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香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信息技術滲透在了各個領域,其中也包括教育領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語文老師采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整合中出現(xiàn)的很多問題?;诖?,本文就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探究,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整合;問題;解決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確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它讓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讓教學空間變得更加廣闊,讓教學氛圍變得更加熱烈,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并沒有正確全面地認識信息技術對教學的優(yōu)劣,沒有最大化地發(fā)揮出它的優(yōu)點,只是一味地追求這種上課模式,給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帶來消極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時,務必要把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有效的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的完美整合[1]。
一、應用信息技術,融入生活情境
人教統(tǒng)編教材小學語文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科組織精心挑選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經過精心地構思和巧妙地布局,表現(xiàn)了作者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地抒發(fā)。所以,我們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不但要學習文章中字詞句子,還應該去體會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受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限制,只能依靠單一的閱讀和語言進行描述。要想使學生能夠深刻的領會到這些語句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就必須要使學生置身于文章中的情境。語文新課標中要求:“教學活動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規(guī)律和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選擇對應的教學策略,教學中要最大化的利用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豐富直觀的方法,創(chuàng)造真實形象的教學情境。”如今,信息技術能夠不受地點、時間的影響,可以結合多種教學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的理解了文字背后的意義,不僅學習到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習技能、激發(fā)了情感,實現(xiàn)了新課改提倡的三維教學要求,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
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陶罐和鐵罐》的時候,在讓學生讀過這篇課文后,我沒有急著開始講解,而是先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大家分角色帶有感情地去朗讀。通過學生們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提出疑問?!盀槭裁磋F罐看不起陶罐?”通過學生們的討論回答,我設置了兩個問題:“同學們認為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同學們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通提出這兩個問題后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悟去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通過模仿鐵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態(tài)和語態(tài),從而更加深入的理解了這篇課文。在課堂的最后還可以就“你如何去看待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展開一個小小討論會,這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另一方面得出結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正視自己的短處,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互相尊重,和睦相處。這節(jié)課的效果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應用信息技術,明確教學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是否認真?zhèn)湔n是這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先決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工作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將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融合,將抽象難懂的內容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了內容。對此,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采用靈活多變的課堂導入方式,以此讓學生更清晰的明白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以及學習重難點。比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導入、情景導入、視頻導入等等。不管怎樣,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吃透”教材,改變以往單純應對考試的弊端,靜心去走進教材,走進學生,對語文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的同時,不偏離教學目標。
三、應用信息技術,提升思維能力
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相關內容的思維導圖,根據(jù)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由一個點或關鍵詞語為中心發(fā)散,形成知識網(wǎng)絡。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技能,還可以促進思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
比如,在學習課文《童年的水墨畫》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將課文中的字詞和好句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出來,然后根據(jù)教師的預習要求(概括文章的主旨)繪制自己的理解,還可以將自己感興趣和不懂的問題都繪制在思維導圖上。然后,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改和補充,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3]。此外,還可以將這一篇內容和同單元的其他課文聯(lián)系在一起,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在所預習的課文中去歸納文中的童年趣事,和本單元其他課文中的童年往事進行比較,更好地感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四、應用信息技術,加強家校合作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和理念中,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場所,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和聯(lián)系也比較少。一方面溝通不方便,一方面教師缺乏意識。但是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教師可以利用微信、QQ等工具來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除此之外,還可以更多的幫助到小學語文的學習,比如每到寒暑假教師可以在微信群里向家長推薦有助于學生增長知識的課外書籍,引導家長監(jiān)督輔助孩子進行閱讀學習;學生有難以解答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微信群去求助老師。這樣學生不會的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對于語文的學習也有積極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實現(xiàn)了高效地信息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高效地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緊緊抓住語文的學習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能夠激發(fā)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讓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楊信芬.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程整合中的路徑探析[J].中國新通信,2020,22(24):126-128.
[2]姚雯.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新課程,2020(47):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