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成,耿方東,康菊清,黃 蕾,任 毅,張小卉*
(1 陜西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西安 710119;2 陜西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教育部藥用植物資源與天然藥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西安 710119)
耬斗菜屬(AquilegiaLinn.)隸屬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多年生草本?;利?,不僅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是物種演化研究的模式植物,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1-3]。全球約70種,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溫帶地區(qū),其中中國有13種[2,4]。
2018年,羅燕等[5]在甘肅、青海、寧夏、四川等地發(fā)現一個新種——長果耬斗菜(AquilegiayangiiY. Luo & L. Li)。該物種的模式標本(KUN1341140)采自四川省九寨溝縣神仙池,生長在海拔2 000~3 000 m的林緣或草坡。
作者于2014年6月9日在陜西鳳縣通天河,海拔1 578 m的路邊林緣采集到耬斗菜屬植物。后經鑒定為長果耬斗菜(Aquilegiayangii),標本收藏于陜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標本室(SANU),系陜西省首次發(fā)現,也是該物種在中國最東端的分布。
長果耬斗菜 (圖1)
AquilegiayangiiY. Luo & L. Li. in Phytotaxa 348(4): 289-296. 2018. ——Aquilegiaoxysepalavar.kansuensisBrühl in Journ. As. Soc. Beng. 61: 285. 1892; 秦嶺植物志1 (2): 236. 1974. 中國植物志 27: 498. 1979. Flora of China 6: 280. 2001. ——Aquilegiakansuensis(Brühl) Erst. in Turczaninowia. 17(4): 24-25. 2014.
陜西(Shaanxi):鳳縣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海拔1 578 m,34°11′59.5″ N,106°35′43.9″ E,生于路邊林緣。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圓柱形,外皮黑褐色。莖直立,上部分枝,基生葉數枚,為二回三出復葉,中央小葉,三淺裂或三深裂,裂片頂端圓形,常具2~3個粗圓齒。莖生葉數枚,具短柄,向上漸變小。二歧聚傘花序,萼片和距深紫色,萼片長度16~19 (24) mm,萼片寬度4~5 mm;花瓣片黃色,花直徑10~11 mm,花瓣片長11~14 mm,花瓣片寬6~8 mm;距深紫色,略彎,短于花瓣片長,距長(7) 9~11 mm;開裂花藥黃色,可育雄蕊數32~41枚,退化雄蕊膜質;心皮數5~6枚,每心皮胚珠數24~33枚;蓇葖果長18~28 mm,種子長17~20 mm[2,5-6]。
該物種最先被Brühl認定為尖萼耬斗菜的一個變種(A.vulgarissubsp.oxysepalavar.kansuensisBrühl)[7],后來被Erst等[8]提升為種——甘肅耬斗菜[A.kansuensis(Brühl) Erst]。羅燕等[5]2018年將分布在甘肅、青海、寧夏、四川等地的原甘肅耬斗菜劃分為新種——長果耬斗菜。新種長果耬斗菜較甘肅耬斗菜花更小,開裂花藥顏色為黃色,不同于甘肅耬斗菜的黑色,且分布區(qū)不同。本研究將長果耬斗菜分布范圍向東擴展到了陜西省的秦嶺地區(qū),豐富了陜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記錄,為秦嶺地區(qū)的物種多樣性研究提供了證據。
A.整株;B.整花;C.開裂花藥(黃色,紅色箭頭所示)、雄蕊、退化雄蕊與心皮;D.蓇葖果圖1 長果耬斗菜A. Plants; B. Flower; C. Dehiscent anther yellow (shown by the red arrow), stamens, staminodes and carpels; D. FolliclesFig.1 Aquilegia yangii Y. Luo & L. Li.
致謝:謹以此文紀念任毅教授(1959-2019),緬懷他對陜西植物研究作出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