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芬
【摘要】幼兒園學前教育時期的幼兒的年紀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把學前教育工作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發(fā)展其思維意識。因此,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幼兒園教師應該應使用更容易被幼兒接受的方式實施教學,不斷地創(chuàng)新幼兒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式和策略。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幼兒學前教育中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提出了培養(yǎng)學前教育時期幼兒行為習慣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方法。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行為習慣;培養(yǎng)
前言: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啟蒙性教育,這一時期對幼兒思想意識、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以及幼兒未來的發(fā)展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由于學前教育時期是幼兒行為習慣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幼兒園學前教育時期教師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鍛煉幼兒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為幼兒今后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基礎。
一、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
學前教育時期,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空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幼兒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1]。因此,在實際的幼兒園學前教育過程中,授課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幼兒的學習水平、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從而為幼兒制定準確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目標。只有在設定合理的幼兒行為習慣養(yǎng)成目標和期望值的基礎上,才能夠真實地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殷實的基礎。
例如,在實際的幼兒學前教育過程中,為了鼓勵幼兒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幼兒園教師可以從幼兒在學前教育課堂中的日常行為表現(xiàn)方面著手,對于課堂上幼兒的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教師則可以給予相應的鼓勵、表揚和贊美,對于幼兒的不良的行為習慣,教師則需要暗示性地提醒幼兒注意及時改正,啟發(fā)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意識,不斷地改正自己的行為方式。通過這樣的目標定向化學前教育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幼兒端正他們自身的行為習慣,使得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促進幼兒學前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二、開展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
要想讓游戲活動與行為習慣教學充分融合起來,教師在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時必須以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為核心,也就是從圍繞行為習慣培養(yǎng)這--目標設計游戲內容。為了提高游戲活動的吸引力,幼兒園教師應該在結合學前教育時期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基礎上,賦予游戲活動以趣味性和活動性的特征,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學會求助的行為習慣,幼兒園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學前教育過程中利用設計一個情境演繹的游戲活動,結合“大象、小貓請教猴子如何爬樹”故事內容,為幼兒準備小貓、大象和猴子面具,以自愿為原則幼兒分別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色。隨后,教師可以一邊安排幼兒朗讀故事旁白,一邊讓幼兒用行動還原故事內容。這種游戲教學方法重現(xiàn)了“大象、小貓請教猴子如何爬樹”故事,教師可以通過引導性提問幼兒:“當我們不小心丟掉了錢包的時候,應該向誰求助呢?”,這樣既能增加幼兒對于故事內容的理解,又能讓幼兒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每個人的特長,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瑥亩囵B(yǎng)幼兒學會求助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結合游戲活動,實現(xiàn)家園共育
為培養(yǎng)幼兒實事求是的良好行為習慣,幼兒園教師可以和幼兒家長共同設計,讓家長在家里設計一些裝扮類角色扮演游戲。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家長為幼兒講述“小猴子摘桃”的故事:“有一天,一個小猴子路過了一片桃樹林,小猴子看見桃子垂涎欲滴,急忙偷摘了幾個桃子。正當小猴子要把桃子帶回家的路上,小猴子又遇到了一片西瓜地,小猴子趕緊把桃子丟掉,又偷摘了一個西瓜。緊接著,小猴子又遇到了很多香蕉樹,便又把西瓜丟下來……”,在講述這個故事之后,家長可以通過引導性地提問幼兒:“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小猴子的行為正確嗎?小猴子可以未經(jīng)別人的允許偷摘別人種的水果嗎?小猴子通過這樣的辛勤的摘果子,他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讓幼兒通過自主思考認識到不問自取這一種行為是不可取,浪費精力進行重復勞動也是不可取的。為了讓幼兒深刻的認識到“做人不要貪婪,要實事求是”的道理,幼兒家長可以開展家庭游戲,讓幼兒扮演“小猴子”,讓“小猴子”分別去摘桃子、西瓜和香蕉,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自己最后獲得的“果子”到底還剩下什么,不斷地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讓幼兒樹立起正確的行為習慣意識。
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
由于學前教育時期幼兒年齡尚小,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幼兒園教師與幼兒的接觸時間很長,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學前教育時期幼兒的學習、模仿的對象[2]。因此,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對幼兒的主導作用,不斷地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幼兒做一個積極正面的表率,積極引導幼兒改善他們的行為習慣。
例如,為了培養(yǎng)幼兒講禮貌、懂規(guī)矩的行為習慣,幼兒園學前教育教師就要從自身行為方式上著手,在剛剛進入教室的時候,教師應該要主動向幼兒打招呼,引導幼兒養(yǎng)成主動跟別人打招呼的良好行為習慣。其次,教師在看到班級教室地上有幼兒亂丟的垃圾的時候,教師就需要積極地引導幼兒:“小朋友們,你們看,我們教室的地上有一個塑料袋,我們一起把它撿起來好不好?”,隨后教師則可以發(fā)揮自己的表率作用,自己首先動手撿起這一個塑料袋,并將其防止垃圾桶中。通過這樣的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幼兒在以后的時間遇到類似的事情的時候,就會主動學會禮貌問好,主動撿起地上存留的垃圾,從這一些生活小事做起,逐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結:
綜上所述,幼兒學前教育在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對游戲有強烈的興趣和參與熱情,在幼兒園行為習慣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實施學前教育時期行為習慣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調動幼兒的課堂主動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利用游戲資源、結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游戲活動方式,綜合提高幼兒的行為習慣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胡向洪. 幼兒學前教育中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研究[J]. 中外交流, 2017(38).1208.
[2]楊榮霞. 幼兒學前教育中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分析[J]. 魅力中國,2020(40):2108.
行為影像
作者簡介:劉賓(1982.1—),女,漢族,籍貫:陜西,西安美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版畫,研究方向:版畫藝術研究。
劉賓-西安美術學院-行為影像-心經(jīng)-2018
劉賓-西安美術學院-行為影像-放生-2019
北海市鐵山港區(qū)第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