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桂飛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yǎng)教育教學的深入發(fā)展,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今學生學習發(fā)展的需求了。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情況進行教學,積極地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應用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更加感興趣,這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為學生打造一個高效的語文課堂。本文主要圍繞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中積極使用故事教學法展開相關的教學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故事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7-209
處在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十分明顯,對外界的事物充滿著新鮮感和好奇心,很難安靜地坐在教室中。因此,若是語文課堂單調(diào)乏味,那么就無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教師就需要積極利用故事教學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正確運用故事教學法來保證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呢?
一、在識字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集中學生注意力
漢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同時漢字對個人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十分大的影響力,教師必須從學生正式展開學習文化知識的起始階段就讓學生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那么在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漢字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日”字時,教師首先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這一漢字的發(fā)展過程,即向?qū)W生展示“日”字是如何從原始的甲骨文形態(tài)演變成現(xiàn)在這種形態(tài)的。在多媒體演示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不如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跟著多媒體動畫一起畫一畫‘日’的變化過程好不好?”然后教師和學生就可以分別在黑板和寫字本上進行模仿練習,讓學生感受到文字演變的有趣過程。在進行初步的寫畫后,教師可以接著向?qū)W生講述關于“后羿射日”的神話故事,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日”字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聽故事時注意力就會比較集中,并且在故事講述完之后,學生還會展開有趣的討論。這時學生的興趣已經(jīng)被高度調(diào)動起來了,緊接著教師就可以展開最終的教學任務,指導學生在邊讀邊寫的過程中記憶“日”這個漢字。在這種通過故事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記憶了漢字的形態(tài),更了解到了漢字的由來和相關的故事,學習的過程就更加愉悅,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理想。所以,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理解低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局限性,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提升他們學習漢字的欲望,加深他們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
二、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帶領學生把課文內(nèi)容籠統(tǒng)過一遍,然后就開始帶領學生解決課后練習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過程,不但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思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被動,長時間下去學生就會對教師產(chǎn)生過于依賴的心理,難以懂得自主思考的重要性。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懂得自主思考。
例如,在對一年級上冊《烏鴉喝水》一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故事導入讓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就可以通過故事向?qū)W生較為詳細地介紹一下烏鴉這種動物:“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烏鴉全身都黑乎乎的,叫聲也比較難聽,所以提到烏鴉,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丑丑的外貌和難聽的叫聲,于是好多人都不喜歡這種鳥。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在烏鴉身上其實有許多需要人們學習的美好品質(zhì),例如,尊老愛幼。烏鴉會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們長大之后,也會四處尋找食物來喂養(yǎng)自己年老的母親,以報答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烏鴉的這種反哺之情是很多都比不上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學習烏鴉的這種品質(zhì),牢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边@時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心中就會生起感激之情。接著,教師就可以進行課文閱讀教學:“那么接下來,同學們再和教師一起看看烏鴉的智慧?!苯處熓紫瓤梢詭ьI學生閱讀完整的故事,然后引導學生分段思考,即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分別總結(jié)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這樣學生才能對課文形成更為深刻和全面的把握。最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如果烏鴉在需要喝水時,身邊并沒有那些小石子,那同學們能幫烏鴉想到別的喝水的辦法嗎?”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時學生就會充分散發(fā)思維,展開激烈的討論。這樣通過故事進行教學,能擴展學生的學習面,并且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主思考。
三、在口語交際中運用故事教學法引導學生體會生活
低年級的學生在和他人進行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教師需要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低年級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這種情況,并積極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極在生活中挖掘?qū)W習素材。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故事的主題和大致的框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編故事,并推選出小組代表把故事講出來。例如,可以把故事的題目設置成《小熊運南瓜》,故事的開頭和過程讓學生自己編排,但故事的結(jié)尾需要是一樣的,就是小熊成功把南瓜運回了家里。在編故事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就會結(jié)合生活,想象日常中的人們是怎樣運輸?shù)?,然后再開展思考,編排故事的開頭和過程。小組成員會共同組織語言,使故事更加完整,然后再聲情并茂地把故事講出來,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積極運用故事教學法,保證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參考文獻
[1]秦小蘇小學語文課堂童話故事教學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9(03):50
[2]楊鳳英故事敘述視角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1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