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主產(chǎn)于我國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
附子加工炮制可分為鹽附子、黑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鹽附子:呈圓錐形,表面灰黑色,有鹽霜,頂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huán)紋,環(huán)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淡附片:呈縱切片,上寬下窄,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縱向導管束。質硬,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口嘗無麻舌感。
炮附片:形如黑順片與白附片。表面鼓起,黃棕色。質松脆,氣微,味淡。
附子功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主治——
亡陽證:本品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陽虛證:本品辛甘溫煦,有峻補元陽、益火消陰之效,凡腎、脾、心諸臟陽氣衰弱者均可應用。
寒痹證:本品氣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溫經(jīng)通絡,逐經(jīng)絡中風寒濕邪,故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風寒濕痹周身骨節(jié)疼痛者均可用之,尤善治寒痹痛劇者。
此外,西醫(yī)診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暴發(fā)型流腦、中毒性肺炎、敗血癥等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屬亡陽證者,某些急癥大汗過多而見休克屬亡陽證者,均可用其進行治療。
臨床上,附子可與其他中藥配伍治療多種疾病。
劇痛類疾病 附子有明顯的止痛作用,其配伍不同,所治療的疼痛也不同。
1.配細辛、麻黃,方如麻黃附子細辛湯。適用于急性腰扭傷、腰椎間盤脫出等引起的腰痛。
2.配芍藥,方如芍藥甘草附子湯、真武湯。適用于坐骨神經(jīng)痛、腰椎間盤突出、脈管炎等引起的腰腿痛。
3.配桂枝等,方如桂枝加附子湯。適用于關節(jié)疼痛。
4.配細辛、大黃,方如大黃附子湯??捎糜谀[瘤疼痛、膽絞痛、腎絞痛等。
5.配大黃、干姜、肉桂、人參,方如溫脾湯??捎糜诓煌耆阅c梗阻引起的腹痛。
全身浮腫性疾病 配牛膝、車前子、肉桂、地黃、茯苓、澤瀉等,方如濟生腎氣丸。適用于腎病水腫、腹水等。
虛喘 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等,見面色暗黑、惡寒、咳喘者,或有常年服用皮質激素者,多屬虛喘。
1.配肉桂、地黃等,方如腎氣丸(附子、肉桂、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金匱要略》謂“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見腰膝酸軟、小便頻、輕度浮腫、臍腹部隱痛或小便無力者,常服腎氣丸可改善體質,預防復發(fā)。
2.配小青龍湯。凡哮喘見惡寒、無汗、脈沉微細、舌質暗淡而潤澤,苔白水滑者,附子配合小青龍湯有效。
3.對于久喘而形體瘦弱、心動悸、脈空大者,可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炙甘草湯加附子等,有替代激素的作用。
需提醒的是,附子使用有禁忌,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服藥時不宜飲酒,不宜以白酒為引,且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貝母、白蘞、白及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