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文平
摘要:目的:觀察在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護理中使用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所取得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于2019年5月份至2021年5月份在醫(yī)院中接受治療的72例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組法,每組36例。常規(guī)健康教育用于對照組,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用于觀察組。結果:觀察組哮喘控制率高于對照組,肺功能指標及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哮喘控制及肺功能改善上使用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哮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肺功能,自我效能感明顯提升。
關鍵詞: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學齡期支氣管哮喘;哮喘控制率;肺功能
【中圖分類號】R562.2+5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5-064-01
支氣管哮喘近年來發(fā)病率逐年提升,在學齡期兒童中發(fā)病率較高,屬于一種特異性疾病,在疾病緩解階段患兒無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是由于仍然存在氣道炎癥,在出院后仍然需要患兒及其家屬具備較強的疾病治療依從性,以此來控制患兒的哮喘癥狀,使肺功能得以顯著改善。在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時,通過給予患兒常規(guī)健康教育方法,盡管能夠給患兒提供一定的指導,但是由于該種護理方法缺乏主動性及延續(xù)性,不能滿足現(xiàn)階段學齡期支氣管哮喘疾病護理工作要求。為了能夠提升哮喘控制率,改善患兒肺功能,倡導給予患兒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以確?;純耗軌虮M快恢復健康[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9年5月份至2021年5月份在醫(yī)院中接受治療的72例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組法,每組36例。對照組,男、女為17例和19例,6-15歲,均值(9.9±1.2)歲;觀察組,男、女為20例和16例,7-14歲,均值(8.4±1.4)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法,為患兒及其家屬講解支氣管哮喘疾病知識,加強對患兒病情進行監(jiān)測,對于一些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的患兒應給予心理疏導,使患兒的恐懼感得以減輕,在疾病治療期間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緒。
觀察組,行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1)案例分享:鼓勵一些經(jīng)歷過專業(yè)培訓的患兒講解自己的哮喘康復經(jīng)歷,表達方式可采用文字、圖片及影音的方式進行。(2)游戲模式:當患兒進行案例分享之后,護理人員應為患兒講解疾病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并引導患兒參與到呼吸康復訓練游戲等中去,并做好哮喘藥物、霧化器等。選擇1名患兒對哮喘突發(fā)情況進行模擬,并將霧化器和藥物卡片放置在一旁,要求患兒需要在15-20min時間內規(guī)范使用霧化器及疾病治療藥物,以確保該種模式的更好實施及開展。為了確保腹式呼吸訓練方法的更好開展,護理人員應親自為患兒提供指導,并教會患兒家屬腹式呼吸級模擬訓練的具體方法,以便在日?;純杭覍倌軌驗榛純汉粑峁┲笇?。護理人員應給予一些能夠正常完成各項任務的患兒給予鼓勵,可采用發(fā)放禮物的方式來實現(xiàn),以提升患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經(jīng)驗交流:當游戲模擬工作結束之后,護理人員鼓勵患者應積極主動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并上臺為其他患兒分享自己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感受。對于一些無法到達現(xiàn)場的患兒及家屬,為了能夠確保彼此之間能夠更好的進行交流,可采用現(xiàn)場進行視頻錄制的方式來實現(xiàn),以便能夠為其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便利。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哮喘控制水平,以臨床癥狀為判斷標準,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癥狀:(1)每周白天哮喘癥狀發(fā)作次數(shù)>2次;(2)夜間會發(fā)作哮喘;(3)每周哮喘藥物使用次數(shù)>2次;(4)受哮喘影響,患兒的正?;顒邮艿接绊憽F渲?,控制良好為不存在以上任何一項;部分控制為以上癥狀存在1-2項;未控制為 以上癥狀存在3-4項[2]。
觀察兩組干預前后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PEF(呼氣峰值流速)肺功能指標。
觀察兩組自我效能評分,使用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評估,總分為4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兒的自我效能感越好。
1.4統(tǒng)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肺功能評分及自我效能評分用()表示,用t檢驗;哮喘控制率用(%)表示,用檢驗,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兩組哮喘控制率對比
哮喘控制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2.2干預前后兩組肺功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肺功能指標高于對照組(P<0.05)。
2.3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評分對比
觀察組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支氣管哮喘本身屬于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兒科中發(fā)病率較高,引發(fā)該種疾病的產生與氣道慢性炎癥及支氣管高反應性有直接關系,在疾病臨床治療中將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和控制疾病作為疾病治療目標。由于支氣管哮喘疾病本身的病程較長,并且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在日常生活中誘發(fā)疾病的因素較多,極易導致患兒在出院后出現(xiàn)復發(fā)[3]。因此,為了能夠提升支氣管哮喘疾病恢復效果,應做好護理工作,以使患兒的呼吸肌收縮能力得以增強,使肺功能得以顯著改善。當前,倡導在學齡期支氣管哮喘疾病護理中使用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該種護理方法重視患兒之間及其家屬之間的互相幫助,彼此之間進行醫(yī)療資源共享,使患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得以增強[4]。
本文研究結果為,觀察組肺功能指標及自我效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哮喘控制及肺功能改善上使用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可行性,患兒肺通氣功能顯著改善,加速了肺部血液循環(huán),呼吸道平滑肌痙攣明顯改善,肺功能改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學齡期支氣管哮喘患兒哮喘控制及肺功能改善上使用兒童互助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提升哮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肺功能。
參考文獻:
[1]馬相敏.延續(xù)護理對學齡期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兒預后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1,28(06):103-105.
[2]宋穎,李碩.健商理念下的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兒疾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工程,2021,28(04):531-532.
[3]張玉真,何清.延續(xù)性護理結合強化呼吸功能鍛煉對支氣管哮喘患兒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10):178-180.
[4]譚艷平,吳楊超,吳雅娜.同齡同病示范教育在哮喘學齡前兒童病例肺功能監(jiān)測與呼吸訓練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21,19(03):27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