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冰
摘要:油畫是藝術家進行表達的藝術媒介,只有將色彩、線條、符號等形式因素相結合,才能使油畫作品得到很好的表達。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思想,油畫創(chuàng)作能通過作品去反映當代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不同的油畫風格也讓我們了解了各個時代不同的美學思想以及技法的形成,給我們的創(chuàng)作和審美都提供了更有意義的借鑒。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繪畫通過技法的表達在藝術作品中傳遞心靈層面的共通和融合。從光影技法的角度出發(fā),可以探究油畫的奧秘。
關鍵詞:人物;油畫技法;光影
一、17世紀的倫勃朗與維米爾
油畫早期就是為宗教服務的,油畫早期繪畫的內容多以神話傳說、宗教故事人物為主,當時的油畫家多數(shù)將油畫用以宣傳宗教信仰和傳承宗教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美術學者們的不斷探索,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傳統(tǒng)的繪畫又被賦予了新的定義。文藝復興時期是人文思想盛行的時候,人們逐漸擺脫了宗教思想的束縛,這在美術方面體現(xiàn)尤為深刻。在15至16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發(fā)展起來后,油畫作品的內容也越來越富有世俗氣息,深入了解會發(fā)現(xiàn),其油畫作品中的人和物都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原型。當時的油畫藝術的思想基礎是關懷人、尊重人、以人為本的世界觀。
17世紀的荷蘭,受過了文藝復興的洗禮后,宗教的地位已經遠遠不如從前了,但是宗教仍然存在,只是人們對宗教的觀念產生了變化,所以才有了改革后的新教,而很多貴族也在新教的影響下變得低調、節(jié)儉。這個時期的荷蘭包容性強,并且能夠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當時的藝術家們的繪畫目標更多地回到了社會生活中,他們經常被雇傭來畫一些日常生活、景色以及人物肖像,因畫幅尺寸偏小,被稱為“荷蘭小畫派”。由于地理位置優(yōu)越,且當?shù)厝烁挥猩虡I(yè)頭腦,當時的荷蘭經濟十分富足。藝術家的作品同時也受到市場的影響而變得具有商業(yè)價值。當時風俗畫很受歡迎,因而倫勃朗與維米爾的風俗畫在荷蘭有著很高地位??赡芴觳诺漠嫾铱傆行┫嗨频慕洑v,倫勃朗與維米爾同樣是創(chuàng)作后期貧困潦倒,但是又不肯向命運低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藝術理想。
倫勃朗與維米爾都是17世紀的荷蘭中繪畫的佼佼者,他們的年齡相差二十六歲,但是在對光線認識與理解方面卻有著忘年之交的感覺,他們都將自己對光線的理解運用到畫面中,讓人十分敬佩。繪畫中把握光線是學好美術的基礎,它是整體立體構成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美術發(fā)展歷程中,倫勃朗與維米爾獨特的繪畫技法在光影方面作出不可多得的貢獻。
卡拉瓦喬在16世紀末后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力,巴布倫把從卡拉瓦喬作品中學到的知識帶入荷蘭,他的作品又影響一批荷蘭畫家。我們不知道倫勃朗與維米爾有沒有間接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但是他們三者作品中對光線的把握是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二、倫勃朗的用光在油畫技法中的表現(xiàn)
倫勃朗使用的油畫底子總體是呈暖灰色,是將顏料和熬制的動物膠、樹脂融合,然后均勻地涂刷在畫布上。這種底子是不吸油底子,可以用于多次的罩染,非常適合于古典油畫的創(chuàng)作使用。這種有色底子可以統(tǒng)一色調。首先在進行油畫塑造步驟的同時畫上去的色彩會看上去更加協(xié)調,從而減少色彩的生硬與強烈的反差感;再者底色的保留也豐富了畫面的色彩感。倫勃朗的代表作品是《夜巡》《浪子回頭》。
倫勃朗特別善于處理明暗,他的作品畫面大部分都處于暗部,重點以突出亮部的主要繪畫形象,亮部呈現(xiàn)的效果如同有聚光燈照射,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就比如他作品《夜巡》的畫面中類似舞臺燈光的效果,倫勃朗給人的感覺是就像藝術舞臺上的控燈師,具有控制光線的能力。倫勃朗在處理暗部時采用大量的深褐色,亮部位于畫的中心,暗部從四周向亮部聚集,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這種用光在拉伸畫面空間的同時,還讓畫面更具有節(jié)奏感。倫勃朗在畫面氛圍的營造上,讓畫面非常飽滿,他通過對明暗的處理達到對畫面光線的掌握,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倫勃朗對光線的處理有獨具一格的魅力,作品中往往有來自上方的奇異的光線,人物與光線的處理既不生硬也不夸張,甚至帶有神秘色彩??梢哉f,倫勃朗的用光是借光造型。
倫勃朗技法:首先素描畫稿,因為倫勃朗使用的透明畫法依賴的是清晰的線稿;素描稿確定后,在畫布上噴一層膠;再將不同效果的灰調子上色,做出明暗空間的素描感;最后就是著色,著色過程是在上層顏色干后再上色。
三、維米爾油畫技法對光線的捕捉
荷蘭小畫派的杰出代表維米爾就是出色運用光影的畫家,他也是優(yōu)秀的風俗畫家之一,他的作品題材也同哈爾斯一樣洋溢著生活氣息。維米爾的畫面有一種清澈明凈的感覺,他本人特別偏愛用黃藍色調。維米爾運用新的技法獲得了出眾的光感效果,同時在物體的外輪廓邊上營造了一種珠光點點的效果。維米爾的代表作品有《倒牛奶的女仆》《帶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維米爾的油畫技法非常獨特,他在表現(xiàn)光與人物四周的環(huán)境時有種類似于攝影的效果。因為他對光線的捕捉非常敏銳,我們仿佛能通過鏡頭看到不同角度的光感變化。維米爾采用的畫布都是非常平滑的,用暗箱將物體的投影轉移到畫布上。維米爾在調色油里添加了大量的威尼斯松節(jié)油,因為他的每一筆的筆觸需要盡可能地柔緩,在造型基礎準確的情況下完成每一筆,使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融合。
