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清
摘要:在應(yīng)用新型教學方法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儲備為核心目標,這不僅滿足了課程中變化還使學生加深了對于漢字的理解。對此教師一定注重趣味識字教學,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和興趣特征,采取科學合理,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識字教學的創(chuàng)新。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趣味識字;作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8-214
識字作為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內(nèi)容,教師應(yīng)該給予高度重視且采取措施來加強教育指導。但目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zhì)量并不理想,教學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要想確保學生打好語文基礎(chǔ)必須制定科學的對策,以便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成績和人文素養(yǎng)。而趣味識字從小學生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出發(fā),將游戲、圖片、視頻等融入教學中,從而增加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可以更好的引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進而促使學生自主識字、主動學習。
一、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滲透趣味的作用
1.1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識字興趣
如果可以在開展識字教學的時候,滲透諸多趣味性的元素,這會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令其能夠有效地記憶某個漢字的寫法、讀法、用法,從而能夠提升學習效果。
1.2有利于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眾所周知,學習氛圍對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既會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又會對教學過程產(chǎn)生影響,當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如果運用趣味化的方法,這會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令其活躍起來,進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對課堂教學產(chǎn)生顯著的促進作用。
二、策略
1.通過寓言、典故增加識字的趣味性
眾所周知,漢字是我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沉淀,是我國歷史不斷變遷和更迭中一步步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文化。因此,每一個漢字都有其深刻的含義和與其相關(guān)的知識典故、故事內(nèi)容等。小學語文教師應(yīng)當充分利用這些歷史文化知識,將其融入學生的識字教學實踐中,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平臺幫助學生從多個渠道獲取相關(guān)的視頻、插圖、漫畫等漢字資源,這樣不僅可以令學生的學習過程耳目一新、充滿歡樂,還可以直觀、清晰地幫助學生加深他們對相關(guān)知識的印象和記憶,更容易讓學生將生字進行內(nèi)化和升華,并通過引導學生增加這些生僻字的使用頻率和次數(shù),來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知識。通過故事地講解還可以豐富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認知,提升他們的想象空間,激發(fā)學生對我國歷史文化的熱愛。教師還可以用這種在生字中積極探索相關(guān)趣味性故事的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他們綜合能力的不斷提升。
2.巧妙利用圖形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是活潑熱情的,對于一些花哨的圖形,更是情有獨鐘,他們也喜歡玩這些有意思的玩具,基于此,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中,可以將圖形應(yīng)用到他們的學習中,通過圖片的應(yīng)用,能夠更加直觀的讓學生看到這個字的構(gòu)成,以及書寫方式,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識字。圖形的應(yīng)用也極大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好動的小學生們來說,這也他們比較樂意的方式。例如,老師在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制作一些生字的圖片,比如學生在學習水果類的字詞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去畫出蘋果,梨等的形狀,并涂上相應(yīng)的顏色,然后再配圖的旁邊注上這個圖形的漢字,這樣方便學生進行識記漢字,可以看到圖形說漢字,看到漢字想到是什么圖形。漢字卡片制作以后老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一個看圖識字的游戲活動,請兩組分別兩個同學上臺展示,每組的一個同學拿出圖片,另一個同學說出這個圖片是什么字,并且利用這個漢字造一個詞語。兩組同學分別進行比拼,最終查看哪組同學能夠正確最多即獲勝。通過趣味性的游戲,學生們在游戲過程中對于所制作的漢字,反復進行辨認且組詞,對這個詞加深了印象,快速記憶的同時,也進行了理解,達到了高效識字的教學目的。
3.文化熏陶教學
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文字作為我國文化的主要載體,同樣經(jīng)過了數(shù)千年的演變,從商周時期的甲骨文到后世的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再到我們現(xiàn)如今使用的漢字,無不是經(jīng)過了數(shù)代人嘔心瀝血的努力,在那字里行間,蘊藏著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寶藏。將識字教學與文化熏陶教學結(jié)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識字背后學到關(guān)于漢字演變的小故事;另一方面,借助識字教學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例如,認識“林”這個字,這個字很大程度上用字形來解釋是更為貼切的,教師講解到這個漢字時,可以讓學生看一看窗外的樹木。不難想象,漢字的“豎”就是那大樹的軀干,漢字里的“撇”和“捺”就是大樹的分支,一目了然。那么,如何將“林”這個字與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呢?教師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積累為學生進行拓展,如“蘇州園林”“林則徐”“林沖”等。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shù)的瑰寶,教師可以問學生:“大家知道蘇州園林里面有些什么嗎?”教師可以接著說:“蘇州園林里有很多很多好看的花草樹木?!睂ⅰ傲帧弊峙c園林內(nèi)部景觀聯(lián)系起來。這時學生就會明白“,林”這個字所代表的真正含義。
4.漢字故事,豐富學生對漢字的形象和意思的理解
漢字故事能夠豐富一個漢字的形式,或是充實某個漢字的意思,使其更加容易記憶,更能留下長久的印象。例如學生在學習《大海的歌》時,里面要求認識幾個生字,包括“翻滾”的翻這個字。這個字其實是很簡單的,而且一次能夠記住兩個字,可以問學生,知道番茄的怎么寫嗎,有的學生應(yīng)該已經(jīng)學習過這個字,然后真的拿出一個番茄,將其放到“羽毛”里面進行打滾,問一下學生,“番茄在做什么動作”,等到有人回答“翻滾”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說,對這個“番茄在羽毛里翻滾”,就變成了“翻”這個字。學生通過真實看到,又有很有趣的故事,很容易就能記住這個字了。對于老師來講,應(yīng)該有這種講漢字故事的游戲,將漢字分開,或是用更奇妙的方法來講解。在學生有一定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之后,老師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漢字故事。舉辦“漢字故事”比賽,看誰講的故事更加精彩,更加有趣。采用投票的方式,選出最受喜歡的漢字和學生,給予獎勵。
三、總結(jié)
總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今后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教育的創(chuàng)新改革非常重要,教育方式、教育目標、教育組織形式、教育手段等都發(fā)生了重大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從趣味性課堂到趣味性與多媒體技術(shù)相結(jié)合,可以營造良好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趣味教學法適合小學語文教學,它可以很好地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可以更好地指導小學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楊琴.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yīng)用分析[J].讀與寫,2017
[2]許慶蘭,許士松.關(guān)于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探究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