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依歪
摘要:在涼山彝族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國家教育方針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為指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合理運用多媒體,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集中精力認真地聽課、仔細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不斷學習,盡量抽時間閱讀各種教育書籍和教學資料,寫心得、認真感悟,從理論上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師生;教學;問題;成功;多媒體?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105
在涼山彝族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jù),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要搞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生自主、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便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教師要與學生和睦相處,并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
我長期在彝族地區(qū)任教,通過教學實踐,讓我知道了與學生和睦相處,并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教師要使學生喜歡學、愛學語文,對語文這門學科產(chǎn)生興趣,就應該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或者當成自己的朋友,和他們平等地相處。由于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相處好了,他們會把這種良好的情感關系遷移到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去。特別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歲數(shù)小,很尊敬老師,有的還很崇拜老師,認為只要老師說的話就是對的,就必須要聽。這些娃娃在父母面前,也許要撒嬌,但在老師面前,他們總是很乖,很聽話。
如果我們彝族地區(qū)的語文教師還把架子擺起,認為自己是教師,比學生懂得多,自己沒有說對的也要讓學生聽,這咋行呢?要是教師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知識性的錯誤也不及時改正的話,那才是真正的誤人子弟哦。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了老師講得沒對,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來,教師要虛心接受。不要犯那種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對的的錯誤。教師要注意,要善于鼓勵學生,不要學生有點毛病就挑剔,要換一種思維,換一個角度來說學生,使學生既及時改正不良之處,又從內(nèi)心深處接受老師的批評或者說老師的意見建議,也就是不要讓學生有反感的情緒,要讓他們既“怕”又“愛”老師。有的語文教師在學生面前很有威信,只要在,學生乖乖的。但是,老師轉(zhuǎn)身一走,就鬧了起來。這說明學生的自覺性較差,還沒有養(yǎng)成好好學習的良好習慣?!傲己昧晳T成就美好人生?!币虼?,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好好學習,積極向上。
二、教師要適當運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涼山彝族地區(qū)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深知多媒體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多大。這是外地有的教師不敢想象的。因為在我們山區(qū),孩子的見識比起外地的孩子來說,是有較大的局限性的。當學生認識了多媒體,了解了多媒體,那直觀、形象,聲像并茂、栩栩如生的情景,就會深深地吸引山區(qū)的孩子。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彝族地區(qū)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實踐,比如說針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經(jīng)驗同多媒體教學結(jié)合起來,既讓學生學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又培養(yǎng)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可以開闊視野,學到本領的事情,還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恰當運用多媒體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起來。如《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我就使用多媒體把不同種類的鳥鳴聲,鳥的圖片放給學生聽,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認真傾聽,仔細觀察,并結(jié)合我們涼山普格的實際來學習課文中的內(nèi)容。在教學時,我主要將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從“鳥的天堂”經(jīng)過時所看到的景象一一演示給我班學生看,讓他們仔仔細細地觀察,并進行比較、思考和分析,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就明白了把大榕樹叫做“鳥的天堂”的真正原因。接下來,我就指導我班學生通過讀來理解課文里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的語句,把課文中非常形象、生動的情景展示給學生看。當學生津津有味地看到課文中的情景變成了聲音、圖形時,就更加有興趣學習了。
三、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領悟,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認真分析了我班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學生學有所獲,切實落實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包括采用開放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興趣,以適應新時期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我們五年級一班一共有60個學生,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思維水平、想象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能力。比如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自愿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操作、與人合作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小組的合作中,同學與同學之間會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但是自主探討能力較弱,有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較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的督促、輔導。我所教的五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通過四年多的學習,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隨著年級的升高,無論是從認知上還是能力上,對學生的要求都高了一些。所以,有少數(shù)同學學習起來就感到了吃力,這對我們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而言,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得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實,我在假期里就提前通讀教材、理解教材,制定教學計劃,認真設計教學活動方案,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每一節(jié)課后,都認真布置作業(yè),堅持采用多種形式來批改作業(yè),注重學生錯題的收集和糾正,并重視教材的靈活處理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堅持聽組內(nèi)、校內(nèi)外同行老師的示范課和隨堂課;重視組內(nèi)的集體備課,使自己的教學更嚴謹、更科學。我們都知道,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活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所以,我盡量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樣、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活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分層要求、分層布置作業(yè)、分層輔導,做到使學困生進步、使優(yōu)生更優(yōu),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川省普格縣向陽鄉(xiāng)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