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目標與任務(wù):
1.因聲求氣,在反復(fù)誦讀中初步理解詩意。
2.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置身詩境,再造詩境。
3.變詩為文,緣景明情,體悟詩情。
4.升華詩情,與“明月”對話,體會“月”這一經(jīng)典意象的豐富意蘊。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變詩為文,再造詩境;
2.因聲求氣,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體悟詩情。
(2)教學難點
升華詩情,與“明月”對話,體會“月”這一意象在詩歌中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合作演讀法、點撥講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寫作法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成誦,完成學習任務(wù)單;
教師:準備PPT、音頻和視頻,指導(dǎo)學生完成學習任務(wù)單。
課時安排:
1課時
情境與活動:
活動一:欣賞禮樂篇——開課揭題,直入情境 約3分鐘
(師提前板書標題、作者;PPT展示標題、作者。)
師:先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
(播放奧運開幕式的禮樂篇《春江花月夜》選段。)
師:剛才大家觀看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禮樂篇選段,畫風如夢如幻,給人一種寧靜又朦朧的美感,彷佛有一種跨越時空的穿透和感動……這就是一千年來給了無數(shù)人心靈滋養(yǎng)的被稱為“以孤篇壓倒全唐”的傳世名作《春江花月夜》!
活動二:做客演播廳——因聲求氣,把握詩意 約11分鐘
師:的確,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人們遙望蒼穹,總會生發(fā)無盡遐想,現(xiàn)在,讓我們做客演播廳,靜靜地聆聽《春江花月夜》這首華美“月”章。
任務(wù)一:初讀文本,讀出節(jié)奏,整體感知約6分鐘
【設(shè)問1】先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其他同學聽時注意思考應(yīng)該怎樣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和輕重緩急。
(學生讀,教師和其他同學點評,注意正音“勝”“斜”“扁”“砧”,節(jié)奏為223,語速宜緩。)
【設(shè)問2】請思考從詩中讀出了哪些內(nèi)容?
(生回答。預(yù)設(shè)答案:春江花月夜五種景象。)
師總結(jié):讀出了景理情等,前八句(從開頭到“汀上白沙看不見”)描寫春江花月夜五種美景,隨后的八句(從“江天一色無纖塵”到“但見長江送流水”)寫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再后面寫思婦情(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愿逐月華流照君”)和游子情(從“鴻雁長飛光不度”到結(jié)尾),這首詩既有月下美景,也有詩人月下的沉思,既有思婦懷人,也有游子思鄉(xiāng),內(nèi)容很豐富。
任務(wù)二:再讀詩作,讀出味道,心靈相通約5分鐘
【設(shè)問】請選取喜歡的句子,并思考為什么喜歡,說出第一印象。思考讀的時候應(yīng)該帶著怎樣的感情讀?
師:既然內(nèi)容這么豐富,請大家選取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朗讀,并說說好在哪里,注意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朗讀,賞析詩中的景、情和理。
(生回答,師補充。)
師:誦讀可以穿越千古江山,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時刻,經(jīng)過剛才的朗讀,同學們應(yīng)該對這首詩歌都有了自己的體會,請大家保留這份體會,讓我們進入詩境,看看大家是否有新的理解。
活動三:置身創(chuàng)作室——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約12分鐘
任務(wù):唐詩素描,變詩為文,角色朗讀,讀出美感
【設(shè)問】如何對本詩進行唐詩素描,變詩為文?
師:千百年來,《春江花月夜》這首詩被人們傳誦不已,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營造了一種如詩如畫的意境。春、江、花、月、夜這5種意象本身就美得動人,而詩人又將它們?nèi)咳趨R在一起,讓這江南的夜美得醉人心魂。那么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月夜呢?請大家發(fā)揮想象,對本詩進行“唐詩素描”,把詩歌改成散文的形式,加以想象,融入改寫者的情感。大家課前已經(jīng)參照示例,將任務(wù)單上的詩歌譯文改編為散文了,接下來請各小組按照課前的分工,將選取的詩句和改編后的散文有感情地分角色誦讀給大家聽,裁判組參照任務(wù)單上的評價表對各組的展示進行簡要點評!
