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先
[摘要]自從使用新教材以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新教材的例題較為簡單,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成為教師執(zhí)教能力的關鍵體現(xiàn)。練習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在設計上還要突出豐富性,無論是內容還是呈現(xiàn)形式上都要豐富多彩;設計要能讓學生具有思考余地;最后通過評價檢驗課堂練習的成效。
[關鍵詞]新教材;課堂練習;有效策略
課堂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及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途徑,它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對于課堂練習的選擇和設計都非常重視。但自從使用新教材以來,越來越多的教師認為新教材的例題較為簡單,而練習題卻很難,導致許多學生出現(xiàn)“一看就懂,一說就會,一做就錯”的現(xiàn)象。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成為眾多教師思考的問題。針對于此,有以下幾種解決辦法。
一、針對性
在40分鐘的課程內,既要完成新授知識,又要及時進行練習鞏固,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課堂練習更有效呢?首先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練習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注意各知識間的前后聯(lián)系,尤其是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這樣就能使學生通過練習來促進對知識的學習與融會,從而真正地“練”在關鍵處。
例如,一位教師在上了“位置與方向”的課程后,針對學生容易將生活中的東南西北與地圖上的東南西北混淆的問題,設計了如下練習。
1.看一看:讓學生任選一處,觀察它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
3.畫一畫:將你所觀察到的畫在作業(yè)本上。
這樣的練習,既復習了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又鞏固了地圖上的東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將兩者同時進行,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的東南西北是由自然規(guī)律所確定的固定方向,而地圖上的東南西北方向是人為制定的,只不過人們習慣于將上方定為北方。
所以,有目的性的、有針對性的、巧妙而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習,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yōu)化,從而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豐富性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到,在教材編寫時,應采用多樣的形式,如通過圖片、游戲、卡通、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觀形象、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地呈現(xiàn)素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在平常的練習設計中,也應努力達到以上要求,使所設計的練習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呈現(xiàn)形式上都要豐富多彩,從而改變過去在練習中所出現(xiàn)的嚴肅有余、生動不夠以及活潑不足的形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達到練習的有效性。
例如,一位教師認為以往的練習題目都顯得呆板枯燥,不能激起學生的練習興趣,于是將題目名稱改為能夠體現(xiàn)出人文關懷的導語。例如,在給學生練習的題目前寫上一句具有激勵性的語言:“下列問題只要你仔細分析,一定能解答,我們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種方法解答嗎”;此外還有將“練習混合算式”取名為“開心過山車”,文字題改為“暢游文字島”,應用題改為“問題樂園”等。親切的表述,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在充滿自信的同時更能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
再如,在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后,教師設計了以下課堂練習。
1.對口令:同桌兩人,其中一位同學說出“二五”,另一位同學說出“十”;或者一位同學說出一句完整的口訣,而另一位同學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學出示一張數(shù)據(jù)卡片(5的倍數(shù)),另一個同學迅速找出兩張算式卡片與此對應。
3.用口訣:出示一首古詩(每句5個字),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算一算共有多少個漢字,并讓學生舉例,日常生活中,我們在哪寫方面可用到5的乘法口訣。
以上的練習設計,改變了過去讀、背、抄的形式,將數(shù)學知識與動手操作、生活現(xiàn)象及其他學科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倍感親切。與過去單純的練習題相比,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興趣,更豐富了數(shù)學的內涵。
三、思維性
在課堂練習時,經常會遇到如下情形,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指名一位學生進行作答,學生的回答如果符合教師的期望,教師會再提出一個問題,一問一答的形式看似呈現(xiàn)出良好的互動。但這樣的練習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有效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有些問題缺乏思考價值,而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卻未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只要問題有了答案,任務就算完成,這樣的練習是沒有質量的。
要使課堂練習的質量達到最優(yōu),教師所設計的練習一定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余地。思考才是真正提高練習質量的有效武器。
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這就要求教師所設計的練習具有其靈活性和開放性。如可以由一個題目拓展成一組題,真正體驗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盡可能地設計一些“一題多解,一題多問”式的題目,不要只滿足于結果,要讓學生各抒己見。但一定要“多中選優(yōu)”,尋找思路簡潔、計算簡潔或兩者兼?zhèn)涞膬?yōu)質方法。
例如,在學習完表內乘除法后,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口答題。( )÷( )=7,雖說只是一道簡單的題目,但它形式靈活,充分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在學生動眼、動口、動腦等多感官的參與中,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
再如,在學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后,一位教師設計了以下練習。
右邊的兩條線段互相垂直,上面一條長4厘米,下面一條是上面的2倍,你能根據(jù)這兩條線段,想象出哪些學過的平面圖形嗎?能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嗎?
此題能豐富學生的想象,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體現(xiàn)了“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的新課程理念,讓不同的學生盡可能獲得較大發(fā)展。
四、評價性
有效的練習不僅能夠使學生鞏固知識、熟練技能、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而且還能夠及時檢測出學生對該節(jié)課知識點鞏固與熟練的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有的課程在練習之后,常聽教師發(fā)出“誰對了請舉手”的詢問,而不管有多少同學舉手,教師在掃視一遍后只說一句“請放下手”就算了事。有的教師還喜歡問“會不會”“對不對”“是不是”等,學生也常常不假思索地齊聲應答“會”“對”“是”。這樣的反饋僅僅是走過場,顯然是毫無意義的。
《數(shù)學課程標準》在評價理念中提出,對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數(shù)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shù)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在組織反饋評價時,首先要注意在積極引導學生說出思考過程的同時,還要關注練習時的信息交流,要求學生虛心聽取其他學生在練習中時產生的想法,養(yǎng)成交流評價的習慣。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練習后的評價,才能使練習發(fā)揮出應有的檢測功能。另外,教師是學生練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和促進者,因此教師應主動觀察學生的練習過程,及時作出調控,盡量使練習發(fā)揮出最佳效應。
總之,在設計有效的課堂練習時,要以《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既要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又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fā)揮出最大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