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上個月,汪女士順產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一家人還沒高興幾天,就迎來驚心動魄的一幕。原來,汪女士在給孩子換衣服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寶寶的臍帶快要脫落了,只粘連著肚臍一點干皮,她便忍不住“手癢”,小心翼翼地把臍帶給扯下來了,結果寶寶的肚臍就出現(xiàn)了流血現(xiàn)象。汪女士認為是“破了點皮”,只簡單給寶寶清理了一下??墒菐滋爝^后,孩子便出現(xiàn)高燒不退的現(xiàn)象,甚至肚臍部位還紅腫了起來,這可嚇壞了汪女士一家,趕緊帶著孩子去醫(yī)院。醫(yī)生檢查之后遺憾地告知,孩子患上了新生兒敗血癥,并且很嚴重,一定要及時治療,不然會有生命危險。
新生兒敗血癥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新生期嬰兒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屬于較為嚴重的一種全身性病患反應,也是威脅新生兒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新生兒的臍殘端是高蛋白組織,營養(yǎng)豐富,是病原微生物生長發(fā)育的理想溫床;且臍帶創(chuàng)面缺乏皮膚的覆蓋、血管未能閉合,會出現(xiàn)少量滲血現(xiàn)象,這種環(huán)境也非常適合細菌的繁殖,故肚臍成為病原微生物入侵新生兒機體的特殊門戶。同時,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細菌一旦侵入機體,會迅速擴散開來,一旦進入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就會讓嬰兒的病情更加兇險,如果治療不及時,其死亡率高達40%左右。因此,新手爸媽一定要掌握護理寶寶的科學方法。
正常情況下,臍帶在出生1天后自然干癟,3~4天開始脫落,10天以后自行愈合。新生兒臍帶脫落前,父母要每日檢查臍部,觀察臍帶殘端有無出血、滲血、滲液等情況。一般情況下,要用消毒棉簽蘸75%的酒精涂擦臍部,由內向外環(huán)行消毒,然后蓋上消毒紗布,以防感染。要避免尿布直接覆蓋在臍部的敷料上,洗澡時要做到不打濕敷料,更不能將嬰兒全身浸在澡盆內,以防臍部被水浸濕潰爛而引起感染。另外,新生兒的新陳代謝較快,怕熱且容易出汗,加上其每天大小便的次數較多,臀部皮膚極易受到尿便的污染,因此父母要多關注寶寶的皮膚狀況,盡可能每天為其洗澡,便后及時清潔臀部,并及時更換清潔衣物和尿褲。小寶寶的貼身衣物要用專用盆、專用洗液進行燙洗,清潔之后還應晾曬殺菌。對存在臀部紅疹的寶寶,應給予相應的治療,以減少感染的發(fā)生。
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非常容易被家長忽視,難以在病發(fā)的第一時間送往醫(yī)院進行治療。從另一角度來看,即便是早期送往醫(yī)院,敗血癥的診斷需要通過做血培養(yǎng),這一過程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所以,為了讓寶寶能及時得到正確的診斷與有效的治療,早期識別新生兒敗血癥的危險癥狀與體征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出現(xiàn)精神萎靡、反應遲鈍、體重不增、體溫不升、少動、少哭、少吃等狀態(tài),要高度警惕新生兒敗血癥的可能,及時帶寶寶就醫(yī)。本病治療以合理應用抗生素、支持及對癥療法為主。
抗生素方面,在血培養(yǎng)和其他非特異性檢查結果出來前,一般經驗性選用廣譜抗菌藥物組合,盡早針對革蘭陽性菌、G-菌,用氨芐西林(或青霉素)加第三代頭孢菌素作為一線抗菌藥物組合。
對癥及支持治療方面,主要為注意保暖,及時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對感染性休克患兒,擴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黃疸重者給予光療;有中毒性腸麻痹者及時胃腸減壓及藥物治療;有彌散性血管內凝血者給予肝素抗凝治療,糾正缺氧;重癥患兒需少量多次輸新鮮血或血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