(組內(nèi)自主評選優(yōu)秀作品,然后小組合作員展示成果,裁判組點評。)
師:有人說:“詩是動的畫,畫是動的詩”,詩能成畫,剛才各組的展示都十分精彩,讓我們漫游在這如詩如畫的詩境里。
活動四:暢游智慧泉——賞詩悟月,集體演讀 約13分鐘
任務(wù)一:拓展關(guān)于“月”的詩句 約5分鐘
師:同學們應(yīng)該發(fā)現(xiàn)了,剛才描繪的每一幅畫面里面都有“月”這一意象。名家王堯衢曾在《唐詩合解》卷三中有言:“題目五字,環(huán)轉(zhuǎn)交錯,各自生趣,春字四見,江字十二見,花字只二見,月字十五見,夜字亦只二見?!笨梢姳驹娭校霸隆苯y(tǒng)領(lǐng)全篇,貫穿全詩,而“月”這一意象,古往今來被詩人觀照吟詠。下面我們來賞析這“月”究竟有何深刻意蘊。賞析前我們先進行一個小游戲——飛花令來拓展關(guān)于“月”的詩句,請看大屏幕。
班級分為南北兩組進行對壘,以“月”字為關(guān)鍵字,小組之間進行pk,雙方要說出帶“月”字的詩文名句,3分鐘內(nèi)說得最多的組獲勝。裁判組派出兩位記分員到黑板上為兩組計分,有重復(fù)的詩句和聽不清楚的不計分,給大家1分鐘時間準備。比賽開始,請同學們踴躍發(fā)言!
(PPT計時器計時,比賽開始。學生說出一句詩詞,裁判組同學在黑板記錄一次。)
任務(wù)二:體悟“月”的意蘊美 約5分鐘
【設(shè)問】請各組同學對剛剛提到的有關(guān)“月”意象的詩句進行分類,思考這些詩中的“月”蘊含了哪些情感,有什么樣的豐富意蘊。
【預(yù)設(shè)答案】
1.“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仿佛成為了人,以月的變化形容人的情感變化,好像月也有了情感一樣。
2.“楊柳岸,曉風殘月”,詩人在寫月的時候,更多的是表達詩人悲觀的情緒,所以詩人借殘月抒發(fā)自己的送別情懷。
師:通過同學們對“月”詩句的賞析,老師仿佛走到了很多美好的地方,那么,為什么歷代詩人如此鐘情于“月亮”呢?“月”這一意象又起到怎樣的作用呢?
月與人可親而不可近,戀人對月海誓山盟,思婦對月牽掛丈夫,游子對月思念親人;孤獨者視月為朋友,迷茫者視月為希望,奮進者視月為信念。人們根據(jù)月亮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出現(xiàn)的各種變幻,賦予月亮千種情懷,詩人為何如此鐘情于月亮?或許,他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樣的月亮,覺得月亮可以超越時空,所謂“天涯共此時”,就是這個道理。
月是一種載體,是一種媒介,可以烘托氛圍,也可以隱喻象征,因不同詩作作用也各不相同。
任務(wù)三:合作演讀,讀出美感,漸入佳境約3分鐘
師:而詩人筆下這朦朧迷離的月夜也是讓人陶醉不已,接下來讓我們看大屏幕,合作演讀這首詩!
(師生合作演讀。)
活動五:布置作業(yè),作詩話“月”約1分鐘
朗朗明月周而復(fù)始,正所謂“不知江月待何人”的明月等到了張若虛的春江花雨夜,等到了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到了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到了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今天,它還要等什么呢?也許,就是在座的誰的某句詩,下課后請大家寫一首小詩,嘗試與明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