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寬 王 楠 蘭 磊 李林英 蔡欣培 王健君 王 偉 程延喜
(1.長春市農業(yè)科學院 吉林長春130111;2.長春市農業(yè)博覽園 吉林長春130117)
大豆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進口量最大的農作物。其蛋白和脂肪含量總和高達60%,使其在國民經濟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吉林省自20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玉米與大豆產值的原因,大豆種植面積大幅減少,只有東部半山區(qū)種植早熟品種,而大豆單產高的中部中晚熟地區(qū)則只有零星種植。近年來由于黑土地保護、種植結構調整、國際大豆貿易緊張的原因,對于中晚熟大豆品種的選育越來越受到重視。
長農54就是在此背景下,在國家大豆產業(yè)體系和吉林省科技發(fā)展計劃的支持下,充分發(fā)揮地域自然資源和豐富的資源優(yōu)勢,以選育適宜吉林省中部地區(qū)、高油、高產、廣適、耐密、中晚熟為目標,通過目標親本篩選,利用人工雜交系譜法選育出的一個大豆新品種。
吉育89是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選育的中晚熟大豆品種,擁有野生大豆和美國大豆的血緣,遺傳背景豐富;粗脂肪含量高達24%以上;2007年通過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本課題組經2007年引種觀察,其田間表現突出,具有高產、廣適、優(yōu)質及抗倒等優(yōu)點,確定為2008年主干親本。
該品種2007年在新疆獲得了5 577 kg/hm2的產量;粗脂肪含量在23%以上;在黃淮海北組夏大豆區(qū)、北方春大豆晚熟組、吉林和內蒙古均已審定推廣。本課題組經2007年引種觀察,其田間表現突出,具有高產、廣適、優(yōu)質及抗倒等優(yōu)點,確定為2008年主干親本。
2008年長春市農業(yè)科學院大豆所以吉育89為母本、中黃35為父本,進行人工有性雜交,配制組合。2009年F1種植1行,秋季收獲12株。2010年F2種植12行,秋季收獲3株。2011年F3種植3行,秋季收獲3株。2012年F4種植3行,秋季收獲5株。2013年F5種植5行,秋季收獲5株。2014年F6種植5行,品系決選收獲1行,使用近紅外谷物分析儀進行品質分析,粗脂肪含量22.75%,粗蛋白含量37.22%,屬高油大豆。2015年F7參加所內鑒定試驗,芽勢強,抗倒耐密,植株收斂,分枝多,株高適宜,節(jié)多莢密,群體調節(jié)能力強。2016年F8參加所內比較試驗,產量表現突出。2017-2018年參加北方大豆中熟組區(qū)域試驗。2020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豆20200023)。
長農54屬高油型中熟春大豆品種,春播生育期平均129.0 d,比對照吉育86晚熟2.5 d。株型收斂,亞有限結莢習性。株高98.4 cm,主莖17.6節(jié),有效分枝1.2個,底莢高度16.2 cm,單株有效莢數55.4個,單株粒數130.0粒,單株粒重20.4 g,百粒重16.6 g。圓葉,紫花,灰毛。籽粒圓形,種皮黃色、微光,種臍藍色。
2017-2018年吉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通過人工接種(菌)鑒定,中抗大豆花葉病毒1號株系,中感大豆花葉病毒3號株系,感孢囊線蟲病3號生理小種。
2016-2017年經由原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分析,平均粗脂肪含量22.51%,粗蛋白含量37.06%,屬高油大豆品種。
2017-2018年參加北方春大豆中熟組區(qū)域試驗,2年平均畝產230.2 kg,比對照吉育86增產3.0%,2年平均增產點率70.6%。201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25.8 kg,比對照吉育86增產4.8%,增產點率77.8%(附表)。試驗結果表明,該品種增產顯著,豐產性好,增產點率高,穩(wěn)定性好。
附表 長農54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產量結果
北方春大豆中熟組區(qū)試、生產試驗結果表明,長農54適宜在吉林省中部、內蒙古東部地區(qū)春播種植。品種抗病性鑒定結果顯示,該品種不宜在孢囊線蟲高發(fā)區(qū)域種植。
因為該品種的適宜種植區(qū)是近年來的玉米主產區(qū),結合該品種特點總結以下幾點與玉米輪作的栽培要點。
5.1.1 土壤環(huán)境分析 多年玉米連作的農殘會很嚴重,所以在種植前一定要對土壤的農殘進行化驗分析,以防大豆受藥害導致缺苗減產。如發(fā)生藥害時,要及時使用蕓苔素、碧護等內源生物調節(jié)劑處理。
5.1.2 秸稈還田標準 接玉米茬口時,玉米使用機械收獲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時操作要求:秸稈、根茬切碎長度≤10 cm,寬度≤1 cm,切碎合格率≥90%。以防播種開溝深淺不一、堵塞、秸稈拖堆,影響播種出苗。
5.1.3 播種期 吉林省中部、內蒙古東部春播適宜播種期為4月25日至5月5日,土壤溫度穩(wěn)定通過10℃。適時晚播,保證苗齊苗壯。長農54屬耐密抗倒品種,群體調節(jié)能力較強,由于種子百粒重偏小,芽率芽勢極強,須嚴格控制用種量,以防密度過大造成倒伏減產。
5.2.1 施肥技術 玉米茬口一般來說含氮量較高,雖然大豆對氮的需求也很大,但大豆的氮來源有2/3是來自于根瘤菌的供給,所以一定要檢測地塊的養(yǎng)分構成,做到合理施肥。防止因氮肥過量導致大豆植株徒長,造成倒伏。
5.2.2 種植密度 根據地塊地力情況,崗地、薄地密度可在1.467萬株/畝,洼地、肥地密度要控制在1.333萬株/畝。精量播種,防止因密度過大造成倒伏。
5.3.1 苗前封閉技術 苗前用乙草胺+2,4-滴異辛酯+噻吩磺隆合劑,在大豆播種后出苗前3~5 d噴施。需注意的是,若耕地表面不平整,除草劑無法形成完整的藥膜,會影響封閉效果。因此整地時要達到秸稈還田執(zhí)行標準。
5.3.2 苗后除草技術 根據雜草種類施藥,常用精喹禾靈、氟磺胺草醚、異惡草松、精廣虎、滅草松等,在大豆2片復葉后、雜草1~3葉期噴殺。如用異惡草松、氟磺胺草醚一定要控制用量,以防對下茬玉米造成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