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在小學教育體系中,語文學科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有效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幫助。但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加以完善,那么將會對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有著極大的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融入繪本閱讀模式,借助精彩的畫面和圖畫中的故事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閱讀轉變?yōu)椤皭偂弊x,以此來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文章主要分析小學語文繪本“悅”讀的有效性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繪本悅讀;教學對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提升學生閱讀積極性,語文教師應優(yōu)化教學模式,同時認識和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繪本閱讀來強化小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大部分小學生都不喜歡讀書、也不喜歡閱讀,“悅”讀更是無從談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借助繪本閱讀的優(yōu)勢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在過程中著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同時進一步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讓小學生們可以真正地愛上閱讀。
一、 小學語文繪本閱讀的意義
部分人會認為繪本只是一些較為簡單且?guī)в胁鍒D的閱讀素材,這一認識是錯誤的。對成年人來講,繪本是小兒科,但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繪本不僅對他們有著一定的吸引力,同時還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將繪本閱讀方式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實現(xiàn)“悅”讀。
其一,繪本閱讀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繪本閱讀與以往傳統(tǒng)的純文本閱讀相比較有著新穎且有趣的閱讀特征,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其感官與視覺神經(jīng)都可以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還可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繪本故事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其中有豐富的圖片,語言表述也較為簡潔,可以給小學生直觀地展現(xiàn)故事內容。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內容較為簡單,但其中隱含著豐富的做人和處事原則,能夠在無形中影響小學生,對塑造小學生的價值觀有極大影響,可以說是“悅”讀開展的有效對策。
其二,繪本閱讀可以調動小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繪本閱讀有著色彩斑斕且圖文并茂的特征,純文本的閱讀方式會使小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繪本閱讀就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象。其內容主要是以精美的圖片和簡潔的文字為主,可以有效調動小學生們的感官與視覺,既可以調動小學生們的閱讀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三,繪本閱讀能夠提升小學生們的閱讀能力。繪本閱讀可以使小學生借助圖片來聯(lián)想內容,這對啟發(fā)小學生閱讀思維有著一定的幫助。同時還可以使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見解,在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習慣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
二、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
目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諸多教師都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一味地講解知識內容,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且科學的引導,也沒有幫助學生挖掘文章背后所反映的情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們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來閱讀文章內容,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過度依賴教師的講解,這樣難以提升小學生自己的閱讀思維能力。
(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教師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學習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講,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如閱讀課堂教師都喜歡讓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然后在逐一講解課文中的生詞和生字,最后在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的主題句。這種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幫助小學生理解課文,但會打擊小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 實現(xiàn)小學語文繪本“悅”讀有效性的對策
(一)故事編纂 為學生悅讀鋪墊基礎
繪本閱讀為學生實現(xiàn)“悅”讀提供了便捷的路徑,在繪本中有諸多精美的畫面,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借助繪本中的畫面來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可以讓小學生充當小作家。小學生的思維都較為活躍,并且語言也十分豐富,喜歡表現(xiàn)自己。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小學生這一特征來引導學生敢于描述繪本故事內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在故事編纂時,容易出現(xiàn)表述不清或條理不清等現(xiàn)象,語文教師需要及時進行引導和糾正。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烏鴉喝水》這一課文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課文中的兩幅圖片,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述故事內容,教師可以說:“同學們都是講故事的高手,那么今天的故事主人即為一只烏鴉,在烏鴉的身上都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呢?我們一起來看圖片?!敝蠼處熆梢韵驅W生出示第一個圖片,學生隨即開始小聲議論,小紅說:“在圖片中我看到了一只烏鴉站在了石頭上,它的面前有一個瓶子,瓶子里面裝了一些水,我想烏鴉一定是口渴了,想要喝水。”接下來教師則可以出示第二幅圖畫,然后小明說:“這幅圖畫與第一幅圖畫的差別就是瓶子中多了一些小石頭,而瓶子中的水也升高了,烏鴉終于可以喝到水了?!痹谶@一背景下,說明小學生已經(jīng)初步熟悉了兩幅圖畫中的內容,下面教師則可以引導小學生將兩幅圖畫的內容進行融合并進行故事編纂。這樣的引導可以有效調動小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班級中的學生都開始爭前恐后地回答起來。在思考之后小花說道:“從前有一只烏鴉,它的羽毛是黑黝黝的,它在飛翔的過程中口渴了,想要喝水,它找了好久終于在一些碎石旁看到了水,但水在玻璃瓶中,因為玻璃瓶的嘴口較小,烏鴉根本喝不到,于是它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借助繪本中的圖畫來引導學生進行故事編纂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拓展小學生們的思維,進而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最為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愉快地閱讀。
(二)角色扮演 激活學生悅讀情感
小學階段的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聽課走神等問題,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傳統(tǒng)且單一的語言來進行講解,難以提升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甚至還會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煩心理。另外,小學生們也難以感受和體會到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情感。因此,為調動小學生們的閱讀情感,教師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對策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過程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思想,同時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學生深入感受和感知故事情節(jié),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們的悅讀情感。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王二小》這一課文時,為使小學生進一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教師可以說:“這是一個小英雄的故事,同學們是否可以依照圖片內容來演出故事情節(ji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發(fā)揮?!贝蟛糠謱W生都想要扮演王二小,教師則需要科學劃分故事中的角色,在確定完成之后,在邀請小學生們進行表演。在觀看圖面時,學生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故事內容,所以表演也相對順利。在表演完成之后,小學生們的興趣和情感都可以被調動。飾演八路軍的李明說:“王小二真是值得我們的尊敬的人,他在面對敵人時沒有害怕,反而還機智地帶領敵人進入到了我們提前設置的包圍圈中,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飾演王二小的張輝說:“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敵人,但我已經(jīng)來不及向八路軍叔叔報信了。敵人讓我?guī)?,我想這也許是機會,然后就將敵人帶入到了八路軍叔叔設置的包圍圈內。”在這種情感激發(fā)完成之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們閱讀文字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同時還可以升華小學生們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