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行,鄭 賀
(淮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淮北235000)
20世紀末國家教委發(fā)布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被調(diào)查的12.6萬名大學生中有約2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與男生相比,女生的心理較敏感,對外在刺激的心理反應速度也較快.有研究表明,我國女大學生運動鍛煉時間降低、身體活動下降、久坐時間持續(xù)上升[2-3].與此同時,人際交往敏感、抑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女大學生的身體自尊及身心健康[4].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導下,人們在對體育鍛煉作用研究不斷深入的同時,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不僅能夠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而且還可以促進人的心理健康[5-7].
身體自尊是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身體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8-9],是整體自尊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自尊對研究體育鍛煉的心理前因和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其變化能引起整體自尊水平的同方向變化,因此它已經(jīng)成為西方鍛煉心理學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10-11].作為身體自尊的重要組成部分,身體吸引力具體包括富有吸引力的體格、保持富有吸引力身體的能力和對身體外貌的信心.文獻[12]在對5個城市女性的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顯示,有大約62%的女性參與運動鍛煉的目的是塑造理想的身體形態(tài).同時,女性對于自我形體的評價“盲目”偏低,導致許多女性對于自身形體感到不滿意,從而影響她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大多數(shù)給人感覺是平庸的女大學生來說,即便有人夸她們有吸引力,她們也沒有很自信的感受到真切的贊揚.研究表明,女大學生的身體自尊水平明顯低于男大學生[13-14].
身體自尊與其各個維度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通過改變身體自尊的各分量可以提高整體自尊[15].相關元分析證實運動鍛煉可以提高女大學生身體自尊[16],但身體自尊的整體提高并不能證明身體自尊的各個維度都會隨之提高.如何提高身體吸引力成為女性群體最關注的問題之一,鑒于目前鮮有討論運動鍛煉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詢證醫(yī)學的指導思想,運用Meta分析工具對目前發(fā)表的有關運動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相關隨機對照實驗和類實驗研究進行分析,對運動鍛煉影響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總體效應及運動鍛煉影響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之間的4個調(diào)節(jié)變量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1:運動鍛煉具有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效果.
假設2:運動干預超過12周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效果量最明顯.
假設3:單次鍛煉時間超過60 min提高女大學生身體自尊的效果量最大.
假設4:3次/周的鍛煉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效果最顯著.
假設5:運動鍛煉對提高肥胖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效果量要大于普通女大學生.
對中、英文數(shù)據(jù)庫進行檢索,中文檢索數(shù)據(jù)庫包括中國知網(wǎng)(CNKI)、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重慶維普數(shù)據(jù)庫,檢索關鍵詞包括:鍛煉、運動、大學生、女大學生、身體自尊等.外文檢索數(shù)據(jù)庫包括SCI、EBSCO,檢索關鍵詞包括:exercise、aerobics、college studentas、college girl、coedna等.檢索年限均為建庫至2020年12月.
文獻納入標準為:①文獻研究類型為隨機對照試驗或自身對照試驗;②研究對象為中國女大學生;③試驗組接受運動鍛煉的干預,對照組為不參與體育鍛煉或自身對照;④對身體吸引力的檢測使用由徐霞等修訂的身體自尊量表(PSPP)的分量表身體吸引力量表(AB);⑤文獻提供明確的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樣本量、平均值和標準差,或者可以推算出樣本量、平均值和標準差.
文獻篩選由2名研究者獨立完成,如遇分歧,通過在研究組內(nèi)協(xié)商解決確定最終納入文獻(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數(shù)據(jù)提取.由2名研究者獨立對文獻相關指標進行提取,通過Excel自制納入文獻特征表格,提取的資料信息包括文獻第一作者及發(fā)表年限、對照組和實驗組樣本量、女生人數(shù)、年齡及年級、運動鍛煉干預種類、單次干預時間、干預頻率、干預周期、干預群體、測量方法和結(jié)論等.
對文獻的質(zhì)量評價采用PEDro量表,共包含受試者納入條件有具體說明、受試者被隨機分配到各小組等11個題項.凡是得分≥6分的文獻可以被認為研究質(zhì)量較高.在本篇納入文獻中,研究質(zhì)量較高的有10篇,質(zhì)量較低的有3篇,其原因可能與試驗設計的不精確等因素有關.
