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父母搬進城市后,生活中好像失去了許多原先農(nóng)村時的快樂、隨意和自在。那種與生俱來的質(zhì)樸、善良、熱情和城市的冷漠、虛偽、勢利之間發(fā)生著潛在的沖突。
父 我家住在沱江邊,冬季水枯竭后,河床便是種菜的沃土,更成為我父母這樣熱愛勞作的農(nóng)村人快樂播種的樂園,我給他們這群人取名“都市墾荒族”,他們開辟的地也就是“開心農(nóng)場”。
在城市高度化進程的今天,這群人的舉動似乎有點荒誕、甚至有人會覺得有點滑稽,但當你認真的思考并親身去體會后,你才會真正理解墾荒的意義,這里面似乎蘊含著許多生活的哲理。
也許是城市里本來就缺乏溫情、孤獨與亞健康時常困擾著我們,快樂變的瑣碎、不單純和壓抑,我們常常失去自己的天性,連笑也不那么放肆、隨心所欲。父母是近六十的人了,在他們的一生中,也許留下的時光是有限的,但他們依舊保持著最初的本色,從來沒有改變自身的天性??粗麄兿硎軇趧訕啡ず竽欠N滿足的神情,握著滿是汗水的手,有股力量像暖流般涌徹心扉!我久違的笑也開始洋溢,那是種溫暖的感動!是心靈的滿足,勝過物欲百倍的精神回報。這種回報除了來自親情的依托,還來自積極健康生活的快樂。
墾荒種菜,有的人是為了收獲時的喜悅,而我的父母,我想更多的是享受其中的過程,并能鍛煉身體、舒展筋骨,他們播種的時候是快樂的,因為有希望,他們的兒女就像播出的種子,在生命的全部過程中,父母是永遠的墾荒播種者,永遠保持著最初的熱忱,永遠勤勞執(zhí)著的呵護、守護著自己的“種子”!
寫到這里,想起這些,我的鼻子開始有些發(fā)酸,眼眶感覺有些濕潤!是??!父母向我們索求過什么嗎?沒有!他們總是在默默的付出著、不求什么回報!也許期待過“收獲”,也許他們只希望自己的“種子”健康快樂,每當收獲的是成功,他們是喜悅的,每當收獲失敗,他們陪同著悲傷,這樣的情感依托會貫穿老人們的一生,在而立之年,我們這樣的“種子”是否有勇氣去擔待、去承擔應(yīng)該承受的責任?我想,只有我們努力茁壯的成長著,去做好該做的事的時候,才是父母最幸福的時候,生命就應(yīng)該在責任中周而復(fù)始。
2.父母的果園
自從父母隨我搬進城市后,生活中便失去了原先在農(nóng)村時的快樂、隨意和自在。城市里除了醫(yī)療條件和購物游玩更方便外,也有著城市特有的冷漠和人情淡薄。
本以為生活就這樣在得過且過中渡過,卻因為父母果園的到來而發(fā)生了改變。
在前年,父母用他們一生的積蓄在老家的宅基地上重新翻修了一套三合院,三合院不算大,修好后就成了父親值得稱贊的“形象工程”,三合院更是有幸成為我們一大家在新冠疫情防控最嚴峻時期的庇護所,提起這一工程,父親總洋溢出自豪之感,沾沾自喜地訴說著自己如何的先見之明。
而我最愛的還是三合院門前的果園,父親年輕時就是農(nóng)村生活長大,是村里的種植能手,他最愛的就是栽種各種果樹,從竹子林開始,三合院門前的地先后經(jīng)歷了父親多次“整容”,載過柚子,甜橙、椪柑…這其中,也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的失敗,比如柚子就是選種不好,導(dǎo)致太酸了,后來被父親砍掉后又換上了如今的甜橙,我不知道父親砍掉哪些他親手培育的碗口粗細的柚子樹時有著怎么樣的心情,但我在他漸漸蒼老的臉上,始終看到的是堅毅、果敢和樂觀,總是樂呵呵的,笑瞇瞇的默默勞動著。
母親也閑不著,喜歡小動物的她開始在果園里養(yǎng)林下雞,后來越養(yǎng)越多,雞鴨鵝最多時可達上百只,母親對動物的酷愛如父親對果樹的鐘情一般,都是用原生態(tài)的食材喂養(yǎng),父親疫情期間儲備了幾千斤稻谷,隨著疫情防控的變化,這些“庫存”便成為了母親“雞鴨鵝部隊”的口糧,我們常開玩笑說,老媽是雞鴨鵝總司令,老爸是水果將軍,他們對待自己的“寶貝”很好,總是像養(yǎng)育兒女一樣的傾盡所有,他們在退休這把年紀,本可以和城里大多數(shù)退休老人一樣安享晚年,但二老卻依舊發(fā)揮生命余熱,用勞動創(chuàng)造著屬于自己的“幸福果園”,這也許是很多城里人可望不可及的幸福果園吧。
慢慢地,在父母的感染下,我也喜歡趁周末回老家,看看父母的果園和果園里成長的小動物,城市里缺乏的溫情在父母的果園里慢慢找到了,那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也在果園得到釋放,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笑,放肆地大聲地說著話,陪同母親一起檢閱“雞鴨鵝部隊”,幫著父親修整果樹??粗改赶硎軇趧訕啡ず竽欠N滿足的神情,掛滿汗水的臉龐,沾滿泥土氣息的手,有股力量像暖流般涌徹心扉!這些用勞動創(chuàng)造出的物質(zhì)給我們生活帶來了綠色和健康,更是在精神力量上給予我們豐厚的回報。
父母的果園里有親情,也見證他們相濡以沫的愛情,每一次播種和養(yǎng)育,就會充滿希望,而我們,或許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寫到這里,想起這些,我突然有種鼻子發(fā)酸,眼眶濕潤的感覺,是啊,父母的果園寄托著情感,更象征著希望。而這一切都源自勞動的美好。
作者簡介:丹青,本名許源,一個有情懷的文化人,一個用畫筆描寫故事的藝術(shù)人,一個好做菜的資深食客…,偶爾喝點小酒,唱點小歌,畫點小畫,寫點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