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珊
隨著新課標教學改革的快速發(fā)展,在小學教學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勞動與技術課堂是促進學生手腦共用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教學科目,也是加強學生勞動技能和基礎勞動知識掌握的關鍵學科,只有在小學教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動手習慣,才能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擬對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展開探討,提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改革模式,以期為全面提高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在當前小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學生在家庭教育中很難自主參與勞動活動,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弱,學生也缺乏勞動知識和基礎勞動技能。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我們要更加重視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但在當前的小學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基礎知識的教學工作,導致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開展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勞動與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就成了廣大教師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從學習興趣入手,帶領學生進入課堂教學
小學生年齡偏小、思維活躍、活潑好動,課堂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為了促使學生在教學中長期保持專注度,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只有長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真正跟隨教師的教學步驟完成學習任務。
以烹飪技巧的教學為例。對學生而言,在家庭教育中他們很少能夠進入廚房完成烹飪活動,所以學生對烹飪技能了解不夠深入,也不會對烹飪技巧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就要為學生講解一些中華美食典故,讓學生通過一些小故事了解我國傳統(tǒng)烹飪技能,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烹飪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在隨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簡單的食物做法傳授給學生,如蔬菜沙拉、涼拌西紅柿等只需要簡單步驟就可完成的食物,學生在品嘗過自己所制作的菜肴后,就會產生強烈的烹飪成就感,學習動力也會得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技能掌握程度也會隨之提高。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置開放型的課堂作業(yè),要求學生回家后為家長做一道自己在學校中學習的簡單菜肴,增強學生的生活實踐經歷,提高學生的技巧應用能力。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小學生年齡偏小,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卻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的示范和講解。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細致的講解,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加細致的了解,但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較弱,教師單純的文字性教學很難讓學生真正了解教學的重點內容。因此,在詳細講解的基礎上,教師還要為學生進行詳細的示范,學生通過模仿教師的動作,所掌握的實踐技能將會大大提高。當然,教師也要注重示范過程中的講解內容,必須口語化、生活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接真實地感受技能的動作和要點。為了更加清晰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要點,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教學視頻,這樣就能更加直接清楚地分析實踐技能動作。
例如,在洗衣服常識的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詳細地演示洗衣服的步驟,還要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的洗滌標志和專用的洗滌劑,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清楚地分析,不同的衣物應使用什么樣的洗滌劑來進行清洗。隨后,教師則引導學生自主展開清洗紅領巾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洗滌劑種類來清洗,并且舉辦教學比賽,看誰的紅領巾洗得更干凈。在理論加實踐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洗衣常識的認識和洗衣技巧的掌握。在學生回家后,也要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自己洗自己的衣服,并且要求在母親節(jié)或者父親節(jié)那一天,由自己來洗家人全部的衣服。學生在家庭中完成洗衣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思想情感以作文或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不僅為學生積累了寫作素材,還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
三、重視學生自主操作,促使個性化發(fā)展
每一個學生對于勞動與技術教學內容的理解都有所不同,同樣的教學目標,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采用的技巧和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就要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在勞動與技術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壓縮講解與示范的時間,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自主操作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會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操作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以剪紙技術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講解剪紙的相應理論知識,隨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示范內容模仿完成規(guī)定的圖案。此時,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剪紙法與步驟不加以控制,而是讓學生自主領悟剪紙的精髓和步驟。當學生對剪紙技術有初步的了解后,教師則可以為學生安排創(chuàng)意制作課程,要求學生在紙上剪出自己想要的圖案,制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讓學生在加強個人剪紙技術的同時,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此來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完成藝術創(chuàng)作后,將學生的作品張貼在教室內,并且舉辦剪紙大賽,由全班同學共同投票,選出一、二、三等獎,以比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教學中,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教學內容。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思想情感融入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勞動技術,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操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技能,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以此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勞動與技術教學效果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