運用Review Manager 5.4軟件對納入文獻的身體自尊量表(PSPP)的分量表身體吸引力量表(AB)結(jié)局指標進行Meta分析.用I2統(tǒng)計量進行各研究簡單異質(zhì)性檢驗,當I2<50%,表明個研究間不存在明顯異質(zhì)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ix effect model)進行合并統(tǒng)計分析;當I2≥50%,表明研究間存在異質(zhì)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random effect model)合并效應量,并需要進一步通過亞組分析對異質(zhì)性的來源進行分析.雖然納入文獻的結(jié)局指標均屬于連續(xù)型變量且測試單位相同,但是均數(shù)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故選用標準均數(shù)差(SMD)和95%置信區(qū)間(CI)作為效應量指標.SMD<0.2為微小效應量,0.2≤SMD≤0.5為小效應量,0.5<SMD≤0.8為中等效應量,SMD>0.8為大效應量[17].運用Review Manager 5.4繪制漏斗圖,直觀觀察是否存在發(fā)表性偏倚.并通過Stata14軟件進行Egger檢驗,當P>0.05時表示無明顯發(fā)表偏倚.
本研究共納入13項隨機對照試驗,共納入901名被使者,13項研究的參與者在18~90人之間,參與群體為在校女大學生.運動鍛煉種類有有氧健美操、有氧搏擊操、瑜伽、健身街舞、拉丁舞,單次干預時間范圍為30~90 min,干預周期范圍為8~16周,干預頻率范圍為1~3次/周.對照組采用保持之前的生活方式、常規(guī)護理或基礎性鍛煉如散步.結(jié)局指標均為反應身體自尊的PSPP.文獻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其中E代表實驗組,C代表對照組.
表1 (續(xù))
表1 納入文獻特征表
將健身氣功對睡眠障礙的干預效果繪制成漏斗圖(圖2),其圖形較為對稱.
圖2 漏斗圖
僅憑漏斗圖不能判斷一定不存在明顯發(fā)表偏倚,所以進行Egger檢驗(表2):P=0.25>0.05,結(jié)果證明無明顯發(fā)表偏倚.采用比較不同模型所得效應量間差異的方法進行敏感性分析,并逐步剔除每項研究并比較其效應量變化,結(jié)果顯示合并效應量無明顯變化,提示結(jié)果較為穩(wěn)定.
表2 Egger檢驗
對選取的13篇文獻全部樣本進行總體干預效應量的檢驗,異質(zhì)性檢驗結(jié)果為I2=72%,提示多組數(shù)據(jù)間存在異質(zhì)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圖3顯示,合并效應量為[SMD=0.62,95%CI(0.36,0.89),P<0.000 01],d=0.62>0.5,為中等效應量,表明運動鍛煉具有有效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效果.P<0.05,說明13組數(shù)據(jù)的合并效應量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3 健身氣功鍛煉干預睡眠障礙的總體效果
整體效應檢驗的結(jié)果存在異質(zhì)性,需要通過亞組分析對異質(zhì)性的來源進行分析,本研究對13組運動鍛煉方案中的干預周期、單次干預時間、干預頻率、干預群體4個要素分別設置亞組進行檢驗.結(jié)果如表3所示.
表3 干預年齡段、單次干預時間、干預頻率改善睡眠質(zhì)量的效果
干預周期2個組別的效應量具有較高異質(zhì)性(I2=51.50%),表明干預周期對運動鍛煉和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定影響.其中,超過12周組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產(chǎn)生最大的效應量為0.82;不超過12周組效應量為0.46,鍛煉效果隨鍛煉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干預時間2個組別的效應量存在高度異質(zhì)性(I2=76.20%),表明單次干預時間對運動鍛煉和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兩者的關系存在較大影響.單次干預時間超過60 min產(chǎn)生的效應量為0.49;單次干預時間不超過60 min的效應量為0.79.干預頻率方面,產(chǎn)生較大效應量(I2=82.50%),結(jié)果顯示每周鍛煉小于3次的效應量為0.83,95%CI,要優(yōu)于每周鍛煉3次的效應量0.49;在對肥胖女大學生和普通女大學生的分析結(jié)果中發(fā)現(xiàn),兩個組別具有低異質(zhì)性(I2=30.90%),表明運動鍛煉對肥胖女大學生和普通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提高沒有顯著差異.運動鍛煉對肥胖女大學生產(chǎn)生的效應量為0.47,小于對普通女大學生產(chǎn)生的效應量0.70.
