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生活在太空中的航天員必須洗澡,一部分空間站有“洗澡間”。
雖然可以洗澡,但在太空中洗澡對于航天員來說仍然是項大工程。由于處在失重狀態(tài),洗澡要先把腳固定住,不然身體被水一沖會不停翻跟頭。失重環(huán)境下的水和地球上的不一樣,不會聚在一起,而是一粒粒的小水珠,很容易嗆(qi`ng qi3ng)傷人,航天員還要戴上呼吸罩和護目罩。
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會自動流下來,需要開動水泵連同空氣一起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時間只有15分鐘,可清理污水和其他準備工作卻需要45分鐘左右。
航天員的洗發(fā)液是特制的。這種洗發(fā)液96%的成分是從植物中提取的,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能變?yōu)槭旨毿〉念w粒。洗頭時,它很容易帶走頭上的污垢(g7u h7u)。洗完后,用餐巾紙或毛巾一擦,洗發(fā)液就被清除得一干二凈。目前,航天員洗臉主要還是靠濕毛巾擦拭,這也是中國航天員采用的洗臉方式。
許多人都見過宇航員身著宇宙服,背(b8i b-i)著大“背包”在太空中行走的照片。在太空中行走到底是一番什么滋味,也成了很多人想要探知的謎團。
太空行走分兩種,一種是身著宇宙服的艙外活動,為了保險,這種宇宙服的一端系(x# j#)有一根保險繩,繩的一端接在航天飛機上。據世界上第一位從航天飛機步入太空的美國宇航員馬斯格雷夫稱,當他從打開的貨艙門走出去時,為了避免飛離航天飛機而去,宇宙服上就拴有一根長約15米的保險繩。在太空中,馬斯格雷夫時而伸腿舒腳,時而自由飄飛,時而凝神定氣,好不自在。
另一種太空行走說起來有些離譜。宇航員完全脫離了航天飛機,停留在茫茫無際的太空中,簡直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衛(wèi)星人”。不過,他的“游而不離”得(d0 d0i)歸功于身上的“背包”——載人機動裝置。該裝置內設供電系統(tǒng)及推進系統(tǒng),可以幫助宇航員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行走于太空。1995年2月7日,美國宇航員哈里斯和傅勒身著新式“背包”,在太空中進行了名為“太空芭蕾”的自由表演。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fā)展,不遠的將來,我們也一定能自己去體驗一下太空行走的美妙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