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淑惠
學生怕寫作文,怕上作文課。不少學生的作文“清湯寡水”,沒有什么文辭修飾,沒有什么真情實感。那么,到底該如何解決學生的寫作問題呢?在寫作教學中,筆者以“聊、創(chuàng)、評、展”四字為媒,做了一些嘗試,效果不錯。
一、聊——積素材
筆者充分利用課前大約五分鐘的“聊天”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聊天的內容大致有以下幾種。
1. 熟讀課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或片段。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熟讀和背誦課文上下功夫。學生對課文中優(yōu)美的句段讀得多了,背得熟了,這些優(yōu)美的句段就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以后也就會下意識地運用到作文中去。
2. 課外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筆者要求學生每天課外閱讀半小時,并將課外閱讀時學到的好詞好句分門別類地收集在一起,并且經常翻閱;或者在課前“聊天”時,和同學分享這些好詞好句。這就為寫作積累了語言材料。
3. 每天堅持看新聞聯播或向家長了解近段發(fā)生的新聞。筆者建議家長陪孩子看新聞,并和孩子交流對新聞內容的看法。在第二天課前“聊天”時,學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交流。
4. 交流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想。生活中處處都有美,處處都可以發(fā)現美。要求學生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周圍的一切,利用課前“聊天”時間讓學生互相交流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想,做生活的主人。
“聊天”既能打消學生對寫作文的畏懼感,又能讓學生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創(chuàng)——寫實感
寫作的源泉來自于生活,為了讓學生有素材可寫,可以讓學生多體驗生活。實踐證明,有些喜歡游山玩水的人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散文、游記。所以,“會玩”是寫好作文的秘訣之一。 玩得豐富多彩一些,比閉門不出好多了。在課堂上,做游戲,畫簡筆畫,聆聽聲音,利用實物、道具,借助多媒體……筆者創(chuàng)設各種特定的情境,再現生活場景,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觀察思考,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說出來,真正做到我敘我見、我寫我事、我抒我情,從而解決了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三、評——促進步
講評是最好的指導。學生認真寫,教師仔細研,而后大家一起賞作文里的“亮點”,改進作文里的缺點。在講評的過程中,筆者貫徹六字方針:“欣賞”“挑刺”“訓練”。
第一環(huán)節(jié),欣賞。找出學生寫得妙、值得仿的句子,讓其他學生現學現仿。如有一個學生寫《一件讓我不開心的事》時是這樣開頭的:黃昏一寸一寸地把天邊的晚霞釀成了酡紅,寧靜似炊煙一點點彌漫開來。那天傍晚,發(fā)生了一件不開心的事……又如,有一個學生寫“笑”時是這樣寫的:她大笑起來,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那嘴張得好大啊,足可以塞進一個蘋果;那雪白的牙齒露在外面,全然不顧“笑不露齒”的古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也在積累,也在仿寫。
第二環(huán)節(jié),挑刺。找出有語病的句子,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一起幫忙提意見,一起幫忙修改。這樣,既幫助了別人,也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有個學生寫跳遠:“他一咬牙,猛地跳了出去?!惫P者讓學生“挑刺”。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將短句改成了長句:“他緊閉雙唇,咬緊牙關,目光炯炯地盯著前方,用力擺動雙臂后,像一陣疾風似的跳了出去……”把動作細化,還加上了神態(tài)、想象,句子就變得生動、活潑了。
每次上作文課,筆者都將學生分為幾個合作學習小組,組織學生討論組內同學的作文。學生暢所欲言,共同修改。這樣做,既可以群策群力,幫助學生自己動手把作文改好,又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訓練。訓練要注意三點:一是一個階段突出一個訓練重點,圍繞這個重點組織練習、講評。如三、四年級訓練寫作格式和結構,五、六年級訓練寫作方式和寫作內容。二是根據作文的要求,確定一個修改和訓練重點。如要寫清楚一件事情的經過,就必須根據中心意思的需要指導學生恰當地安排材料,做到詳略有別、主次分明,切忌平鋪直敘。三是在平時作文修改、訓練時,可以有目的、有重點地列出修改作文的幾個要求,在修改時,讓學生對照要求,檢查、修改、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欣喜地發(fā)現,學生帶著問題訓練,目標比較明確,注意力更集中,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指導學生寫作 《一場精彩的籃球比賽》時,為了引導學生使用歇后語,筆者訓練他們填空:今天,我們和(1)班的同學進行了一場籃球友誼賽。他們的隊長自信地說:“跟我們比,你們是螞蚱斗公雞——自不量力?!蔽曳磽舻溃骸澳悴灰と藢W繡花——瞎逞能?!彼f:“嘿嘿,咱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幾個歇后語就把比賽前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描繪出來了,文章顯得生動活潑。又如,上學期學?!傲弧庇螆@活動有一個“吹乒乓球”比賽,活動結束后,學生寫了一篇作文。在講評時,筆者讓學生對比兩個題目:《記一次游園活動》和《奔跑吧,乒乓球》,問他們更喜歡哪一個。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喜歡第二個。在這個題目的提示下,更多的題目出爐了:《小球,看你往哪跑!》《小乒乓,大學問》《小球,聽話》……再如,學生在寫公園里的花時,剛開始只會寫:“公園里的花朵真美呀!”經過“挑刺”后,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多了。有的改成:“公園里的花朵隨風搖曳,總是樂滋滋的?!庇械母某桑骸肮珗@里的花朵怒放著,像鄰居家小妹妹的新裙子……”通過講評修改,學生有了進步,寫作興趣得以激發(fā),寫作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展——樂寫作
很多學生的作文是寫寫扔扔,幾乎沒有保存。筆者讓學生把修改過的作文整理起來,利用課余時間錄入成電子稿;期末時,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封面、目錄,裝訂成一本書的樣子,并給自己的這本書取個書名,再寫上自己的名字。這就是自己的“著作”了。筆者把每個學生的“著作”都放在班級的圖書角,讓大家一起欣賞。這樣的展示讓學生很有成就感,他們覺得自己就是班里的一個“小作家”了,以后每篇作文他們都會認真地對待、認真地修改。有了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這樣的寫作熱情,學生也就慢慢愛上了寫作。
作文是生活的體現,而不是生活的點綴。教作文應該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明白作文是生活中自然情感的流露,使學生拿起筆就想寫、就會寫。雖說寫作教學——想說愛你不容易,但只要走好“聊、創(chuàng)、評、展”這“四步”,學生就會覺得寫作有樂趣,就會愛上寫作,寫作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