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是幼兒吸收各種知識、快速成長的重要場所,這一階段的教育教學會直接影響幼兒的啟蒙發(fā)展。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學科被重新認知和重視,美術教學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感悟,并陶冶幼兒情操,鍛煉其觀察、動手能力。正所謂“藝術來源于生活”,為幼兒營造生活化的美術教學環(huán)境,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其對生活實踐產生更深刻的感悟?;诖?,本文先概述了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提出幼兒生活化美術教學策略,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化;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1-0067-02
引? 言
幼兒的年齡小,尚未形成基本審美觀,而美術教學正是塑造其審美觀的重要途徑,對幼兒未來發(fā)展具有積極影響。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為幼兒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并選取幼兒熟悉的生活素材,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當前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需要教師引起重視,幫助幼兒充分釋放美術創(chuàng)作天性,并使幼兒熱愛生活。
一、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模仿現象
在傳統的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先為幼兒介紹相關知識,再為幼兒示范繪畫步驟。但因為教學方式機械,沒有充分聯系生活,幼兒只能單純地模仿教師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幼兒將教師的示范步驟套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使繪畫成為一種固有模式。在幼兒繪畫中,我們經??梢钥吹角宦傻奶枴⑿∥?、鮮花、綠草等元素,這無疑約束了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長此以往,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會被扼殺,只會“模仿”。
(二)美術活動方式、材料單一
當下,雖然教師已經認識到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充分發(fā)揮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但大多數幼兒園的幼兒仍坐在教室里上課,拿著畫筆憑空想象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另外,在美術活動中,幼兒使用的繪畫工具基本上都是彩筆、水粉、油畫棒等工具,工具存在單一性。這些無疑給美術創(chuàng)作造成了阻礙。但在教學中,秉承生活化思維,教師可以發(fā)揮許多巧思,如讓幼兒將石頭、落花、落葉等作為美術工具,賦予美術作品以獨特的創(chuàng)作美感[1]。
(三)較少開展生活化美術教學
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是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模式,當下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雖然許多幼兒園已經將其運用于美術教學中,但尚未形成完整體系。大部分幼兒園只在理論層面對生活化美術教學進行了嘗試,還未真正將其落實在日常教學中,其應用開展尚且不足。
二、幼兒生活化美術教學策略
(一)根據美術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幼兒教師在教學時,應依照教學內容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美術教學情境,帶給幼兒視覺、聽覺上的感官刺激。美術和生活聯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契合,能讓幼兒直觀了解該活動的教學目的,優(yōu)化幼兒的美術創(chuàng)作體驗,調動和激發(fā)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興趣[2]。
例如,在“神奇的帽子”活動前,因為帽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所以筆者讓幼兒第二天每人戴一頂帽子來幼兒園。筆者先介紹了自己帶來的帽子,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后讓他們觀察自己帶來的帽子,看其顏色、大小、形狀等。通過這一情境,幼兒對帽子的興趣被激發(fā),教師適時引導幼兒進行關于帽子的創(chuàng)作,讓幼兒根據自己帶來的帽子的樣式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還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在上面添加一些裝飾。由此可見,教師引導幼兒將生活和美術創(chuàng)作相聯系,能使幼兒更好地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二)收集生活中的常見材料,豐富美術創(chuàng)作素材
幼兒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更易接受,基于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化教學理念出發(fā),在日常教學中對幼兒強調收集生活中常見材料的重要性[3]。幼兒能將自己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樹葉、樹枝、紙盒、衛(wèi)生紙筒等收集起來,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后,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生活化的材料來引導幼兒開展美術實踐活動。
