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
【摘? ? 要】有效拓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文本為載體,以發(fā)展思維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而進行適當?shù)倪w移延伸。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師的重視,并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課堂? 閱讀教學? 有效拓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08
對語文閱讀教學進行適度的拓展遷移延伸,可以使語文課堂變得更高效。但是當下的語文課堂拓展流于形式。如公開課一定會有讀寫結合,帶領學生進行寫話訓練;一定會有大量資料補充,帶領學生對一兩篇閱讀材料進行拓展延伸。而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的40分鐘,前20分鐘教師走馬觀花式地帶領學生了解文本,后20分鐘進行拓展閱讀,然后進行交流匯報,再進行寫話練筆。整節(jié)課中拓展的內容喧賓奪主,一節(jié)課下來完全沒有時間讓學生認真地感受語言文字,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筆者認為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對資源拓展的目的不清晰,對于教學內容分析得不夠透徹,教學的重難點把握得不夠準確。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小學中高年段的語文教師,要不斷思考適度拓展的目的和方法,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做到恰當取舍,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立足文本,拓展資料
1.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不乏名家名篇,有抒情散文、古典詩詞、歷史故事、科普知識,等等,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課前預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搜集整理相關資料。
例如,在《索溪峪的“野”》《桂林的山水》等課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景物的特色,筆者在課前引導學生搜集了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課中也拓展了相關的景點資料,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2.突破教學重難點。面對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教師在選擇拓展內容時應立足文本,在需要重點強化的地方和難點不能突破的地方選取一些精彩內容進行拓展延伸,以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和運用能力,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例如,在教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尚處于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感悟中華不振的深層原因,筆者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珍貴的歷史錄像資料,視頻中的黑白鏡頭訴說了一個世紀前的滄桑與屈辱,播放過后,再讓學生回到課文最悲憤的一段文字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無奈與憤怒,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即“落后就要挨打,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從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二、立足表達,拓展讀寫
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恰當?shù)赝卣咕毠P,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深化閱讀,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教師應在讀與寫之間構建一座橋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獲得成功體驗的舞臺。
1.巧妙仿寫,鼓勵創(chuàng)新表達。讀寫結合的創(chuàng)造,主要是指內容的創(chuàng)造,就是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形式的基礎上選擇新穎的、獨具特色的內容進行寫作,鼓勵學生在寫作內容上的求異思維,從而力求在寫作訓練中反映學生的個性色彩和創(chuàng)造精神。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文中對母親的表揚這樣寫到:“她摟住了我,贊揚聲雨點般落在我身上?!痹诶首x并感悟母親的表揚之多以及母愛對“我”的滋潤與鼓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比喻的形式進行仿寫創(chuàng)新表達:母親的贊揚像? ? ? ? ? ? ? ? ? ? ? ? ? ?。有的學生這樣寫到:“母親的贊揚像徐徐的春風,自信的花朵在春風的撫摸下綻放。”有的學生這樣寫到:“母親的贊揚像一盞指路的明燈,照亮了前進的方向,我要像莎士比亞一樣,當一個詩人。”這給學生構建了一個廣闊的想象練筆空間,能夠提高學生的修辭水平,幫助學生練出文采。
2.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寫法的遷移。在讀寫結合中,讀是基礎,“讀”是為了積累、吸收,“寫”是為了表達。在學生有了積累,習得方法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方法借鑒運用到寫作中,實現(xiàn)讀寫知識技能的轉化和遷移。例如,本學期在執(zhí)教區(qū)公開課《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寫結合課例展示的時候,重點品味賞析了兩個重點句:“整個下午我都懷著一種自豪感等待父親回來。我用漂亮的花體字把詩認認真真地謄寫了一遍,還用彩筆在它的周圍畫上了一圈花邊?!薄捌唿c。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在學生感受巴迪聽到母親表揚時的自豪、驕傲,等待父親回來時的沾沾自喜與迫不及待,聽到父親批評時的極度傷心與沮喪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同時,重點領悟了運用細節(jié)描寫、動作描寫、數(shù)字時間的羅列、巧妙運用標點符號等方法表達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之后,筆者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讀寫情境:上課鈴打響了,只見數(shù)學教師抱著一疊試卷匆匆走進教室,開始發(fā)試卷公布成績了……由于情境熟悉,體驗深刻,方法習得到位,學生寫作得心應手,情感真實表達,效果極佳,獲得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
三、立足發(fā)展,拓展閱讀
立足文本組織開展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活動,能發(fā)揮出拓展閱讀的重要作用,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正確的引導,使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效果。并且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選擇拓展閱讀篇目,必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閱讀情感得到激發(fā),實現(xiàn)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增強閱讀教學效果,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如教師選取四大名著為主題開展拓展閱讀,能使學生加深對歷史的了解,感悟語言的精煉與精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梢娏⒆阄谋緦崿F(xiàn)有效開展拓展閱讀教學活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教師應該對此系統(tǒng)深入地進行探究。
拓展應注意不能一味地追求出新、出奇,不要一味地追求熱鬧浮躁的課堂氣氛。任何一種方式和方法的應用都是為了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對于教學重難點的處理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拓展基于文本之上,只有對文本充分挖掘和對學生準確把握,拓展才會產(chǎn)生無可比擬的課程價值,才是課程改革引領下的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所期待的。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