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在新課改教育實施以后,對小學階段數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能力、對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的能力,更加注重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作為小學數學的教師應該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轉變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段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第一學段;問題教學;解決策略
對于小學第一學段數學課堂教學的要求來說,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低段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為以后高段學習解決復雜問題奠定基礎的。但是由于小學低段的學生年齡特征和理解能力不足,導致低段學生在解決問題學習方面總是出現(xiàn)問題。許多教師在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革時忽略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從而使學生動手能力變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減少,學生對“解決問題”產生害怕和抵觸情緒,到了高段體現(xiàn)的更加明顯,為此,本文就以減法教學為例對小學第一學段問題解決進行了詳細探討。
一、小學第一學段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而且需要具有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科,小學第一學段作為數學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對其認知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從加減法到乘除法的遞進,由簡單的幾何圖形向復雜的圖形進行轉變,在這其中教學中的問題解決給不少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困難。第一,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不足。逆向思維是不依照題目給出的條件順序進行解答,而是需要從反方向出發(fā)對問題進行思考逆性推理的一種方法,在小學階段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逐漸提高學生的逆向思維。第二,學生解題方法單一。在小學數學解題過程中,往往都多種解題思路和技巧,但是由于學生思維能力不足或教師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導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維不夠活躍,無法理清數量之間的關系,往往只是套用公式進行問題的解答。因此,教師需要具有與時俱進的積極態(tài)度在教學模式上不斷深化,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應用不同的解題方式進行對問題的解答。第三,沒有形成良好的檢查習慣。小學第一學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由于低年級學齡段的學生來說自主檢查的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因此教師需要做到監(jiān)控器的作用,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強化學生認真檢查的良好習慣。
二、出現(xiàn)問題類型以及解決策略
1.已知原來有多少,走(賣......)多少,求還剩多少
在教學“還剩下多少?”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例如,課本上例題,樹上原來有五只松鼠,跑了三只,求還剩幾只?教師可以利用啟發(fā)式問題進行引導,“要求算出還剩幾只松鼠,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同學們能夠列出算式嗎?那么5-3=?你是怎么計算的呢?”通過讓學生自主嘗試進行解答,然后利用小組模式進行溝通,看看是否有不一樣的解題思路。通過教師的引導有些同學利用分解的方法來計算,有些同學是通過看圖列式通過圖片提示算出答案的。通過教師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小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減法的含義,提高學生解題思路。
2.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
在進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時,是為了將來學習多位數題型打下基礎,這種類型的減法題型,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動手操作實踐來幫助學生理解。例如,課本例6,“已知小華套中了12個玩具,小雪套中了7個玩具,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教具擺一擺,畫一畫等方式對問題進行解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直觀幫助學生理解減法建模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能夠很清楚的理解比多或比少的數學問題。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明確畫圖在解題過程中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和反思能力。
3.多余條件問題,求另一個加數
對“多余條件解決問題”教學是讓學生根據圖文找到有用的信息,并能夠使用恰當的方法來對問題進行解答。如課本上例5給出了3個已知條件“有16人來踢球、現(xiàn)在來了9人、我們對踢進了4個”,讓求還有幾個人沒來?教師引導學生提煉出解決問題需要哪些信息,可以利用畫圖法進行解答,可以同桌兩人說一說哪個條件沒有用上,通過畫圖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有用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進一步鞏固畫圖的策略。
4.已知一個數比另一個已知數少幾,求這個數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的應用題是培養(yǎng)學生對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線段圖對問題進行解答,如課本上例題“已知一班得12面小紅旗,三班比一班少4面,求三班得了幾面?”引導學生利用形象的線段圖幫助學生進行數據之間的分析和理解題意,進而加強學生對思維的訓練,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三、總結
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新課標也提出了明確的教學要求,強調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問題解決策略后,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對問題進行探討,嘗試不同的解題方法,并對問題解答的過程進行反思,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通過對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幾種問題類型進行了總結,并利用數形結合思想、動手實踐等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學生在對題意的理解、分析上得到了提高,學會了用不同的解題方式對問題進行檢查,進而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在提高學生對問題解答能力上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韓科杰,余敏希.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數學教學通訊,2018(28):71-72.
[2]嚴駿萍.例談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下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J].試題與研究,2018(34):66.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