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也對小學音樂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規(guī)劃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應當是第一要務,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之后,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時,要通過各種活動的組織和教學計劃的安排,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內容豐富性,以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方式,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科學合理的實施策略,更好的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音樂;美育教育;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276
引言
奧爾夫這一音樂教育學家曾經說過,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想象力和情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所以,小學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將審美作為立足點更好的出發(fā),善用音樂文化的精神來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塑造。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展現(xiàn)出音樂教育的功能,達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
一、借助興趣,落實美育教育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還沒有形成過多的社會經歷以及生活經歷,自身就如同一張十分純潔的白紙。無論是心靈,還是思想都比較稚嫩,也比較單純。大部分小學生決定自己是否參與一項活動,是否接觸一件事物的主要判斷依據(jù)都是其是否能夠帶動自己的興趣。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當教師在實施美育教育時,就可以以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出發(fā)點,抓住學生的興趣以及好奇心,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如此一來,學生既能夠感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以及享受,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環(huán)境中,接受美育教育,形成美育思維,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在小學音樂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時,也應該注意落實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多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心理特征。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影響,自身的認知能力及判斷能力比較差。針對于一些純理論性的知識,大多數(shù)學生都沒有較高的了解欲望,也很難真正的對其形成理解。但是,針對于課堂上所出現(xiàn)的計劃之外的事情,學生們卻經常會產生好奇心理以及探索欲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適當?shù)脑诔R?guī)教學體系中,穿插一些趣味化的環(huán)節(jié)。
例如,在講解完一段理論性的音樂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實踐性的組織學生拍手或者演唱。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這部分知識內容,也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講解節(jié)奏一類的音樂知識時,基礎的理論知識是教師必須要講解的一部分內容。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合理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能夠處于主體角度上,以翻轉課堂的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融入美育教育,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美意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心靈美思維。
二、組織視唱活動,感知旋律美
不論是學習音樂的演唱,還是音樂鑒賞都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市場根基,不然的話就無法深層次理解與感悟音樂影響音樂美育的實施。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興趣的同時,還要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音樂視唱能力,讓學生在視唱當中感知旋律美,順利完成音樂與美育的結合。第一,巧妙借助游戲活動實施節(jié)奏訓練,讓學生在趣味游戲活動當中感知與把握節(jié)奏。
例如,在學習《你的名字叫什么》時,教師不能夠采用單一地讓學生跟著音樂演唱的活動,而是要融入節(jié)奏訓練,讓他們拍這手走到同學面前唱,促進同學之間音樂和情感上的交流,讓節(jié)奏美的感知水到渠成。第二,加強對學生的食譜訓練,為學生鑒賞與理解音樂之美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比如在學習兩只老虎時,教師可以先對音樂作品進行反復播放,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初步構建音高概念,之后引導學生看歌譜,大膽說一說歌譜當中數(shù)字要唱成哪些個音名,接下來將其套到歌曲當中演唱,進而讓學生自主掌握視唱歌譜的方法,對旋律美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在游戲過程開展審美教育
在小學音樂的課程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音樂課程的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內容,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切忌千篇一律的機械式教學,也應避免枯燥無味的填鴨式教學,這在開展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尤為重要。音樂是藝術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首音樂中,最重要的就是蘊含其中的感情,教師應當通過一些特色化的教學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歌曲中的感情,與歌曲創(chuàng)作者近距離的進行心靈交流,讓學生對于音樂和藝術之美有大致的了解。
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七課的《鐵匠波爾卡》這一曲目的教學時,應當考慮到這首曲子獨特的節(jié)奏。教師在正式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一首慷慨激昂的音樂放給學生欣賞,讓學生感受到這首歌曲歡快的鼓點和夸張的節(jié)奏力度,從而感受蘊藏在其中的豐收喜悅。在學生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游戲性的話題,讓學生們可以在欣賞的過程中開動頭腦進行思考和討論,使得學生在交流中對這首歌的情感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把握。當然,如果對于對這首歌的樂器設備觸手可得的教師來說,也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將用來演奏曲目的鑼鼓搬到課堂上,讓學生能夠有更加直觀的既視感,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師可以用一些游戲性的方式,例如讓學生親自來嘗試打擊音樂的節(jié)奏,讓學生更近距離的感受音樂中跳動的節(jié)拍,同時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對于音樂課程有更加濃厚的興趣,以此幫助教師更好的開展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當中,不斷地推動美育教育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梢耘囵B(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能力、益于身心健康、健全學生人格,讓學生獲取到更加全面和綜合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振華,嚴安順.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學周刊,2020(17):163-164.
[2]俞婧.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北方音樂,2019,39(04):194+198.
[3]許碧嫻.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華夏教師,2018(26):65-66.
云南省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保和鎮(zhèn)第一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