例如,在“制作手工爆竹”美術手工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使用各種薯片桶或衛(wèi)生紙筒進行手工制作,以薯片、衛(wèi)生紙筒為筒身,然后圍上紅色的彩紙,就可以制作出一個紅紅的爆竹,接著幼兒還可以在上面用彩筆進行裝飾,創(chuàng)作出各種不同圖案的“手工爆竹”。又如,在“變廢為寶”活動中,教師可以“超市購物”為主題,指導幼兒制作環(huán)保購物袋。幼兒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廢舊材料制作環(huán)保購物袋,并在上面進行裝飾。有的幼兒將廢舊衣物剪開制作環(huán)保袋,有的幼兒將好看的宣傳單剪一剪再貼在一起制作環(huán)保袋,有的幼兒用舊圍裙制作環(huán)保袋,等等。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變廢為寶,創(chuàng)作出來的美術作品十分有創(chuàng)意,也充滿生活氣息。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調動幼兒多種感官
在信息時代下,幼兒教學離不開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多媒體具有聲情并茂、動靜結合等優(yōu)勢,一些傳統教學難以表現的內容,都能通過多媒體設備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幼兒面前。幼兒在觀看充滿生活元素的多媒體PPT、視頻、圖片的過程中,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主動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體驗通過美術創(chuàng)作進行表現[4]。
例如,在幼兒園“秋天的畫報”這一活動中,教師應引導幼兒欣賞秋天的美,并能用線條畫出美麗的菊花。但幼兒尚不了解菊花,于是教師在網上收集了各種常見的菊花品種,制作成動態(tài)PPT展示給幼兒。幼兒在欣賞時,時不時發(fā)出驚嘆,有的說菊花很像自己看過的煙花,有的說菊花像自己媽媽衣服上的裝飾,等等。在幼兒分享各自的想法后,教師解釋這些花都是菊花,有著不同的名字,指導幼兒用線條畫出美麗的菊花。幼兒興致勃勃,迫不及待地抓起畫筆創(chuàng)作起來,最后畫出的菊花十分有特色。多媒體技術能讓原本枯燥的幼兒美術課堂生動起來,并使幼兒聯想到自己日常生活所見,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創(chuàng)作出美妙的作品。
(四)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
在幼兒美術教育中,幼兒只坐在教室里進行創(chuàng)作,其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是有限的。教師應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讓幼兒到教室外觀察生活中充滿生命力的事物,如花壇中的小草、花朵,或樹上紛紛飄下的樹葉,或行駛中的小汽車。教師應讓幼兒深入生活實際場景中進行觀察,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縮小其和生活的距離,最后創(chuàng)作出更貼近生活的作品。當然,在室外進行實踐時,教師應給予幼兒全方位的保護,避免其受到傷害。
例如,秋天時,教師利用餐后散步時間可以組織幼兒收集樹上掉下來的落葉,然后使用蠟筆、彩紙、橡皮泥等對落葉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如將落葉貼在彩紙上,然后進行裝飾繪畫;或在落葉上涂色,然后拓印在白紙上;或用卡紙制作葉子模型,等等。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親近自然、體會生活,也完成了美術學習。冬天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來到幼兒園的空地上開展美術活動,讓幼兒近距離體會冬天的美好。在畫畫前,教師應先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更多的生活體驗。玩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護幼兒的安全,游戲完畢后,讓幼兒以本次活動為主題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將這次活動的快樂用畫筆記錄描繪下來??梢哉f,生活化的美術實踐活動,能讓幼兒逐漸愛上生活,愛上美術創(chuàng)作,一舉兩得。
結? 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生活化的重要性。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收集生活常見材料、應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幼兒走出教室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素養(yǎng)及創(chuàng)作實踐能力,使幼兒形成生活化思維,從生活中取材,發(fā)現生活中的美,然后將其通過各種美術創(chuàng)作形式表現出來,實現幼兒的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張菁怡.基于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分析[J].新智慧,2020(08):29.
段曉慧.幼兒園小班生活化美術活動的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20(02):46.
孫春霞.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9(11):104.
諸瑜.回歸生活的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04):179.
作者簡介:孫舒涵(1978.1-),女,福建寧德人,幼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生活化、游戲化的美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