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
【摘要】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引入繪本助學機制,能夠給學生帶來感官沖擊,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教師要做好針對性設計,以提升繪本助學水平,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繪本 角度
小學生對繪本有特定情懷,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教學設計,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繪本助學機制,能夠為學科教學帶來更多亮點。繪本助學作用是很明顯的,教師需要做出教學評估,對繪本內容進行科學分類,對教學助學角度展開合理篩選,以充分發(fā)揮繪本的助學功能,提升學科教學整體水平。情境性繪本、故事性繪本、反思性繪本、聯想性繪本,是從不同方向做出的整合歸類設計,教師要結合其助學效益分析展開教學匹配設計,以充分發(fā)揮繪本的調度作用。
一、情境性繪本連接學生生活經驗
情境性繪本帶有場景性,其畫面包含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因素,能夠順利對接學生生活經驗,促使學生快速形成回饋,進入學習情境之中,自然建立學科認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畫面解讀文本內容,自然需要有場景的展示,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多媒體手段展示這些畫面,便能夠順利啟動教學程序,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對接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完成認知內化。
學生生活經驗極為豐富,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組織時,需要有更多的學情積累,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匹配適合的繪本內容。如教學《說話要算數》,這個章節(jié)包括很多內容,在學習“為什么說到做不到”時,教師先引導學生觀看課文中的繪本內容,然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做延伸展示,要求學生閱讀這些繪本內容,并自發(fā)展開討論:你能看懂這些場面嗎?你平時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你是如何做的呢?繪本和問題都拋出后,學生開始了對應學習,教學程序順利打開。在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深入學生群體之中,對學生個性觀點進行搜集整理,并及時做出引導。有學生說,這些繪本展示的內容都是我們經常遇到的情況。如答應父母不玩手機游戲了,但一拿到手機就忍不住,還是要玩游戲。這是典型的說話不算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造成的。
教師為學生展示繪本內容,要求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對應分析,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解讀,給學生提供自身教育的機會。學生能夠展開細致觀察,對繪本內容有清晰認識,自然形成學習感悟,在自我檢討中建立學科認知。繪本內容與學生生活高度契合,其助學作用也會更為突出。
二、故事性繪本豐富學生認知體驗
故事性繪本是學生比較青睞的,因為有情節(jié)的呈現,帶有鮮明的故事性,自然能夠引起學生的觀賞興趣。教師利用故事性繪本展開教學輔助操作,能夠給學生提供豐富情節(jié)信息,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結合具體的案例情節(jié)進行對比分析和感知,自然形成情感的共鳴,讓思想教育順利發(fā)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中關涉豐富案例信息,教師還可以借助生活中的故事展開教學調度,如果能夠以繪本形式呈現這些故事,勢必為學生帶來更多視覺沖擊。
教師利用繪本展開助學操作,能夠將教學內容直觀化處理,學生閱讀了繪本,其教育信息也便順利傳遞出去。如教學《當沖突發(fā)生》相關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對課文中的繪本故事進行對應閱讀,然后填寫教材相關訓練題目。為給學生提供更多教育內容,教師打開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組繪本故事,并要求學生對繪本故事中沖突發(fā)生原因進行分析。學生開始觀看這些繪本信息,自發(fā)展開討論,逐漸達成共識。有學生認為,同學之間之所以會發(fā)生沖突,都是因為情緒控制力不夠造成的,凡事都要有寬容思想,多多為對方想想,就會避免發(fā)生這些沖突。也有學生說,這些沖突就是一句話的事,如果早點說清楚了,也就沒有后面的事情發(fā)生了。因此,凡事都需要講道理,而不是使用武力。
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故事性繪本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造討論機會。學生對這些繪本故事都比較熟悉,自然有更多個性見解發(fā)表。從學生認知中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設計是比較成功的,給學生帶來更多思想交流的機會,從集體討論中形成共性認知,將矛盾沖突消滅在萌芽中,這無疑是難得的思想教育。
