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意
摘要:文言文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工作的規(guī)范化開展在培養(yǎng)學生語感、發(fā)展學生思維以及豐富學生語言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性作用,是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相比其它語文課程內容,語言凝練是文言文課程的顯著特點,為確保高質量教學目標的達成,本文主要立足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就有效性教學策略展開了系統化剖析,以便于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言文課程;有效性教學
一、以讀為線,在感受文體韻律美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語感
在語文教學中,“讀”作為重要教學手段,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著“朗讀是第一位”教育觀念的基礎上對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優(yōu)化調整,以便于在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問題韻律美的同時增強自身語感。不同于現代文,用古文編纂的文言文無論是在句式、詞語以及語法等方面都與前者存在較大差異,再加之詞匯內容的抽象化,學生在學習時極易產生抵觸情緒。就目前來看在朗讀時為幫助學生正確斷句、流利朗讀,在教學時教育工作者需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即在帶領學生進行范讀時教師需讀準每個字的讀音,尤其對對于古今不同的字音需要求學生進行重點標注,并要求學生根據上下文來揣摩“字”的含義,而后教師需控制好語速,以便于在有效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前提下帶給學生新鮮的閱讀體驗,與此同時在閱讀時教師不僅需要通過正確停頓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以此同時還要要求學生反復練讀來深刻感受文言文的韻味,為文化傳承和發(fā)揚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在《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中增強自身語感,首先在教學活動正式開始前,教育工作者可借助現代多媒體等輔助性工具播放古典音韻,通過渲染閱讀氛圍來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而后在學生朗讀指導時,教師需講解“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中的“折”正確讀音是“zhé”,是“壓折”的意思,最后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語速和停頓(通過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來檢測學生閱讀情況),以便于在正確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礎上能正確朗讀文本。
二、以趣為引,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表達能力
興趣作為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的激發(fā)則是現階段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經調查在文言文教學中雖然篇幅較短,可由于大多都是古文,對于邏輯思維發(fā)展尚不健全且缺乏一定社會閱歷的小學生而言,在理解過程中往往存在一定難度,若在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采取傳統化的教育教學模式,按照批文注釋生搬硬套地講解相關內容,不僅不利于學生興趣度的有效激發(fā),與此同時還導致了學生抵觸情緒的產生,最終對學生全面化發(fā)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為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教育工作者可基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采取合適的教育教學模式(講故事、角色扮演、情景再現),以便于在不斷消除學生對課文抵觸情緒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對文言文的喜愛之情,此外通過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術來講解文言文的內容,在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理解度的前提下還顯著提高了學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的全面提升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在《書戴嵩畫?!肺难晕慕虒W中,為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及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可借助當前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性教學工具展示兩幅不同的斗牛圖,通過刺激學生感官在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前提下真正理解文章中“尾搐入兩股間”、“掉尾而斗”的意思。除此之外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教師還可在教學中采取“對對猜”的游戲,通過說出文言文的現代句子意思來讓學生找到文章對應的內容,最終再通過扮演“杜處士”、“牧童”的角色,在交談中理解和內化文章內容。
三、以思為槳,在批判閱讀中不斷提高自身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若教育工作者采取“逐詞逐句講解對譯”的方式,不僅削減了學生學習興趣,與此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性培養(yǎng),更對學生全面化發(fā)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F階段素質教育體系深化改革下“發(fā)展學生思維”是教育部門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為保證高質量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提升學生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教育工作者需合理化利用“閱讀期待、批判和反思”等環(huán)節(jié),以便于在拓展思維空間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閱讀能力。例如在《書戴嵩畫?!方虒W時,在課文講解工作結束后教師需要求學生分析文中牧童的“拊掌大笑”和杜處士“笑而然之”中“笑”有何不同,并通過提出“這兩句話能不能調換位置,為什么?”等思辨問題,以便于在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人物形象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
四、結語
概括而言,新一輪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下,增強學生語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以及傳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文言文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但由于教學中某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課程整體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學生全面化發(fā)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響。就目前來講為在保證高質量教學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語言特點和知識表達方式,在教學中教師需在秉承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基礎上,確?!耙宰x為線、以趣為引、以思為槳”教學工作的規(guī)范化開展。
參考文獻:
[1]巴桑.小學階段學好文言文的策略[J].讀與寫,2020,15(23):166-168.
[2]唐月月.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策略例談[J].速讀(下旬),2020,(2):139-140.
[3]李莉.小學階段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融合的策略研究——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為例[J].,下一代, 2020,10(04):101-102.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宜山小學 32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