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具錄
摘要:農村小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思想上不重視、方法上不正確、應用上不科學等問題,導致產生消極面對學習的情況。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使學生能夠化被動為主動,教師就以上問題,進行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分析和探索。教師發(fā)現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表現調整教學、增加師生活動、創(chuàng)設個性化實踐活動等,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轉變了學習思想,養(yǎng)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農村;小學;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201
農村小學教師探析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是基于學生學習現狀提出的,是為了依托農村現有環(huán)境來改善學生的學習,讓學生重視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打開自己的學習視野,了解世界的精彩,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之不斷努力。
一、從學生現實需要出發(fā)——滿足學生的需求
農村小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會因為知識脫離自己的生活、與自己的期望不符合等,喪失學習的興趣。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做到從學生出發(fā),圍繞學生的需要展開,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展開面對面交流,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所在,然后圍繞學生設計教學計劃。教師也可以設計調查問卷,咨詢學生的意見,將學生的意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教學期間,教師也要盡可能地聯(lián)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向學生介紹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有意義的,并不是盲目進行的,扭轉學生的學習思想。在學生課堂學習告一段落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與學生進行理性溝通,打開新的教學思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會發(fā)現課堂學習的意義,主動走進課堂。
二、圍繞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調整——實施靈活化教學手段
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喜歡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案一成不變,并沒有隨著學生的變化而變化,忽視了學生的成長和時代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圍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對學生進行教育,知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知識尚需努力掌握。教師可以利用為學生設置問題思考、話題討論、課堂測驗等環(huán)節(jié),多角度了解學生的課堂表現。在學生表現優(yōu)異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在學生表現不佳的時候,教師也不要忙著批評學生,而是貼合學生的現實情況,靈活調整教學課堂。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講授,通過知識點細化、課下訓練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中,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三、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調動學生的活力
學生與教師都是課堂的構成者。但是,在農村課堂中,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是比較少的,難以發(fā)揮自己的有效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看到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表達溝通中,適應學習課堂,夯實自己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借助與學生一起對話交流、設計話題討論、分析問題等形式來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學生更好地展示自己。在與學生互動的時候,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學生表達、參與,在學生表現的時候,利用眼神肯定、語言鼓勵來激勵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會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意義,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主動走進課堂中來,為課堂注入活力。
四、創(chuàng)設個性化實踐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作用
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有著不同于他人的閃光點。但是,受農村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很難利用現有的條件來挖掘自己的個性。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實踐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使學生形成實踐應用的習慣,讓學生逐漸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并將其發(fā)揚光大。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把農村廢舊材料來進行工藝創(chuàng)新,也可以讓學生基于農村現狀來寫一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還可以帶領學生使用農村廣闊的場地來進行實驗和鍛煉,發(fā)揮農村的有利條件,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在學生遇到挫折的時候,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挫折教育,讓學生正確理解人外有人,以謙虛的態(tài)度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學生在個性化實踐活動中,會獲得實踐的成就感,養(yǎng)成勇于實踐的習慣。
總之,本文通過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fā),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圍繞學生課堂表現進行調整,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設個性化實踐活動,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引領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不再躲避學習,而是能主動參與進來,與教師一起創(chuàng)設更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了學生的真實需要,圍繞學生展開了教學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歐陽美娘.農村小學教師有效課堂教學的調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33):89-90.
[2]康維軍,董彥.新課改下農村學校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2018(32):48-49.
本文為2019年天水市“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TS[2019]LX205)研究成果。
甘肅省秦安縣興國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