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與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于人才的定義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從前人們認為只要能把教師教授好的東西吸收好,考試拿高分就是人才,但是現(xiàn)在,不僅要求學生要學習好基礎的知識技能,還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新課改下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它要求從事相關語文教學的教師們要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本文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前言:
在新課改不斷推進的今天,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中,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成為開展初中教育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教授給學生正確且合適的學習方法才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初衷。不禁有人要問;什么才是學生優(yōu)秀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簡而言之,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求學生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學習后,逐漸掌握了適合于自己學情的學習方法并在此基礎上自主開展新的知識的學習,并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特的知識體系結構,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終極目的。
一、引入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學法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做什么事首先都要對其感興趣,在此基礎上開展活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就學習來說,本來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每天面對各科繁重的學業(yè)就感到累,如果自己再對學習不感興趣的話,又怎么能學得好知識并從中找到樂趣呢?這為從事相關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師們指明了教學方向。研究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教學法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獲得了很多教師以及學生的認可。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引入問題教學法,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在興趣的驅(qū)使下開展學習活動,更容易在此過程中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慢慢地嘗試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時間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也就建立起來了。
例如,教師在開展七年級下冊《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教學過程中,通過仔細研讀教學大綱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文章的感知,分析聞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特點,并教導學生要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對于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也應加以學習,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激發(fā)學生能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決心。教師在正式開始講課之前可以著重為學生介紹一下本課的作者臧克家先生以及本文主人公聞一多先生,之后在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室可以以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如;1、課文主要從哪些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共寫了幾件事?2、對于文章的前后兩部分刻畫,聞一多先生的性格形象有什么區(qū)別?3、聞一多先生是如何說如何做的?4、聞一多先生身上的偉大精神?通過問題的提出,層層遞進指引學生開展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關鍵在于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語文這一學科來說,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需要學生著重記憶理解的東西也相對于其他學科較多,所以學生應該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這樣才能做到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記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開展預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質(zhì)疑,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如果是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做好記錄在課堂上提出來和教師同學一起進行探討。在復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加深印象,還要讓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自主進行整理總結,形成自己的知識框體系。
例如,教師在開展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陋室銘》的教學之前,可以先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主要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己先對文章中的文言實詞進行理解掌握,并初步進行全文的翻譯,在此基礎上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盡心剖析。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可以以提問的形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加以檢查,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通過課后的預習,有哪位同學可以為我們講解一下什么是“陋室”?什么是“銘”呢?這時候立即會有學生進行發(fā)言。在開展完教學之后教師還應提醒學生在課后做好復習工作,不僅要加深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記憶,還要將文章背下來。時間長了,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得以養(yǎng)成。
三、學習方式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在實際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針對課文中的不同學習目標,教師要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去解決。并引導學生將這些學習方式轉(zhuǎn)變?yōu)檫m合于自己的學習方式,時間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形成。
例如,教師在開展七年級下冊《紫藤蘿瀑布》的教學前,教師可以采用學生主講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安排好預習任務并在課上隨即抽取三名學生進行講課。一位學生通過預習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通過勾畫文中的一些表達作者情緒變化的句子,梳理作者的感情變化。其次是要對文章的一些重點字詞進行深入剖析解讀,最后是要賞析作者的寫作技巧,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習內(nèi)容為班級學生梳理文章寫作結構:第一部分為賞花部分,第二部分為憶花部分,第三部分為悟花部分,并且文章的寫作順序是先整體再局部,從紫藤蘿的顏色、形態(tài)等角度進行描寫,贊美紫藤蘿頑強的生命力的同時作者領悟到了生命的意義從而寫作了此文。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時學生也形成了一定的語文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從事相關初中語文教師要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重要意義,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引導。但是教師在此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切忌拔苗助長,要注意教學的方式方法應當適合于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得到培養(yǎng),對于學生的終身語文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艷.淺析初中語文的自主學習有效開展策略[J].學周刊,2021,10(10):49-50.
[2]孫振中.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研討[J].讀與寫,2021,18(4):48.
常州市武進區(qū)馬杭初級中學 2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