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好讀后感,歷來是習作教學中一件較辣手的問題。歷年來的讀后感寫作,雖然往常都強調了讀后感的要求和注意點,但是真正能夠按照要求或者寫得比較出彩的佳作并不多。因為讀后感屬于議論文范疇,但是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因為讀后感所議論的問題,是由“讀”引發(fā)的,是受到“讀”的內容所制約。由于小學生認知、感悟、積累、思辨能力的局限,寫好讀后感確實是有難度,因此習作前的指導是關鍵。 本學期,我們六年級語文教研組把教學研究點確定在第四單元名著閱讀與讀后感的習作指導——習作單前置的閱讀教學與習作指導。
從精讀課文到略讀課文,再到習作講評,我們的研究點都緊緊圍繞如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讀好文,有感悟,有思考,明確讀后感最后成文的結構與要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們立足整個單元,努力樹立讓閱讀與習作勾連的意識,在每堂閱讀課中,都考慮到讀后感自作指導時所需要達到的訓練點。改變了以往閱讀課歸閱讀課,習作課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在閱讀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習作努力為基點,閱讀與習作目標有機融合,提高了習作效率,也真正能夠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基于習作評價單前置的閱讀教學,從習作本位出發(fā),思考挖掘每一篇課文中課供學生重點習得的表達方法、習作要素,打通閱讀與習作的通道,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主動卷入,思考并的遷移、訓練表達方法,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從本單元首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到略讀小說梗概《湯姆索亞歷險記》,循序漸進地、螺旋向上地在每堂課中滲透強化了讀后感的幾個重點與難點的訓練與突破。
我執(zhí)教的是《湯姆索亞歷險記》,已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略讀課文,結合課外閱讀,以及海燕執(zhí)教的《魯賓遜漂流記》的課堂教學,感覺讀后感寫作學生最大的重點難點在兩處:夾敘夾議的寫法,以及如何恰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事例來進一步證明自己讀書后的觀點。
在讀了課文《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和小說之后,引導學生把其中的啟示滲透出來,寫出關鍵詞羅列在黑板上,如:機靈勇敢、善良正義、成長、童年、冒險、驚心動魄、正直、魯莽……沒想到,同一篇文章同一本書讀下來,大家的感觸點竟然有那么多,這證明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著請大家比較有共鳴的關鍵詞來談感受,學生邊聯(lián)系小說人物或者某件事某個情節(jié)發(fā)表感想,在交流中基本完成了夾敘夾議亮出讀書觀點的部分。
因此,在課堂的前半部分,借助學生課堂學習單,挑選三篇學生對于這部分片段的小練筆:吳榆涵、朱詩彤、陸海銘的有觀點,有小說內容夾敘夾議方法運用得比較成功的;朱佳辰和胡永明的兩篇只有小說內容的概述缺乏小作者感悟感想議論的部分,也給類似的同學指名了修改的方向。在大屏幕展示集體評議,圈圈畫畫中進一步感悟:那些是作者讀書后的感想、感悟,哪些是作者勾連小說內容的敘述部分,在圈圈畫畫中使學生對讀后感這種夾敘夾議的寫法有章可循。
寫讀后感,首先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其次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后勾聯(lián)。因此,根據前幾課的閱讀教學,本課設計的課堂學習單的小練筆,其實就是根據讀后感的一般結構模式做了如下設計:一、聊概況。(書名、作者、讀書時間(用時)、……二、概述小說主內容:三、讀完小說,我最大的感受——關鍵詞(? ? ? ? 、? ? ? ? ?)。四、我從書中(哪個人物、哪件事或情節(jié))感受到的:(用夾敘夾議的寫法:敘事+議論+抒情……)
其實,有了這個課堂學習單,在邊讀書邊交流邊練筆中,幾乎已經完成了對這本小說的讀后感寫作大部分。 通過課堂反饋以往學生在寫作中常常犯的毛病“虎頭蛇尾”的現(xiàn)象——文章大部分在復述文本內容+少量感想論述,這一現(xiàn)象改觀明顯了。
但是,決定讀后感質量的是“聯(lián)系實際事例”繼續(xù)闡述自己的觀點這一部分,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感點,或正面論證、反面證明感點的合理性。寫好讀后感的法寶之一就是在這部分聯(lián)系實際事例談感受:(1)根據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古今中外的事例深化自己的觀點;(2)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明自己的觀點。因為我也設想在第2課時引導學生圍繞讀后的主要觀點,去尋找身邊的事例來進一步有理有據地證明觀點,發(fā)表感想。首先讓每個學生獨立思考,接著進行小組交流再集體分享,意圖讓學生打開思路,能選擇合適恰當?shù)氖吕? ? ? 作為讀后感最重要的一個段落,學生在此就會有話可說了。聯(lián)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xiàn)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有時候還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 課堂上,學生確實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比如陸海銘圍繞“勇敢,要有適當?shù)拿半U精神”舉了自己小時候學習游泳,從不敢下水害怕水,到最后成功學會游泳的事例是自己的親身經歷;朱詩彤舉了個反例:在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時,參觀要求不許拍照,但是看到有些游客在拍照,心里想制止但是缺乏勇氣,事后想想覺得應該像湯姆索亞那樣要有正義感,要有勇氣維護正義……觀點是比較恰當?shù)?,寫出了讀了小說后在思想或行動上的變化或感想?;具_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難點得到突破:因為結合自己生活經歷或熟悉的人與事,就容易寫得有真情實感,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 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并且努力用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引起讀者共鳴。
但是,在小說實際練筆中,由于受到小說以往習作能力與知識經驗的影響,在聯(lián)系實際分析論證時,課堂上海提醒學生聯(lián)系實際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上文概述與觀點,使“聯(lián)系實際”與前文做“藕”斷而“絲”連。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以上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在課后學生的小練筆中,可以看到至少有近半數(shù)學生基本做到了,這是以往學生在寫讀后感中較少能夠做到的,也是這堂習作單前置閱讀課最值得欣喜和有價值的地方了。
蔣黎明? 浙江省嘉興南湖國際實驗學校? ?3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