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倩
【摘要】當下課程思政背景是教育的主流和趨勢,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曾提到了“課程思政”概念,做出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思政教育的指示,強調(diào)各類課程的教學應與思政教育結(jié)合,本文主要從內(nèi)容上、方法上、理念上探索兩者的融合路徑,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思政化。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教育;心理健康課程
“課程思政”概念最早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提到的,總書記做出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思政教育的指示,強調(diào)各類課程的教學應與思政教育結(jié)合。這一指示不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高校是培養(yǎng)國家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領地,如何貫徹這一指示成為所有高校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題。
一、目前現(xiàn)狀
思想政治教育,顧名思義是社會或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或道德規(guī)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亦是中國文學當中一門終身學習的課程。與此同時,我們也不斷聽到學生抱怨說思政課太無聊之類的話、思政老師抱怨說課程太難上等聲音。心理健康課程在大部分高校定位屬于公共必修課,據(jù)調(diào)查大部分心理健康課程過于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弱化了知識傳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二、兩者的契合度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nèi)涵。《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在大部分高校屬于公共必修/選修課。心理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知識目標:使大學生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二是技能目標:使大學生掌握基本的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調(diào)適技能及心理發(fā)展技能;三是情感目標:使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了解自身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結(jié)合現(xiàn)實情況,心理健康課程主要內(nèi)容有:自我意識、氣質(zhì)性格、人際交與溝通、情緒與壓力管理、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
(二)課程思政大背景。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是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目標還是教學內(nèi)容都與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關聯(lián)。兩者有重疊的教學模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包括認識自身的氣質(zhì)類型(經(jīng)典四分類)、性格特點、價值觀、人生觀、需要、興趣、未來規(guī)劃等,大學生只有做到了這點,才能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才能深入學生內(nèi)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心理課程在教育實踐中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的色彩融入進去,不能一味注重感受和體驗,也要注重心理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要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改善自己的意識,而不是簡單的自我滿足和不思進取。
三、融合路徑探析
心理健康課程的宗旨也是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服務,基于這一點,它和思政教育如出一轍,所以本文主要從內(nèi)容上、方法上、理念上探索兩者的融合路徑,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思政化。
(一)內(nèi)容上融會貫通。將“課程思政”內(nèi)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思政教育的很多點與心理健康的點有很大共同性,如當下大學生掛在口邊的“三觀”。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就是傳授大家建立正確的、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但一味灌輸可能效果不大,借助心理健康課程的人格教育、自我意識等章節(jié)內(nèi)容的領悟和感受,學生會意識到樹立什么樣的三觀就決定了我們擁有怎樣的人生,三觀是有道德評價色彩的,只有個人的三觀符合社會準則和規(guī)范,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自我價值,學生在接受三觀教育時才能結(jié)合自身情況知道具體怎么做,而不是簡單的停留在思想層面,從而真正將缺點和不足的改變落到實處。
(二)方法上互相借鑒。相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對學生來講有天然的吸引力,總概括起來心理課程一貫的特質(zhì):尊重獨特性,注重感受和體驗,保護差異性。正是這樣的特質(zhì),學生不帶有抵觸情緒,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試想某個學生曠課被老師叫來談話,不借助心理技術(shù)的談話基本是比較生硬,都是批評和職責,甚至威脅,學生自然不愿意接受,相反,換個思路,不要跟學生站在對立面(心理咨詢的基礎),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他一伙的,是想幫助他的,而不是來指責其,學生沒有了對抗情緒,會主動說出內(nèi)心的想法,這樣一來就變成了老師幫助學生一起商量對策。這樣一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達到了。
(三)理念上合二為一。課程思政背景的提出就是要用心理的角度豐富思政教育的方法,用思政的內(nèi)容支撐心理的理念,心理健康課程不止是心理的,也是思政教育課程大家庭的一員。兩者本就是一家,只是在課程思政這一理念沒有明確提出來去之前,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貌似是不關聯(lián)的兩個概念,一個強調(diào)差異性,一個注重共同性,似乎無法融合,但細致推敲之后會發(fā)現(xiàn)兩者是硬幣的兩面,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只是著力點不一樣。課程思政背景下心理健康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會更順應時代發(fā)展要求,也是符合學科規(guī)律的發(fā)展方向。
結(jié)語:毫無疑問,課程思政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大學校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大學教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參與者,務必要在理念上、內(nèi)容上、方法上不斷探索,實現(xiàn)“心理思政化,思政心理化”。從工作模式、人員隊伍、具體操作等角度來看心理健康課程與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高等教育中兩者結(jié)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深度融合實現(xiàn)了心理健康與思政工作的雙贏局面。
參考文獻:
[1]李艷玲,史文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黑河學刊,2018(5):144-145.
[2]楊波,蘇兆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199.
[3]黃時華.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24):23-24.
[4]文濤,袁慶華,陳紅.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5(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