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瑞松
(平邑縣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山東 臨沂 273300)
肺結核為呼吸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主要因肺部感染結核菌所致,該疾病具有傳染性,主要經(jīng)飛沫傳播[1]。肺癌又稱為“支氣管肺癌”,主要因吸煙、職業(yè)暴露、環(huán)境污染、結核、肺部慢性炎癥以及家族史等因素所致,患者主要的癥狀為:咳嗽、咳痰、痰中帶血、低熱、胸痛以及氣悶等。在兩病合并的情況下,會大大增加患者臨床診療的難度。因此,臨床建議針對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采取早期診斷,積極治療的干預方案,從而達到緩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目的。此外,近年來國內不少學者表示,CT影像學檢查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的價值頗高[2-3]。鑒于此,本次重點分析評價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在臨床診斷中應用CT影像學檢查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成果作如下報道。
本次將平邑縣人民醫(yī)院影像科在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作為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病理性檢查及纖支鏡檢查確診,且均知情簽署相關診療干預同意書;此外,排除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嚴重精神障礙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為25~76歲,平均年齡為(45.9±1.1)歲;病程為6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4.3±0.2)年。另取同期10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齡為26~75歲,平均年齡為(45.8±1.2)歲;病程為6個月~7年,平均病程為(4.2±0.3)年。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的價值。
本次兩組患者均采取CT影像學檢查方法,選用飛利浦64排螺旋CT(型號:Brilliance 64CT)診斷儀,具體檢查方法如下。
(1)將螺旋容積掃描作為基點,采取自上而下的掃描方式,對患者的膈肌到肺尖區(qū)域進行掃描;(2)將掃描電壓設置為120 kV,將掃描電流設置為40~80 mA,控制螺距為1.0,層厚為2 mm,薄層掃描重點感興趣區(qū)塊;(3)基于增強掃描之前,先使用碘帕醇注射液100 mL,注射于患者的前壁淺靜脈部位,以2.5 mL/s的速率進行注射,進一步按照規(guī)范流程行增強掃描。
(1)比較兩組相關臨床表現(xiàn)占比情況,包括:①反復咳嗽;②痰中帶血;③頸部淋巴結腫大;④胸悶。(2)比較兩組CT影像學特征檢出情況,包括:①分葉征;②毛刺征;③空泡征;④胸膜凹陷征。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取率(%)表示,行χ2檢驗;此外,P<0.05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反復咳嗽、痰中帶血、頸部淋巴結腫大、胸悶四項臨床表現(xiàn)占比方面,觀察組分別為68.00%、62.00%、56.00%、54.00%,與對照組的66.00%、60.00%、55.00%、53.00%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臨床表現(xiàn)占比情況比較[n(%)]
在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四項CT影像學特征檢出率方面,觀察組分別為89.00%、71.00%、100.00%、84.0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2.00%、49.00%、87.00%、61.00%,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兩組CT影像學檢查結果情況比較[n(%)]
肺結核指的是因結合分枝桿菌引發(fā)的一種慢性傳染病,該疾病可侵及許多臟器,其中肺部結合感染最為常見,老年人、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未接種卡介疫苗者易誘發(fā)此病。而肺癌則是發(fā)病率、死亡率增長快速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對人類的生命健康威脅嚴重,吸煙者、慢性肺疾病者、接觸煤氣、瀝青者、接受過量放射線者易誘發(fā)此病。臨床發(fā)現(xiàn),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較為復雜,合并癥患者的一些臨床癥狀和單純的肺結核患者的臨床癥狀較為相似,比如反復咳嗽、痰中帶血、頸部淋巴結腫大、胸悶等,為了對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提供客觀、科學的診療方案,對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干預治療,實施有效的診斷檢查方法非常關鍵[4-5]。
本次提到的CT影像學診斷方法中,CT即指的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此種診斷檢查技術機理為:利用CT技術精準的γ射線、X射線束以及超聲波,使探測器的靈敏度增強,然后對人體的某些部位進行逐一地進行斷面掃描,經(jīng)探測器接受透過此層面的X射線,可轉變?yōu)榭梢姽?,進一步轉變?yōu)樾盘?,并利用?shù)字轉換器,將其轉換成數(shù)字,輸入至計算機成像處理系統(tǒng)當中,最終獲取掃描結果[6]。CT影像學診斷方法具備的特點優(yōu)勢為:其一,掃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其二,可清晰地判斷患者病灶所處位置、形態(tài)、大小等實況;其三,病灶顯像質量高,且診斷準確率高。近年來,國內有學者經(jīng)臨床研究表明:肺結核合并肺癌患者實施CT影像學檢查的效果顯著,可清晰了解患者的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診斷符合率高;本次研究成果與之較為相似[7-8]。
本次研究100例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與100例單純肺結核患者均采取CT影像學檢查,研究結果如下。
(1)在反復咳嗽、痰中帶血、頸部淋巴結腫大、胸悶四項臨床表現(xiàn)占比方面,觀察組分別為68.00%、62.00%、56.00%、54.00%,與對照組的66.00%、60.00%、55.00%、53.00%比較均無明顯差異;由此可見,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和單純肺結核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相似度高,臨床需進一步加強臨床診斷,區(qū)分兩者之間的影像學特征。
(2)在分葉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四項CT影像學特征檢出率方面,觀察組分別為89.00%、71.00%、100.00%、84.00%,均 顯 著 高 于 對 照 組 的42.00%、49.00%、87.00%、61.00%;由此可見,經(jīng)CT影像學檢查,可清晰地區(qū)分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與單純肺結核患者的影像學特征。
綜上所述,在臨床診斷中,針對肺結核合并肺癌疾病患者,采取CT影像學檢查的效果顯著,各CT影像學特征表現(xiàn)檢出率高,可為后續(xù)臨床診療工作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jù);因此,值得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