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云 李宏毅 農明善 羅柳寧
摘要:目的:探討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臨床效果。方法: 納入本單位2020年0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96例手指屈伸肌腱損傷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48例為對照組,單純予以顯微外科技術;另48例為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肌腱的滑動距離、肌腱愈合的回聲厚度及住院時間的差異。結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有97.92%的患者功能及疼痛得到顯著改善,對照組則為87.50%,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相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出現(xiàn)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肌腱的滑動距離長于對照組,肌腱愈合的回聲厚度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赫(P<0.05), 結論: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的療效顯著,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尤其是肌腱粘連的發(fā)生率,有利于術后盡快康復。
關鍵詞:顯微外科技術;透明質酸鈉;手指屈伸肌腱損傷;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139-01
手外傷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由于創(chuàng)傷造成的手指屈伸肌腱損傷,不但會影響手功能,還會給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同時還會影響患者的外觀與社交活動,給其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1]。為此,臨床需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給予修補,恢復患者手部功能,也是外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目前,隨著顯微外科的逐漸發(fā)展,能為臨床修復、再造提供良好的方式選擇,但術后易發(fā)生肌腱粘連,對手術效果及預后造成嚴重影響[2]。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在顯微外科術中應用透明質酸鈉,可發(fā)揮潤滑、抗炎的作用,有效降低粘連發(fā)生,促進損傷組織修復[3]。本文就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01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96例手指屈伸肌腱損傷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其中48例為對照組,組內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19~70歲、平均(52.39±6.74)歲;另48例為觀察組,組內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齡在18~67歲、平均(52.11±6.85)歲。2組資料經對比提示P>0.05,可分組比較。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4]:①經查體、影像學檢查確診手指屈伸肌腱損傷;②自愿要求行外科治療;③知曉本研究,自愿簽署同意書;④意識清醒,具備正常的認知與交流功能;⑤耐受手術。
排除標準:①存在病理性骨折;②合并嚴重內科疾病;③中途脫離隨訪;④嚴重全身性感染;⑤妊娠、哺乳期女性;⑥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如凝血機制障礙者;⑦臨床資料不全。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顯微外科手術,入組患者均給予臂叢阻滯麻醉,常規(guī)消毒,在氣囊止血帶下展開手術,首先對創(chuàng)口進行徹底清理,清除失活與壞死組織,探查肌腱斷裂損傷情況,并根據情況適當延長窗口,以確保肌腱斷端和腱鞘完全暴露,調整顯微鏡的位置在6倍鏡頭下修復,瓣狀翻開腱鞘,選擇3-0肌腱縫合線以改良的Kessler吻合法對肌腱斷面腱心進行縫合,并做連續(xù)外周腱表內翻縫合,最大限度的減少肌腱創(chuàng)面外露,再用6-0或5-0尼龍線修復腱鞘,檢查吻合口濕敷暢通無滲血,調節(jié)施以的皮膚張力并縫合窗口,無菌敷料加壓包扎,以石膏固定。術后囑咐患者臥床休息為主,抬高患肢,常規(guī)給予抗凝、抗感染、抗痙攣等對癥治療措施。
觀察組再對照組的手術基礎上,另外使用透明質酸鈉注射治療。顯微外科手術操作流程均與對照組一致,但在修補腱鞘并吻合后止血,取1ml透明質酸鈉注射液(廠家: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60136)快速注入至腱鞘內,同時取適量透明質酸鈉噴涂在吻合處及周圍組織,盡量吻合腱鞘外翻,待完全止血后,再取透明質酸鈉涂抹于創(chuàng)面,縫合,包扎,用石膏固定。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工具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肌腱的滑動距離、肌腱愈合的回聲厚度及住院時間。其中臨床總治療有效率:于術后6月隨訪采用《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5]優(yōu):患者手部未訴不適,總主動活動度≥220°;良:患者手部訴有輕微不適,但尚未影響工作與生活,主動活動度≥200°且<220°;可:患者訴有不適感,且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主動活動度≥180°且<200°;差:患者訴有明顯不適,甚至較治療前加重,主動活動度<180°。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全文數據使用SPSS19.0軟件計算,所有統(tǒng)計檢驗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將采用“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根據資料類型,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多個樣本采用F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優(yōu)良率評定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有97.92%的患者功能及疼痛得到顯著改善,對照組則為87.50%,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出現(xiàn)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術后肌腱恢復情況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肌腱的滑動距離長于對照組,肌腱愈合的回聲厚度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赫(P<0.05),詳見表3。
3 討論
手是人類日常生活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受到損傷,造成手指屈伸肌腱損傷,不僅會導致個人形象損傷,也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帶來較大的壓力。為此,針對手指屈伸肌腱損傷進行修補具有積極意義。
臨床針對手指屈伸肌腱損傷的修復與重建的方式較多,采取各種皮瓣修復重建能達到修復創(chuàng)面的目的,但難以對手指肌腱進行修復?;谑植抗δ芘c外觀修復等方面的考量,目前主要采取完全清創(chuàng)下顯微鏡一期修復肌腱,普遍認為其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6]。但肌腱損傷涉及損傷部位、程度和形態(tài)等多種問題,單純顯微鏡下修復不能有效降低術后肌腱的黏連,成為臨床處理比較棘手的環(huán)節(jié)。王光楠,陳艷[7]等人嘗試在顯微外科技術中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取得一定成效,術后肌腱粘連的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而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優(yōu)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出現(xiàn)少于對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肌腱的滑動距離長于對照組,肌腱愈合的回聲厚度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赫(P<0.05), 與上述學者的研究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主要為,透明質酸鈉本身作為關節(jié)液的正常組織成分之一,在顯微術中注入適量的透明質酸鈉,具有抑制炎癥、潤滑關節(jié)的作用,從而降低粘連發(fā)生,有效促進組織修復。
綜上所述,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的療效顯著,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尤其是肌腱粘連的發(fā)生率,有利于術后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 肖容. 透明質酸鈉對老年膝骨性關節(jié)炎的治療效果?[J]. 國際老年醫(yī)學雜志,2019,40(4):218-221.
[2] 劉成辰. 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臨床觀察以及對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J]. 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0,7(7):1133-1135.
[3] 張祥,胡柯軍,孔祥麗. 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68例臨床觀察[J]. 安徽醫(yī)藥,2019,23(7):1459-1461.
[4] 陸君安,吳宇寧. 手指屈肌腱損傷急診顯微修復及其對粘連的預防[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9,13(8):29-30.
[5] 潘達德,顧玉東,中華醫(yī)學會手外科學會.上肢部分功能評定試用標準[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0,11(3):130-135.
[6] 翟偉,任紅杰. 顯微外科手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部屈伸指肌腱損傷的臨床效果[J]. 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0,5(26):71-72,75.
[7]王光楠,陳艷,魏永興,等. 顯微外科技術聯(lián)合透明質酸鈉治療手指屈伸肌腱損傷臨床觀察與研究[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20,14(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