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
摘要:隨著不斷推進的素質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始逐步引入新的教學方法。長期教學實踐證實,體驗式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目前,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了解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和應用價值?;诖耍疚囊孕W音樂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的作用為著眼點,對于其具體運用途徑進行了分析,以期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美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小學音樂;運用
小學生的直觀思維比較發(fā)達,對音樂學習的體驗更為強烈。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訴求,為學生準備適宜的教學內容,引入靈動的音樂教學方法,給學生帶來多樣化的個性體驗,讓學生在認知內化中形成學科能力。同時,由于學生的音樂感知基礎、學習悟性、音樂興趣等方面呈現差異性,其個性體驗也有不同表現,所以教師要給不同學生以不同的調度,激活學生的音樂體驗思維。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的作用
1.能夠促進學生整體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在音樂課堂中引入體驗式教學后,通過構建更加生動和靈活的教學氛圍,能夠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激發(fā)出來。特別是針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通過體驗音樂中蘊含的情感,能夠獲得學習音樂的興趣,并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由此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2.使音樂教學更加富有人性化和現代化
體驗式教學將傳統(tǒng)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徹底摒棄,它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重新認識音樂學習,由此使音樂教學變得更加人性化、現代化。學生通過體驗式教學,能很好地感受和分析每首音樂作品的內涵,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1.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個性體驗情境
音樂教學有比較固定的教材內容,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有整合優(yōu)化意識,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處理,提升教學的適配性。同時,由于教材內容有普適性的特點,而學生的學力基礎、學習興趣、文化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處理,利用更多的信息渠道搜集音樂素材,補充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良好習慣。音樂教學中,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展開助學設計,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驗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科感知能力。
例如教學《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時,教師先示范演唱歌曲,讓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情緒、節(jié)奏等音樂元素進行對應認知,并結合律動設計展開演繹操作,對歌曲內涵深入感知。接著,學生跟隨鋼琴學唱歌曲,逐漸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師繼續(xù)播放歌曲演唱視頻,要求學生感受歌曲描繪的情景和感受管弦樂器的特點。為激活學生的音樂思維,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八孔豎笛學習演奏歌曲,并從操作技巧方面予以引導。學生有了多種感知學習,個性體驗自然深刻。學生對音樂有個性訴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展開音樂調動,為學生布設更多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順利建立學習認知起點。
2.借助音樂的旋律,對音樂律動進行體驗
小學生在思想方而還未成熟,基本上并不具備很強的能力去解決問題。而如果壓力過大,他們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并導致一定的心理問題。因此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中,學生就需要有一個發(fā)泄口,讓這些負而情緒發(fā)泄出去,而音樂就可以成為學生排遣負而心理的一個優(yōu)秀的發(fā)泄口。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音樂能給人好的聽覺享受,使人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舞蹈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肢體運動,對音樂的律動和旋律切身體驗,將音符和律動向肢體語言轉化,對音樂深層意蘊進行揭示,以提高學生的內心感受力。
學生在理解曲目所表達出來的情感的同時,還可以把自己也帶入其中,感受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東西,以此對讓音樂對自己的心理素質起到一定的鍛煉作用,如此學生在學習了音樂之后,不僅僅音樂素養(yǎng)方而有很大提升,還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旋律的關妙,培養(yǎng)出一雙發(fā)現關的眼睛,從而為自己在生活中排遣負而情緒而打造較強大的心理素質。
3.借助視覺感官實施音樂教學
教師要經常引導學生利用視覺感官,將視覺和聽覺活動有機結合。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魅力,自主投入到音樂學習中。為了使視覺教學更加高效,教師可以采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圖譜理念”。圖形譜實際上是聲音的具象化體現,在圖譜作用下,學生可以快速把握音樂曲目的節(jié)奏變化、旋律線變化等,捕捉音樂的細節(jié)。為了豐富視覺教學,教師也可以應用簡單圖形、組合色彩等,對圖形譜進行改善,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發(fā)現樂曲的規(guī)律。
4.借助音樂節(jié)奏,對音樂氛圍進行體驗
小學生往往不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他們感興趣的音樂,往往具有較大的自由度、清晰的旋律和較強的節(jié)奏感。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比較傳統(tǒng)的形式為唱歌、欣賞等一些簡單的內容,而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不能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讓課堂氣氛逐漸活躍起來,并讓學生沉浸在這樣的一種活躍的氣氛中。因此,在教學方法上,通過運用體驗式,能促進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在教材中,應挖掘出與學生特點相關的一些曲目,例如選取一些積極向上的曲目、流行歌手的作品、旋律動聽的音樂等等,在這樣的曲目選擇下,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被課堂氣氛所帶動,以此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三、結語
總之,體驗作為人的心理活動,激活學生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這樣的學習方式更重視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音樂知識,促進學生思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在音樂學習中,更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創(chuàng)造豐富有趣的音樂課堂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邰方,耿堅,胥娟.小學音樂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2).
[2]盧美芳.讓音樂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小學音樂課實施綠色評價的實踐與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4(09):4-7.
[3]吳如美.淺談音樂課堂中欣賞知識延伸的重要性———基于音樂國測所感[J].試題與研究,2020(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