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潤瑤 權墨雪晨
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核心內容。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濫用已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技術交流和社會發(fā)展的“攔路虎”。在調節(jié)和保護的基礎上,均衡發(fā)展個人經濟利益和社會主義利益,規(guī)范管理知識產權持有人的權利范圍并且可以限制知識產權濫用以促進企業(yè)市場的有序競爭。本文主要闡述了知識產權壟斷的法律內容,分析了知識產權壟斷的相關內容,探討了知識產權壟斷與反壟斷法律規(guī)制的關系。
關鍵詞:知識產權;壟斷性;法學分析
知識產權是合法的壟斷權。知識產權壟斷性是在其發(fā)展具有專有性的法律行為特征的基礎上不斷演變而來的。然而,壟斷一詞的表述導致了業(yè)界對知識產權排他性的誤解,模糊了知識產權壟斷與經濟壟斷、反壟斷法律法規(guī)的界限。因此,明確三者的關系,明確知識產權壟斷與反壟斷法規(guī)制之間的法律關系勢在必行。
一、知識產權相關概念分析
(一)知識產權的立法分析
知識產權是指“權利人因其專業(yè)知識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在經營企業(yè)活動中的標記和聲譽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知識產權是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條件下因其智力成就而獲得專有壟斷的權利。知識產權法基本制度的立法價值主要在于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調節(jié)和平衡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規(guī)范知識產權權利人排除、限制競爭和濫用權利的行為,維護公平自由的競爭秩序。
(二)知識產權壟斷性
知識產權是一種具有排他性的民事權利。是指知識產權權利人未經法定許可或者權利人同意,不得占有、使用、處置知識產權。鄭思成教授認為“專有”亦即獨家占有,它與“壟斷”的含義一致。[1]知識產權壟斷不同于中國經濟發(fā)展領域的壟斷理論,經濟壟斷是指特定的經濟社會行為主體在市場價格競爭的過程中我們?yōu)榱艘粋€特定的目的對目標以及市場所做的排他性控制。即壟斷是各方取得市場支配地位的手段。但是,知識產權的壟斷作為權利的本質,并不一定使權利主體在市場上占據(jù)主導地位。因其發(fā)展具有專有的特質,知識進行產權在其企業(yè)市場國家經濟中只排除模仿性的競爭。也就是說,只有在市場上沒有同類替代品的情況下,才能認為權利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現(xiàn)實生活中,絕大多數(shù)產品都有同類的同類產品。因此,知識進行產權壟斷性只是一個專有型用語學習習慣,其語境無法和經濟社會學上的壟斷相等同。
二、知識產權壟斷性的法律價值
首先,知識產權本身就是一種權利壟斷。知識產權的客體是知識,是一定程度上的智力成果,但這種智力成果一般不為他人所知,這使得知識產權的所有者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其次,知識產權壟斷具有合法性。各國法律都建立了知識產權制度,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賦予知識產權所有者壟斷知識成果的權利,賦予他人在一定地域和時間范圍內不得使用知識產權的權利。法律可以通過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限制的方式對知識產權壟斷地位不斷進行維護。從法律上看,知識產權壟斷是對一種成果的法律確認;經濟意義上的壟斷是在市場競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客觀經濟現(xiàn)象,兩者有本質區(qū)別。雖然知識產權的合法壟斷可能會造成進入壁壘,但知識產權帶來的壟斷利潤可以鼓勵人們創(chuàng)造智力成果和技術創(chuàng)新,從而擁有壟斷力參與競爭。
三、知識產權壟斷性與反壟斷規(guī)制的邏輯關系
關于“壟斷”一詞,世界發(fā)展各國反壟斷法并沒有一個明確和一致的定義,但通常情況下,壟斷是特定的主體通過實施的對市場信息進行排他性控制或對市場經濟競爭能力進行一些實質性限制的行為。[2]知識產權法通過賦予權利人私權來刺激創(chuàng)新,反壟斷法通過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來維護創(chuàng)新,使兩者實際上相輔相成,在立法目的上沒有沖突。
王先林教授認為,“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合法的壟斷,一般是作為反壟斷法的適用除外而存在。[3]中國《反壟斷法》第五十五條規(guī)定:“經營者依照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行使知識產權的行為,不適用本法;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的經營者,適用本法?!笨梢悦黠@看出反壟斷法律規(guī)制的是知識產權權利的濫用和排除限制企業(yè)競爭的行為,而不是其權利的專有性的存在。但是,如果在行使知識產權或相關行為時,達成或實施壟斷協(xié)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或實施具有或可能具有排斥或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則可能構成濫用知識產權排斥和限制競爭。因此,在知識產權運作中,要注意避免反壟斷法意義上的壟斷行為。
結束語:
綜上,在以科技為第一發(fā)展生產力的今天,知識產權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應緊跟社會發(fā)展趨勢,正確把握知識產權與反壟斷法律法規(guī)的邏輯關系,實現(xiàn)知識產權持有人的合法權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動態(tài)平衡。
參考文獻:
[1]鄭思成.私權、知識產權與物權的權利限制[J].法學,2004(9):74-84
[2]劉大洪.經濟法學【M】.1版.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466
[3]王先林.若干國家和地區(qū)對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控制[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54-159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泰州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