維米爾的用光同樣也與眾不同,在對光線的把控方面,他作品中的人物是以形顯光的。
四、倫勃朗與維米爾處理光線的異同
通過倫勃朗與維米爾在用光方面的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其整體的相同點:第一,都是善于表現(xiàn)光下的重點;第二,倫勃朗早期的油畫的筆觸與維米爾都是走平滑風格的。
不同點是倫勃朗多數(shù)描繪是燈光下的人物,而維米爾描繪的是陽光下的人物。在筆觸方面,維米爾的筆觸特別細膩平滑,而中后期倫勃朗的筆觸相對粗糙些。相對于倫勃朗而言,維米爾的選材方面比較狹窄,創(chuàng)作手法也更加樸質嚴謹、細密精致。維米爾在造型、色彩、畫面的處理上給人一種天然形成的感覺。倫勃朗在創(chuàng)作方面較為奔放,作品充滿活力,尤其是他晚期時筆觸的變化更明顯,筆觸更加狂野大氣。
古典油畫技法主要有三點。首先,先粉灰后飽和。這種技法對于透明畫法來說非常管用,也就是說,在繪畫時,畫面效果的形是不夠具體的,在圖案大致定型后將含油量少的顏料附于之上。從素描的意義上講這是從整體出發(fā)的觀念,因此大的平面感是古典油畫體積秩序的總體原則,對于細節(jié)或亮部都是顏色覆蓋多次,使整個畫面效果看上去立體感十足。其次是先取固有色,后找變化色。在油畫繪畫中,色彩是繁復多變的,而色相是色調和色彩結構關系上的決定因素。在繪畫過程中所畫之物的本身的固有色是自然物體上的色彩特征,所以固有色是一種原始的色彩觀。古典油畫根據(jù)這個色彩觀來處理色彩中技法的手段的。先取固有色,后找變化色是一個從簡至繁、從整體至局部的色彩表現(xiàn)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各異的顏色統(tǒng)一起來并明確到所畫之物的固有色上,有利于把握大色塊的整體關系,使色相在對比與互補中產生力度。最后是先柔和、后肯定。古典油畫通常是將畫面的肌理與體積、明暗相結合,從而形成極其和諧的美。
歐洲的油畫家在文藝復興時期后大都采用透明覆色畫法和不透明覆色法。首先是透明覆色法,這個技法是指將油稀釋后的顏色多次覆蓋著色,即在每層顏色干透后再依次描繪。每層顏色比較稀薄,下層顏色可以隱約透出來,這樣的繪畫方法能使上下層的顏色融合,形成微妙的色彩變化。再就是不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也稱“多層次著色法”,是指用單色畫出輪廓,再調和顏色多層次塑造,暗部刻畫少,較薄,亮部刻畫多,較厚,以此形成厚薄不一的空間質感。這種方法在刻畫亮部時色彩的飽和度高,視覺沖擊力強。在此,倫勃朗的油畫技法主要是采用透明畫法,而維米爾則是不透明罩色法。
倫勃朗與維米爾的油畫技法各有所長,結合他們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學習了卡拉瓦喬的強烈明暗對比后對光的感悟,所以說繼承也是學習美術中不可避免的道路。至于如何取之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五、光影在油畫技法中的發(fā)展意義
油畫發(fā)展的初期大多數(shù)都是圍繞著人物繪畫,這時的油畫創(chuàng)作者已經在人物刻畫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從細節(jié)來看,其把握住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互動、人物與場景的互動,技法上、構圖上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突破。
油畫在技法的表現(xiàn)力方面是有其獨特性的,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的影響下,油畫技法也有不同的特點,而光影技法在油畫創(chuàng)作中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難掌握的。從前人的繪畫作品來看現(xiàn)在的油畫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如今的人物繪畫作品,大到刻畫人物背景,小到刻畫人物心理,都是從人物的動態(tài)中找靜態(tài),從靜態(tài)中找神態(tài)。我們要在構圖造型的基礎上刻畫能表現(xiàn)出人物整體的細節(jié),特別是寫實人物油畫的創(chuàng)作與光影技法聯(lián)系緊密的,而光影處理好的情況下能展現(xiàn)出油畫的主要特征。油畫的發(fā)展在文藝復興時期已經達到了頂峰,我們吸納借鑒以往大師的成果,在對顏色的掌控、布局、構圖以及技法等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啟發(fā)。對于油畫技法的傳承,我們在學習中更多的是要學會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王茜.論油畫技法與情感表現(xiàn)[J].文學界(理論版),2012(1):166-167.
[2]劉陽.淺談油畫技法及其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力[J].藝術評鑒,2018(19):47-48.
[3]鄭婷婷.油畫技法探討[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增刊1):119-121.
[4]王治.油畫人物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技法研究[J].大眾文藝,2017(7):59.
[5]劉姝玲.關于中國現(xiàn)當代油畫技法研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8):39.
[6]雷秀平.油畫技法在陶藝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初探[J].陶瓷研究,2012(2):76-78.
[7]蔡園園.倫勃朗油畫技法對我創(chuàng)作的影響[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