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佳
摘? 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給學生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作業(yè)來幫助學生回顧自己學習過的知識。而歷史學習又與史料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著基于史料實證布置高中歷史作業(yè),進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成效,讓學生能夠對史料有一定了解,能夠開展歷史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史料實證;高中歷史;設計策略
歷史史料是歷史研究過程當中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也需要嘗試著給學生布置一些基于史料研究的歷史作業(yè),讓學生對歷史研究有較為透徹的了解,使得學生能夠具備歷史中的素養(yǎng),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歷史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接下來開展歷史學習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布置基于史料搜集能力的作業(yè)
教師在嘗試著給學生布置史料實證的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嘗試著給布置能夠提升學生史料搜集能力的作業(yè),讓學生基于歷史真相進行探究,完成調查式的歷史作業(yè)或者讓學生基于史料辨析,設計具有辯論形式的歷史作業(yè)。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自身的史料搜集能力就會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史料時政素養(yǎng)自然也就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比如說,教師在嘗試著給學生布置調查式的作業(yè),讓學生探究歷史真相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調查“認識紅軍精神”這一作業(yè),讓學生通過研究尋找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紅軍老兵的方式,了解他們自身的事跡感受紅軍的精神。當然,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也需要認識到讓學生去聯(lián)系紅軍老兵,顯然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材料、觀看訪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搜集資料開展調查。而通過開展調查是的活動,學生就能夠知道如何搜集材料,如何去探究過去的歷史,進而使得學生對史料實證有一定的了解。
二、布置基于史料價值判斷能力的作業(yè)
判斷史料的價值也是一種非?;A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就需要嘗試著給學生布置一些基于史料價值判斷的作業(yè),讓學生學會對史料進行價值判斷,讓學生認識的史料之中有正確的,也有偏激的。史料之中可能有公正的,也有可能是夾雜著私人的情感的。因此我們在選擇史料的時候,就需要選擇更為客觀的史料來作為自己研究的依據。否則的話自己所選擇的史料并不能夠支撐自己的研究,進而導致自己的研究也出現(xiàn)不夠公正,私人化情感過于明顯的問題。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主要可以布置討論式歷史作業(yè)以及問題式的歷史作業(yè)。
比如說,教師在讓學生完成討論式的問題作業(yè)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對“日本侵華罪行”的問題進行討論,選擇一定的材料讓學生通過對材料進行分析的方式進行辯論和討論,然后讓學生能夠了解到一些基礎的知識,讓學生分析材料中的史料是什么類型的史料?讓學生分析這些不同類型的史料之間的價值有什么區(qū)別?我們是否能夠借助老師提供的史料來還原事情的真相,來了解事情的本源。這些史料是否就是科學的,就是能夠運用到研究過程當中來的。
比如說,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問題式的歷史作業(yè),讓學生分析什么樣的史料是值得我們進行研究的,是比較客觀,而又能夠用于歷史研究過程當中的。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能夠對史料的價值為基礎的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效自然也就會大幅度提升。
三、布置基于史料論證能力的作業(yè)
史料實證的學習也依托于讓學生能夠借用自己的歷史思維,因此教師在布置歷史作業(yè)的時候,也需要嘗試著設置一些歷史習作類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完成類小論文歷史作業(yè)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史料論證能力。使得學生具備根據史料來進行論證的能力。
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小論文作業(yè),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結合相關的史料來論證一個類似“三大戰(zhàn)役”“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的主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能夠使得自己對某一問題有較為詳細地了解,從原因過程和結果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究。一般來講,小論文的作業(yè)可以分為陳述性的論文、論證性的論文以及評論性的論文,學生在寫作論文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來選擇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寫作,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成效,能夠讓自己通過完成論文的形式,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yǎng),表達自己的歷史觀念。
四、布置基于史料綜合運用能力的作業(yè)
近幾年來,許多高考歷史題會有一些類似“洋務運動近代企業(yè)發(fā)展案例”“函數(shù)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對等級”等讓學生綜合運用史料來解決問題的題目。所以,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史料綜合運用能力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完成一些分析類的作業(yè),提升學生的史料綜合運用能力,使得學生能夠科學地利用史料來結識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可以布置一些小課題式的歷史作業(yè)以及報刊式的歷史作業(yè)。教師在布置歷史作業(yè)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和學生的喜好進行布置。
比如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類似“儒家思想對傳統(tǒng)社會的影響”的小課題,讓學生通過完成這一課題來調動自己學習過得有關儒家思想的知識,傳統(tǒng)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概況等,并嘗試著將這些知識進行聯(lián)系,嘗試著分析儒家思想自誕生以來對我國的傳統(tǒng)社會產生了怎么樣的影響,這些影響是否有消極的一面。而在現(xiàn)代,作為后人的我們有應該如何對待傳承了幾千年的儒家文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嘗試著讓學生完成一些時政史料的作業(yè)。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歷史研究就更為了解,他們也就認識到歷史課本上的歷史學習實際上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歷史知識都是許多專家進行研究的結果,進而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認識到歷史研究是一門深奧的學問,鼓勵學生學習歷史學,參與到歷史研究過程當中。
參考文獻:
[1]劉園.高中歷史作業(yè)設計及效果研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0(09):80.
[2]劉志明.基于史料實證素養(yǎng)的高中歷史作業(yè)設計研究[J].考試周刊,2020(63):145-146.
[3]鄧惠云. 基于史料實證核心素養(yǎng)視閾下的高中歷史作業(yè)設計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廣東省豐順縣豐順中心,廣東? ?豐順? ?51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