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秀
摘要:朗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語言教學的基礎能力,小學生們在學習應用語言,提升自身語言素養(yǎng)的時候,也需要通過提高朗讀能力的方式,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讓學生們在感官層面上,直觀的感受到語言內(nèi)容的魅力和動人之處。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們感受到朗讀的作用,在朗讀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提升學生們的語言應用能力,讓學生們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更加詳細和自主的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在當前教育中,朗讀教育依舊為能夠被更多的老師認可和重視起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認識到朗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全免發(fā)展的作用和重要程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語言教育,素質(zhì)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當前教學過程中更為注重學生們的筆試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留給學生們的朗讀時間并不夠,那么在學生們心目中,提升自身的朗讀能力,似乎也并沒有太過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認真的看待朗讀教育,開展朗讀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朗讀環(huán)節(jié)。很多學生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顯得比較懶散,加上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并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這些教學現(xiàn)狀,都嚴重的阻礙著學生們本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當重視通過朗讀教學,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自信心,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將書本中的語言通過自身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出來。教師應當積極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經(jīng)驗,結(jié)合本班教育實情,有效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活動。
一、增加朗讀時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完全的重視起朗讀的作用,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留給朗讀的時間并不多。這是因為,語文學科的教育內(nèi)容是十分的繁雜的,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堂上講述很多知識點。那么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更加希望能夠把時間留給學生們做題或是講解知識點。朗讀教學的開展,在短時間內(nèi)并不能展現(xiàn)出其太大的效果,那么對于很多教師而言,開展朗讀教學,不僅浪費時間,對于學生們也并沒有太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端正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明確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朗讀教學中,進行更為有利的引導。朗讀教學是一種對學生們進行長遠角度發(fā)展的教學內(nèi)容,學生們在朗讀教學中,能夠更為直觀的感受到語言的力量,將書面化的語言,通過有聲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的感知也更加強烈。開展朗讀教學,并不需要單獨的開辟出課堂中的某一段時間,而是應當根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增強學生們的個人見解,讓學生們通過朗讀,獲得更多的感悟和提升。因此,教師應當增加朗讀教學的整體時間,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有序的進行朗讀學習和提升。
例如,在《大自然的聲音》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出至少了5-10分鐘的時間,對學生們進行朗讀訓練,鼓勵學生們大聲開口進行朗讀。這個額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化文章的思想,讓學生們在朗讀中,有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涵。
二、激發(fā)朗讀情感
在開展朗讀教學的時候,很多學生都面臨著張不開嘴,不知道如何讀的情況。這是因為,學生們在長時間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中,并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更不知道,如何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朗讀活動中,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學生們在課堂朗讀中,顯得比較呆板,不夠靈活,讀出來的內(nèi)容,也缺乏感情,缺少靈活性,讓人覺得學生們只是簡單的把書上的內(nèi)容讀出來了而已。那么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所學內(nèi)容的潛在感情,在朗讀中,深化自己對相應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們的朗讀興趣,讓學生們在朗讀中放松身心,更加喜歡朗讀,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優(yōu)秀的個人學習能力。
例如,在《父親、樹林和鳥》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們觀看相應的音頻視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們在直觀的體驗中,對文中的父親有所理解。學生們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更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后再進行朗讀的時候,大家也就更加帶有自身的思想感情進行朗讀。
三、培養(yǎng)朗讀思維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們讀出來,在讀的時候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情感,還應當通過朗讀這種教學方式,培育學生們良好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們通過朗讀,更加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不同語言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意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們?nèi)谌胱陨淼睦斫?,形成自己的朗讀思維。學生們朗讀的過程不應該是單一的、統(tǒng)一的,而是通過朗讀不同的內(nèi)容,形成自己的見解。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朗讀,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中,不僅精準的體會到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夠產(chǎn)生自己的感情,形成自己的情緒。
例如,在學習《金色的草地》一文時,教師想要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培養(yǎng)學生們更為活躍的思維和認知能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到文本中作者的想法和內(nèi)涵,從而增強學生們的個人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朗讀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也是在當前教學環(huán)境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表現(xiàn)。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主動的認識到朗讀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們進行更為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們在朗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品格和修養(yǎng),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王志穎.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7(02):78-79.
[2]韓桂梅.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J]. 科技風,2019(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