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木熱提·米吉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yī)院兒科,新疆伊寧835000
小兒腹瀉屬于小兒常發(fā)疾病,其發(fā)生率僅次于小兒肺炎,如果疾病無法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健康發(fā)育以及營養(yǎng)狀況,甚至還會出現致死的情況。隨著我國對于微生態(tài)制劑的研究和發(fā)展,目前將其應用在腹瀉疾病治療中也越來越常見,布拉氏酵母菌是其中一種有益的真菌制劑,在治療胃腸道疾病、黃疸疾病等方面均能夠發(fā)揮較好的效果[1]。有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聯合補液鹽能夠有效的縮短腹瀉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還可以降低遷延性腹瀉的風險以及后續(xù)腹瀉復發(fā)率[2],因此,本研究以120例小兒急性腹瀉患者為對象,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對縮短止瀉時間及安全性進行分析,臨床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回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友誼醫(yī)院120例小兒急性腹瀉患者,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且簽署同意書的患者;②年齡<10歲;③無其他重要疾病合并發(fā)生。排除標準:①不愿參與或者依從度差的患者;②對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藥物存在過敏情況的患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8歲,平均(4.1±0.3)歲,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8歲,平均(4.1±0.5)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必須要從飲食行為方面進行控制,少食多餐,盡量減少高糖分和油膩食物的攝入,對照組患者接受補鋅劑(浙江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食健字G20170752)、益生菌[合生元(廣州)健康產品有限公司,國食健字G20090356]、蒙脫石散劑(湖南華納大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608)口服、補液治療,<1歲患者每次服用1 g,每天3次;1~3歲每次1.5 g,每天3次;>3歲每次3 g,每天3次。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合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劑(法國白科達制藥廠,3487)治療,<1歲每天服用1袋,≥1歲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在口服蒙脫石散治療的時候要保證空腹口服,而且不要和布拉氏酵母菌同時口服,間隔時間為2 h以上。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月。
臨床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顯效,患者無臨床癥狀,腹瀉消失,無不良反應發(fā)生;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無不良反應發(fā)生;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緩解不明顯甚至進一步惡化,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3]。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排便正常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等指標情況。
炎癥因子主要通過血清檢查,通過對患兒抽取靜脈血,進一步分離血清檢測。CRP正常范圍0~10 mg/L;IL-1經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正常值(0.19±0.06)ng/L;IL-6經 ELISA檢測正常范圍0.373~0.463 ng/L;TNF-α正常范圍29 ~ 81 μg/L。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CRP、IL-1、IL-6、TNF-α各指標組內比較,治療后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炎癥因子CRP、IL-1、IL-6、TNF-α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x ± s)
觀察組的排便正常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等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改善情況比較(x ± s)
小兒急性腹瀉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嬰幼兒胃腸功能紊亂疾病,大部分患兒都為6個月~2歲,發(fā)病率十分高,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由于急性腹瀉的誘發(fā)因素比較多,主要包括小兒菌群失調、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消化功能偏低、感染等,一旦發(fā)病必須要立即治療,否則很容易影響患兒的正常發(fā)育。另外,人體的胃腸道系統(tǒng)不只具有消化功能,還能發(fā)揮十分重要的免疫功能,如果出現了胃腸功能紊亂,會直接導致人體免疫異常,從而引發(fā)大量的胃腸道疾病[4-9]。另外,小兒急性腹瀉的發(fā)生還與炎性反應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其相關炎癥因子主要包括CRP、IL-1、IL-6、TNF-α等。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CRP、IL-1、IL-6、TNF-α等炎癥因子水平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RP主要是通過IL-6進行調節(jié),可以直接反映出機體的應激狀態(tài),同時也可以客觀地反映出組織損傷情況。IL-1是強力炎前因子,是從巨噬細胞中產生的,和感染性腹瀉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IL-6是從多種細胞中產生的,可以起到促進細胞增殖分化的作用,也是炎性反應的重要介質,對于調節(jié)炎性反應也有著重要的意義。TNF-α主要可以起到調節(jié)機體免疫及機體生理功能的作用,可以發(fā)揮有效的抗感染效果,但是如果過度釋放的話會引起休克、發(fā)熱和惡病質等癥狀,也會促進其他炎癥的發(fā)生,加強血管的通透性,會促進炎癥的進一步發(fā)展[10]。另外TNF-α還會引起局部炎性反應,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調查表明,患有急性腹瀉的患者在血清細胞炎癥因子表達水平方面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上升趨勢,因此也可以表明血清炎癥因子是反映腹瀉情況的主要指標。
目前臨床在治療小兒急性腹瀉方面主要通過細菌類微生態(tài)制劑、抗生素來控制感染,但是由于抗生素的過量使用很容易導致病原菌耐藥,而且長期使用抗生素藥物還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衡[11-16]。本研究采用的布拉氏酵母菌屬于一種微生態(tài)真菌制劑,在抑制致病微生物繁殖生長方面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降低病原菌對胃腸黏膜上皮細胞侵害,有利于保護腸胃功能正常運行,維持胃腸微生態(tài)平衡,而且還可以適當的刺激胃腸黏膜,從而促進胃腸黏膜吸收能力和代謝能力。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5.00%,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排便正常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等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均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了該藥物在運用過程中對于緩解患兒臨床癥狀也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腹瀉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止瀉時間,提高治療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大大降低腹瀉復發(fā)的幾率,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和推廣。但是本次研究所選擇的對象數量比較少,所以在體現研究結果的時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后續(xù)的研究可以擴大研究數量,這樣也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