至此,假設1~3成立,假設4和5不成立.
本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在統(tǒng)計學上有顯著性的意義,但是體育鍛煉對提高身體吸引力影響的效果只有0.62,屬于中等效應量.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鍛煉可以消耗體內(nèi)大量的能源物質(zhì)——血糖和脂肪,使女大學生的肌肉更加結(jié)實并富有彈性,進而增進女性形體美,使其更加健康和有吸引力.不論是普通女大學生還是肥胖女大學生,被試者的臀圍和胸圍較實驗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大腿圍和腰圍較實驗前相比均變小且有顯著的差異[30-31].鍛煉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運動鍛煉可以促進大腦分泌一種能降低抑郁、焦慮等消極情緒的化學物質(zhì),可以改善運動者的心境狀態(tài)[32],有效降低普通女性大學生心境狀態(tài)中的消極因素,提高其積極因素,有利于心境狀態(tài)的改善[33],這種改善效果在鍛煉結(jié)束后可以持續(xù)保持下去[34],從而提高其對于自身身體吸引力的自信心、增強對自己身體具有吸引力的感覺.雖然鍛煉過程中可能會感到身體疲憊,但女大學生對通過鍛煉塑造的形體感到的滿足感遠大于疲憊感,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
由于女大學生對身體吸引力的重視程度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檢驗女大學生的主觀感受,尤其是身體吸引力影響的時候,有必要考慮“重視程度”這一變量.因此,如果有條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察對身體吸引力重視程度不同的人群在運動鍛煉干預后是否存在身體吸引力上的顯著差異.關于運動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的影響存在顯著性,但效果量不顯著,筆者認為:運動鍛煉與身體吸引力的關系可能受到中介變量的影響,在討論運動鍛煉與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關系的同時,需進一步關注中介變量,探討其內(nèi)在機制.
干預周期方面,相比于鍛煉不超過12周,超過12周的運動鍛煉可以產(chǎn)生最大的效果量.身體鍛煉對人心理產(chǎn)生的效益可以分為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長期進行運動鍛煉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觀念.練習時間持續(xù)12周以上容易看到明顯的效果[35].在干預頻率方面,每周鍛煉3次健身效果最明顯,4~5次健身效果也會提高[36].WHO也建議人們每周最少運動3次,才能對身體產(chǎn)生效益.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運動鍛煉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而言,每周鍛煉小于3次效果量要大于每周鍛煉3次,分析其可能的原因,納入的每周鍛煉小于3次的文獻大多是超過60 min,這暗示著一次性練習鍛煉90 min要比分開鍛煉效果好,這個結(jié)果與先前的研究相似[37-38],但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運動減肥可以有效改善人體體成分,從而改善形體.長久的堅持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才能消耗身體多余的脂肪.這是因為在進行中小強度運動鍛煉時,肌肉獲取能量主要通過氧化脂肪酸獲取,脂肪會消耗的很快[39].當進行大強度運動時,脂肪只占能量供應比例的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運動鍛煉對在提高肥胖女大學生和普通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之間存在低度異質(zhì)性,說明對兩者效果差別不大.雖然越容易從鍛煉中獲益的被試者,鍛煉的心理效益就越明顯[40],但要想獲得一個滿意的形體,要通過科學的健身堅持鍛煉.而納入的研究最長鍛煉周期為16周,雖然會對女大學生主觀感覺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但不足以使女大學生鍛煉出一個真正意義上具有吸引力的形體.
運動鍛煉對提高女大學生身體吸引力具有促進作用,持續(xù)周期超過12周的鍛煉效果顯著.未來對干預頻率、干預時間和中介變量的作用機制需進行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