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海
【摘? ? 要】現(xiàn)如今,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優(yōu)化教學策略,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本文從多方面探索了優(yōu)化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策略,希望能為學生日后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中小學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 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64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科學運用高效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本文探索了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總結了具體的教學優(yōu)化策略,實踐分析如下。
一、重視優(yōu)化師生關系
教師講課的時候,學生不一定百分之百都會認真聽,同樣的道理,學生也不會因為學校有要求就認真去做。針對于中小學的學生群體而言,很多時候可能會缺少自律,想做的事做不到是常有的情況。對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適合的課堂氛圍,全面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建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信任感,從而促使學生認真聽講,愿意參與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第一,教師需要轉變思想,改變以往自我為中心的教育形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而強化師生的交流。如果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不高,教師要主動尋找其中原因,充分了解學生的表現(xiàn),改變當前僵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進而全面提高教學的良好效果。第二,由于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要多從教育本身找原因,有效減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促使學生能夠將學習的內容積極應用到生活中。唯有走入學生的內心才能讓教育發(fā)揮出最好的應用效果。
二、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
以往學校的教育當中,教師在課堂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雖然教師講的內容并不是很多,但是學生未必都能夠完全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改變認知,與學生的認知體系融入,鼓勵學生親自參與進來。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教學生去感知生活,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再代入到適合的平臺展現(xiàn)。為此,在課堂教學活動優(yōu)化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做適當?shù)母淖?,促使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根本目標。
比如在講解法律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建立一個模擬法庭,讓學生實施角色扮演,從而討論原告、被告的基本情況。道德行為習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得到體現(xiàn)??梢韵葹閷W生設定公交車的場景,再讓學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乘客、司機等,同時以不同身份乘坐相同的公交車輛。教師不僅可設定固定化情節(jié)讓學生參與相應的扮演,也可以不設定任何情境,依據(jù)學生掌握的知識自主進行情境的設定,以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的見識本質上比較多,由于知識碎片化的基本特點,所以在歸類上沒有明確化。學生有信息的想法,只是處于懵懂的一種狀態(tài),需要做好相應的引導工作。若是將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加以全面改變,展現(xiàn)學生的真實想法,可以共享見過的教學內容,有利于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同時能夠發(fā)揮出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態(tài)。
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學習的時候,如果缺乏問題意識就很難形成自己的觀點,只是跟著教師的講解去學習,效果通常不是特別理想。為此,在教學當中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方面的相關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另外,教師創(chuàng)設場景也可以讓學生在場景當中發(fā)現(xiàn)存在的具體問題,從而將學生問題發(fā)現(xiàn)的能力全面培養(yǎng)出來。
比如在學習“家庭的記憶”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是和學生有關的,但學生在實際生活里沒發(fā)現(xiàn)過相關問題。上課以前教師可讓學生提出家庭問題,此時學生不知道怎樣考慮,如何入手就成了難題。教師需要給學生描繪生活化的場景內容,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各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若沒有問題,教師需要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在教師提問時就會產生危機意識,繼而主動尋找問題。在情景教學當中,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可能會感覺到過于簡單化、單一化,但對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很有幫助。
四、調動學生的生活元素
伴隨著教育治理的不斷深化,學校、課堂變成共享化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已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有很多,不只是學生的學習。第一,針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教師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學習的知識內容,有效整合學生的課外學習體驗,讓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活動,從而在課堂上體現(xiàn)出個人的主體性價值。第二,學??山M織每周的升旗儀式、晨會以及相關的法治知識講座等多樣化活動,并以形式新穎、內容充實為主要內容。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多觀看法治類的節(jié)目,并討論當前焦點問題,幫助學生組織相關學習活動。第三,針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可通過班會活動的積極開展有效實現(xiàn)。根據(jù)當前的情況,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并在成長過程中召開不同的班會內容,從而把握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改變生活的關注點,這樣才能擁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五、結束語
總之,在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教學優(yōu)化是必要的。新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提高教學認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科學的教學探索與創(chuàng)新,不斷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從而全面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陸長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12):89.
[2]邱陽.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課堂提問優(yōu)化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07):39-40.
[3]謝麗.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效的心理學策略[J].大眾心理學,2019(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