三、反思性繪本引發(fā)學生道德自省
反思性繪本是一些非連續(xù)性的圖文內容,能夠針對社會現實進行夸張性展示。如帶有漫畫屬性的繪本,便帶有更強的反思性特征,學生通過觀看這些繪本故事,能夠引發(fā)強烈的心理觸動,并自然形成深刻的道德自省。小學生對社會現象還不能有更理性的思考,如果教師能夠借助反思性繪本展開助學操作,自然能夠成功激活學生學習思維,在不斷反省思考中逐漸建立學科認知。反思性繪本是比較少見的教學資源,教師需要借助.更多渠道進行搜集整合,讓其發(fā)揮應有的助學作用。
教師適時利用繪本展開教學引導,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直觀學習機會,繪本包含豐富信息內容,是一種無聲教學,學生通過觀看繪本,便一目了然地掌握相關學習內容,當然是最佳的教學方法運用。如在教學《買東西的學問》相關內容時,涉及“購物講文明”話題,教師為學生投放了一組繪本信息,要求學生觀察閱讀繪本,并歸結這些不文明現象產生的原因。學生開始觀察,_教師適時提示,要求學生抓住一些細節(jié),形成心理觸動。第一幅圖片是展示購物者隨意品嘗商店的食品,而食品上明明標有“謝絕品嘗”字樣。學生觀察閱讀后展開歸結:隨意品嘗商家的食品,這是不文明的表現。每一個人都應該做文明的消費者,不能占人家的小便宜。第二幅圖是介紹某消費者隨意拆開產品包裝,甚至破壞了包裝盒,學生對此展開熱議:我們還沒有確定購買商品之前是不能隨意打開產品包裝的,這樣會導致商品難以銷售。隨意破壞商品包裝也是不文明的表現,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獨立的繪本圖片信息,是從反面進行警示,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反思。從學生發(fā)言中可以看出,這些繪本信息促使學生展開深度思考,并形成心理觸動,讓思想成長自然發(fā)生。學生對一些不文明現象有自覺抵制意識,教師借助繪本展開強化認知,其助學效果會更為突出。
四、聯想性繪本調動學生學科思維
繪本內容極為豐富,教師需要做出合理篩選,特別要考慮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匹配性設計,以成功促進學生學科思維。聯想性繪本是一些帶有想象屬性的內容,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完成學科認知的構建。教師在具體引導時,需要結合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展開拓展性思考,并在延伸性思考中形成學科認知基礎。繪本助學效果極為明顯,教師準確調度極為關鍵,唯有切準學生學習心理和思維起點,才能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感官沖擊,確保學科教學的順利推進。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中有豐富的繪本信息,這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在對繪本進行引導和解讀時,需要切準學生學習思維,唯有形成心靈觸動,才能獲得豐富的學習成果。如教學《有多少浪費本可以避免》相關內容肘,教師先與學生一起閱讀文本,觀看繪本插圖,然后為學生設計了繪本創(chuàng)作任務: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浪費現象的存在,發(fā)揮你的想象力,找到一個角度,利用繪本形式呈現這些浪費現象,簡單畫出場景和人物,設計一些文字,對場景進行輔助解讀。學生聽說要自己創(chuàng)編繪本故事,都表現出極高的參與熱情。教師與學生直接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思考,找到更多繪本創(chuàng)作起點。在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自行介紹自己的繪本創(chuàng)意,學生解讀都比較深刻。有學生說,家庭里的浪費現象有很多,食物浪費、水電資源浪費、穿衣出行浪費等,都應該引起關注。也有學生對一些社會浪費現象進行展示,如重復建設現象。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繪本創(chuàng)作任務,這個任務看上去與學科沒有太多關系,其實不然,學生在繪本創(chuàng)作中獲得的信息是全面的、立體的,其心靈觸動是劇烈的、多元的,通過對繪本的構建和解讀,讓學生自然建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繪本為學科教學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教師需要做出理性設計,讓繪本發(fā)揮助學作用,以有效提升學科教學品質,促使學生產生深入學習動機。
繪本助學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教師需要對繪本內容、介入時機、教學引導等方面做出評估,為學生帶來更多心理觸動,幫助學生順利構建學科認知體系。學生對繪本有特殊情感,教師合理整合繪本資源,適時做出對應選擇,讓學生從更直觀的繪本之中認識文本,產生心靈觸動,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科認知會更為立體而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