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勞動教育是培育完整人格的重要一環(huán),兩者相輔相成。而通過綜合查閱文獻資料得知,高中思想政治課鮮有對勞動教育的滲透。本文旨在探明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以期課程重視并加強勞動教育,通過探索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實現(xiàn)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勞動教育的目標更好的落地。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勞動教育;實現(xiàn)路徑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也日益完善,綜合查閱《辭?!贰ⅰ督處煱倏妻o典》等資料,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視域下,可以對勞動教育有如下理解:勞動教育是使青少年學生樹立符合新時代的勞動觀念、增強學生勞動技巧,使學生認同勞動價值而對學生進行的一種勞動觀念和勞動實踐的教育活動,它最終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勞動教育的意義
勞動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發(fā)展和進步,勞動教育則是落實德育的重要推手。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勞動教育與高中思想政治課相輔相成,勞動賦予學生與社會交互的能力,有助于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再者,勞動本身就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僅能補充教輔內容的不足,其自身也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在勞動中建構高中思想政治課相關知識,在與課程結合的實踐中打造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
(二)時代的呼喚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進一步出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yè)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苯陙恚藗冋J識到勞動之于青少年的重要性,頻頻呼喚勞動教育,足以體現(xiàn)出它的時代價值。其次,在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在社會中蔓延的當下,高中生的思想受到侵蝕,需要實干精神的指引,在新時期進行發(fā)揮德育優(yōu)勢進行勞動教育正當時。
(三)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
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指知識理論的掌握,更要有對生活完整生動的認識和動手實踐的本領。以往的思想政治課主要以書本為載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不能塑造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在勞動中收獲勞動技能,得到對勞動精神的理解,加深對勞動者的認同感,并在勞動過程中錘煉毅力,強身健體,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勞動教育的內容
把握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關鍵所在,是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勞動觀念教育
勞動觀念對勞動行為和勞動意愿有很強的指導作用,觀念一經(jīng)樹立,就會有很強的自覺性和能動性,因此進行勞動教育首先要在思政課堂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長久以來沒有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中亟需通過完善的勞動觀念教育,樹立正確的勞動態(tài)度和意識,在心中埋下勤懇的種子。
(二)勞動精神培養(yǎng)
在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勞動精神的鼓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更好地發(fā)揮榜樣的指引作用。弘揚新時期的勞動精神,不斷激勵年輕一代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不斷實現(xiàn)個人和社會價值,為社會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
(三)勞動技能教育
勞動技能是學生由理論走向實踐所必須具備的,它既包括對勞動技能的理論灌輸,又包括對勞動能力的訓練。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中加入勞動技能教育能提高學生勞動素質,這符合社會和個人的發(fā)展需要。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除了讓學生具有勞動知識和勞動意識外還應有意識地拓展勞動教育的場地和方式,培養(yǎng)才能與技能兼具的新型人才。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滲透勞動教育的路徑
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揮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導向功能,協(xié)調統(tǒng)一各個要素,實現(xiàn)勞動教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有機統(tǒng)一。
(一)立足教材和實際,豐富勞動教育教學內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學科內容的綜合性、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性和課程的實踐性等特征?!备咧兴枷胝握n學習內容囊括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立足教材挖掘勞動教育內容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對《經(jīng)濟生活》中有關勞動、生產(chǎn)和民生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利用專題討論課與學生探討勞動之于生活和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重要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明確勞動是滿足生產(chǎn)生活、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的重要途徑,依托教材內容呼喚學生成為一任合格的“新時代的勞動者”;在對《文化生活》的學習中,弘揚傳統(tǒng)勞動文化,傳承新時代勞動精神的重要內容,增強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在《生活與哲學》的教學中,通過探究世界的本質、勞動在人類社會產(chǎn)生、實踐內涵與特征、社會歷史主體理論等哲學思想,使學生理解世界是物質的,勞動和實踐是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武器,引導學生重視勞動和實踐的重要作用,熱愛勞動、認同勞動者。任課教師要把教材研究好、研究透,在教師的自主思考和碰撞交流的過程中尋找新的結合點,以高中思想政治課為立足點,使勞動教育貼近學生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
(二)立足理論與實踐,拓展勞動教育教學形式
要想充分發(fā)揮高中思想政治課在勞動教育中的育人優(yōu)勢,使德育與勞動教育實現(xiàn)深度融合,就要在發(fā)揮課堂作用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活動,真正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首先,弘揚節(jié)日的文化內涵。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契機致敬勞動者,從校園文化入手,打造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墻,舉辦以勞動及勞動者為主題的班會、歌詠比賽、板報評比等活動,營造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氛圍;其次,充分發(fā)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要因地制宜地挖掘更多教育資源,拓展勞動教育場地,切實發(fā)揮勞動模范之于勞動精神的榜樣引領作用??梢栽趯W校官網(wǎng)或者學校官方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賬號上投放勞動模范的工作事跡,擴大傳播渠道,使學生打開自媒體就能受到先進事跡的感召。以及定期帶領學生參觀主題公園和主題博物館等地參與活動,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膭趧涌!⑾冗M工作者是如何破除萬難地建設了我們的家園,深刻感悟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精神指引,將勞動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理解“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再次,組織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采訪保安、宿舍管理員、保潔、教師等學校中的不同勞動者,并與勞動者共同完成一段時間的勞動任務,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他們對勞動的理解和感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手腦并用,最終做到知行合一。
(三)立足時代需要,健全勞動教育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要與時俱進,注重從多方面、多維度提高學生的能力。不僅重視對勞動認識情況進行考察,還應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情感、勞動技能等方面作出全方位的考察。首先,在對勞動的情感態(tài)度等非知識性內容進行考評時,可以運用思想?yún)R報、調查報告等形式呈現(xiàn),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勞動素質上,注重紙面知識性成績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評價主體上,重視評價主體多元化,要看到學生的巨大的進步潛能,特別要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互評相結合,增加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讓學生打心底認識到勞動對自身的積極作用,增強青少年學生的角色意識和行為意識;最后,健全評價反饋機制。投放反饋信箱、建立信息反饋平臺、開展校級和班級內部的勞模評選活動,定期評選先進的集體和個人等,通過多種形式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技能,使他們的勞動意識內化于心、勞動技能外化于行。
時代的發(fā)展呼喚更全能的人才,身處時代變革進步的浪潮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在時代的前面,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承擔起勞動教育的重任。在課程教學中融入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的培育,根據(jù)實際有機地加入實踐活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2]《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人民出版社,2017,第25頁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版
作者簡介:尹穎慧(1996.2—),女,漢族,山東省壽光市人,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學科教學(思政)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作者職務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