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一年級、哪一科目,都有學習相對困難的學困生。在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提高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知識水平、增強其學習興趣是重要目標,能有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實際學習環(huán)境與有效的改革策略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學困生類型
喪失興趣型。小學生如果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屢遭失敗,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就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失去主動學習未知知識的動力。這類型的學困生往往是懷著消極的心態(tài)學習,逐漸失去對數學的興趣。
貪玩散漫型。這類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對其他事物的好奇心較強,自制力弱,無法冷靜地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
效率低下型。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一些學生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經常采用低效、高要求的方法;這就導致了對所學到的知識的利用效率低下。這種學生只掌握膚淺的數學知識,無法更深入地了解這些知識。
知識斷層型。知識斷層型學生主要是因為疾病、家庭等因素,無法上學或及時轉入學校,這使得他們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上存在斷層,舊的和新的知識很難連接,難以搭建起完善的知識框架,這影響了隨后的數學學習。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特征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缺乏目標性和主觀能動性。有的學困生在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的情況下,認為所學的知識對未來的影響不大,對所學知識缺乏學習動機和動力。
第二,上課不專心、作業(yè)不認真。有的學困生在上課時很容易陷入開小差的狀態(tài),做作業(yè)時拖拖拉拉。
第三,遇到問題時回避應有的思考。有的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問題時,往往傾向于依靠別人的力量來解決問題,不愿意積極思考。
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首先,以心碰心,與學困生溝通。通常來說,學生在學習上投入的精力和學習結果成正比。教師應公平對待每個學生,與學困生溝通,幫助他們尋找自己的優(yōu)點。在受到鼓勵后,學困生會建立自信,和教師、同學形成和諧關系。教師可以在課后與有學困生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以及他們的優(yōu)點、興趣、問題等,在數學課上也多給予一定的關注,經常鼓勵他們積極學習。
其次,利用情境教學法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作為一名教育者,教師必須利用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引導和激勵學困生。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應用效果較好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能夠點燃數學學困生的探究熱情。情景教學法是一系列圖像、語言、形象等的融合,能夠體現(xiàn)許多不同的情況下數學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情景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最后,學習方法指導。小學生很依賴老師和同學,有的學生往往不會積極考慮問題,并沒有掌握很好的學習方法。教師應該加強對學困生的指導教育,指導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鼓勵和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使學困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系統(tǒng)整理和綜合所學到的知識,使其積累的知識更加豐富和系統(tǒng)化。
學困生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教師要想轉化他們,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意味著,教師除了要分析導致學生學習困難的因素,還必須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幫助,并結合具體情況,適當地更新教學策略,給予他們想要的教育。教師也應該注意關注學困生的心理變化,應當經常照顧和鼓勵他們,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并幫助他們擺脫數學學習困境。
(作者簡介:韓吉祥,男,本科,二級教師,單位系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龍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