學生可以產(chǎn)生思考,繼而對文章產(chǎn)生興趣。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最大的障礙就是翻譯,這也是老師需要積極引導的,要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注釋,收集資料等形式去明白每個字的含義,將他們翻譯成白話之后更好地理解課文思想[1]。
二、激趣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學生的身份有了質(zhì)的轉(zhuǎn)變,已然成為了學習中的絕對主體,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牢牢地遵循學生主體原則,將整個教學圍繞著學生進行。小學生天性好動,對待陌生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老師完全可以積極的轉(zhuǎn)換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就可以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學習,學生如果想生動的演繹出兩小兒辯日的場景,就勢必要對文章進行仔細的研讀,因此學生勢必會更深層次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去演繹文章內(nèi)容。這樣的授課形式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無疑可以讓學生更容易萌生學習念頭。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如為什么兩個小孩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呢?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學生為了解決老師的問題,會更細致的進行思考,會使注意力始終集中停留在思考文言文思想的過程中,這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在有效加深課文理解的同時,還可以不斷提煉自身的思考能力。
三、烘托教學氛圍,情境教學法
在現(xiàn)如今的教育中,各類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紛紛登場,為教學提供了非常多的助力。老師在為學生講授文言文的過程中,完全可以針對文言文的具體內(nèi)容,靈活的選擇合適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將文言文中隱晦的情感思想,更加具象的表露給學生。多媒體教學,就是現(xiàn)階段被普遍運用的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教學,老師可以將圖片,文字,視頻,音頻全部融為一體,讓學生的學習情境變得生動。例如,在學習《伯牙鼓琴》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伯牙鼓琴》的動畫,并且配上伯牙的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通過影視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感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學習,可以極大地增強教學效率。
四、閱讀教學
在現(xiàn)階段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課堂太過死板,學生沒有辦法感受到文言文中蘊含的感情。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將閱讀作為常態(tài),通過反復的閱讀去感受文言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2]。例如,在預習階段,老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略讀作業(yè),讓學生粗略的閱讀幾遍文章,對文章進行一定淺層次的理解,對文章的大致輪廓有一個初步理解。之后在正式上課時,老師可以先為學生朗讀一遍課文,值得注意的是,為學生朗讀課文時,一定要注意情感飽滿,注意文章的抑揚頓挫,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感受文言文中蘊含的古文美。讓學生可以通過聽讀來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進一步刺激學生對于文言文的興趣。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朗讀,第一遍朗讀時可以由老師帶讀,來控制朗讀的節(jié)奏,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古文之美。最后就需要學生展開反復的自我閱讀,在讀的過程中反復的揣摩文章含義,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于文章的理解,同時對文章的理解越深閱讀的就會越有情感,形成閱讀學習的良好循環(huán)。
五、激勵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因為文言文學習是非常困難的,老師并不能只依靠考試的結果來評判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情況。老師更應該注重的是在平時教學中,學生遇到學習阻力后,積極的鼓勵學生,對學生作出正面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問題,幫助學生制定專屬的學習方案,不斷樹立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自信心。
六、結束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夯實基礎的重要時刻,在這個階段積極的優(yōu)化文言文教學方式,可以為學生以后的文言文學習打牢基礎。所以在這個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中,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文言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可以主動的去學習文言文,汲取文言文中先輩傳承下來的智慧結晶。
參考文獻
[1] 張志峰.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方法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23):P.130-130.
[2] 王玲霞.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文言文教學語用與文化的交相輝映探究[J]. 試題與研究, 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