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麗 唐昌芹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說過:“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全面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即學校和家庭,不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不論在教育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會發(fā)生分歧?!笨梢姡议L和學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進學生勤奮學習的根本途徑。家長是否有效的配合學校對子女進行教育,直接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在教育的過程中,時常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來自老師的抱怨聲: 某某同學今天又沒有完成作業(yè)了,通知了他的家長,不到幾天又打回原型,不知道他的家長究竟有沒有管教他; 某某同學作業(yè)未完成,他的家長已經(jīng)在作業(yè)本上簽好名字了; 某某同學今天又遲到了,真不知他們怎樣為人父母的……另一種是來自家長的埋怨聲: 我的孩子以前成績是很好的,這個學期換了個老師成績就差了很多; 我的小孩,家長的話根本不聽,他只聽老師的; 我的小孩成績不知考得怎么樣了,測驗的試卷怎么總是未發(fā)到…….從這兩種聲音可以看出,家長和老師都是為了教育孩子在互相抱怨對方,他們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合作。家庭和學校是作為孩子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相互支持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 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相互削弱和抵消,學校教育的作用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因此,家長與教師間互相配合是具有極其重要性的。那么,如何使這兩者好好地配合起來呢?
不管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意識到家校配合的重要性,不要認為見家長、見老師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打一通電話或見見面,這也許會使一個孩子作出改變,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家校配合可以互通孩子成長的情報,以便雙方全面地把握孩子學業(yè)、品行發(fā)展的狀況,及時給于干預和糾正。上學的孩子,天天都在變,變成什么樣子了,家長和老師眼里看到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因為家長跟老師的角色不同,孩子在家長和老師面前的表現(xiàn)也漸漸不一樣了。這樣,家長和老師都只看到了孩子“成長變化”的“一個方面”。例如有的學生在校很乖,但同到家卻不--樣,他們需要父母督促才做作業(yè)、也不做家務(wù),甚至還有騙家長錢的行為。因此家長和老師就需要經(jīng)常溝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把握孩子的成長狀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而這個溝通是雙方都需要的。
家校配合可以使二者的教育更好地協(xié)調(diào)一致,效果好。有的學生在校能做到遵守校規(guī)校紀、尊敬老師、講衛(wèi)生等等,但一旦走出校門就會把老師所教的拋之腦后,部分學生在家就有不尊重自己的長輩、隨地扔垃圾等等行為習慣。因此,家長也應和老師一樣要求、監(jiān)督孩子按照學校的要求去做。這樣,把學校要求跟家庭教育結(jié)合起來,可以很好地促進學生道德養(yǎng)成,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家校配合還可以更好地減緩孩子學習考試的壓力,防止孩子過早厭學。有部分家長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周六周日送孩子去補習或參加興趣班,加重孩子的負擔,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極容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作為家長應隨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要視孩子的情況決定參不參加額外的學習。家長必須給孩子更多的關(guān)心、鼓勵和支持,以幫助孩子緩減心理壓力,樹立信心。
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吝嗇對孩子的贊揚和鼓勵,也許一句“你真棒”、“這次你有了進步,加油”、“失敗乃成功之母”、“請再接再厲”等等贊揚或鼓勵的話語會溫暖學生的心,如同讓學生喝了蜜一樣,使他們的心里甜絲絲的。
當發(fā)現(xiàn)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成績不理想時,家長、老師就必須共同采取措施,鼓勵、支持、幫助孩子渡過難關(guān)。
家校配合可以減少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對孩子的影響。家校要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修渠、鋪路,共同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當孩子有者沉迷網(wǎng)絡(luò)游戲、盜竊、抽煙喝酒、離家出走等等行為時,這也許是家長松懈對孩子的管理,或者由于家校配合不力,造成孩子管理的漏洞和空擋,游離于我們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之外,被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著。
家長和學校如何相互配合?
第一、要充分理解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動機和目的是相同的
家長到學校來找老師,是為了孩子,老師把家長叫來學校,指出孩子的問題,挑孩子的毛病也是為了孩子。不同的只是方法和手段而已,各自發(fā)揮不同作用,但目標是一致的。這是家校配合教育的大前提,要充分理解,理解到位了,就不會在家校配合上跟老師、學校鬧別扭。即使老師和學校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要理解老師和學校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為了“咱們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是家校配合溝通的前提。
第二、孩子有了問題,老師和家長不能互相埋怨
沒有一個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沒有一個家長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從學校來說,學生犯再大的錯誤也不能把怨氣撒到家長頭上,因為家長也不愿意看到這樣的局面。但作為家長,孩子犯錯也有不何推卸的責任,也許是家長們不懂得對孩子如何管教或?qū)⒆舆^分的溺愛,導致他們的犯錯。從家長來說,也要理解,沒有一個老師不愿意自己的學生有出息、成績出色、品行好,所以,孩子有問題也是老師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孩子在學校犯了這樣那樣錯誤,家長也不能把怨氣撒在老師頭上,除非學校和老師有明顯的責任。所以,當孩子有了問題,家長和老師要共同協(xié)商,制定管教孩子的方法,使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第三、不要認為孩子犯錯誤是丟了家長的臉,可讓老師幫忙批評教育,避免其再次犯錯
普天之下的父母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給自己長臉,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樣的期望也可以給孩子帶來上進的動力。但是,我們也得尊重和理解這樣一個客觀事實: 未成年人的成長實際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也就是說是在“不斷地與錯誤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所以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必然要面對的問題,正是他的錯誤才給了我們教育他的機會,成就了我們家長的權(quán)威。所以,作為家長要理解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當孩子有了錯誤,既不要因為自己的臉面而大發(fā)脾氣,對待孩子簡單粗暴,毫無節(jié)制地發(fā)泄自己的不滿。也不要因此而不主動配合學校,更不要因為自己的臉面而包庇孩子的問題、或者阻撓對孩子問題的處理。因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遠比你的臉面更重要! 這是為父母者特別要注意的一點。
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城關(guān)鎮(zhèn)金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