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言知識學習過程中,“聽、說、讀、寫”是四個基本技能,而聽力能力的提升,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三個技能,基于此,文章將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聽力問題進行探究,旨在通過所述,給予相關從業(yè)教師一些建議,助力留學生的聽力能力提升,并以之為載體,促進漢語言及漢文化的國際化傳播。
關鍵詞: 對外漢語;文化差異;聽力
引言
近來年,在國內(nèi)外刮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風”,很多人紛紛對這個古老國度的文化、語言,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故不遠萬里來我國求學,而這些留學生,由于來自不同國家,其文化、語言等與我國都存在一定差異,導致其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聽力能力難以快速提升,并對其繼續(xù)深入學習,產(chǎn)生影響,因此,如何培養(yǎng)留學生的聽力能力,將值得我們深思。
一、影響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的因素
1、學生來自不同國家
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就是為了幫助一些像學習漢語及漢文化的留學生,提高自身的漢語知識能力,而聽力作為其中一項重要技能,卻在實際開展中受阻,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留學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國家,如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等,甚至很多非洲國家的人,也紛紛前來求學,但不同國別語言基礎,卻成為了制約其聽力能力提升的關鍵所在,因此,如何消除障礙,提升學生聽力能力,將是留學生漢語學習能力提升的重中之重。
2、學生主觀因素
留學生中有部分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在乎成績的好壞,不在意文憑的高低,缺乏足夠的學習動力,懶懶散散,得過且過,相比較學習漢語,他們更熱衷于旅行和美食,上課不認真聽講,課后不完成作業(yè),既懶于張嘴說漢語,又怠于動筆寫漢字,更不用說聽錄音了。
3、中外文化差異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本土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已經(jīng)根深蒂固,飲食、宗教、教育等文化觀念與中國大相徑庭,留學生對很多中國習俗文化不了解,鬧出很多笑話,甚至誤會。比如“節(jié)日文化”,中國有很多節(jié)日,我們不僅元旦、春節(jié)放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也要放假,節(jié)日經(jīng)常會收到留學生發(fā)來的祝福短信,有時清明節(jié)也會收到一份尷尬的祝福。此外,還有很多詞匯都是充滿中國特色的,比如拜年、年貨、獨生子女、八零后、二胎、半斤八兩……不理解這些詞匯,會給聽力理解帶來一定的障礙。
4、漢語詞義混淆
漢語詞匯量巨大,對詞匯理解不透,常常造成詞義用錯的現(xiàn)象。漢語詞匯種類繁多,有單音節(jié)詞:門、床等;合成詞:如逍遙等;外來詞:雪茄、沙發(fā)等;雙音節(jié)詞:妻子、車子、窗戶等;成語:如車水馬龍、風流倜儻等;還包括不斷涌現(xiàn)的網(wǎng)絡語言詞匯:PK、秀、粉絲、菜鳥、醬紫、打醬油等;漢語還有很多形似字、同音字、一字多義現(xiàn)象,都極易造成詞義理解的混淆,從而產(chǎn)生歧義和誤解。比如:“打”字,意義很豐富,打人、打球、打主意、打哪來……共有26個字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表達錯誤。再比如多音字“還”,“他還欠款一萬元”中的“還”讀音是“hái”還是“huán”,意義截然相反。此外,漢語句型也很多,尤其被動句型,是留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句式。
二、優(yōu)化聽力教學的策略
1、聽說訓練緊密結合
為了幫助留學生理解詞匯,可以讓學生用詞匯造句,教師點評,或者讓其他留學生點評,教師總結。比如聽力課文當中有個詞匯“物美價廉”,指東西價格便宜而且質量很好,教師講解詞義之后可以讓學生造句,“這家商店的東西物美價廉”“我買的衣服物美價廉”等,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詞匯的意思,還會記憶深刻。除了詞匯,被動句、把字句等重點句型的學習也可以加入到口語訓練中。
2、以視圖輔助理解
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詞匯理解是基礎環(huán)節(jié),學生對詞匯的理解程度直接關系到對話與段落理解的好壞,用圖片展示名詞類的詞匯,用具體形象代替枯燥的講解與抽象的想象,效果立竿見影;甚至可以用實物演示,如書包、書本、衣服、鞋子等;如果這些還不夠覆蓋聽力內(nèi)容,也可以用電腦或手機圖片來演示,如“旅游”話題,可以搜索中國各地風景圖片,長城、九寨溝、黃山、西湖、兵馬俑……幫助學生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3、運用場景模擬表演
詞匯與簡短的句型訓練可以通過造句的訓練方式加深理解,聽力教材當中的情景對話則可以通過場景模擬表演來完成。比如:購物、看病、問路、就餐等場景,教師可以組織幾名學生到講臺前進行對話表演,甚至可以運用課文詞匯自己設計對話來表演。如:“留學生樓在哪兒”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關于問路的常用句式,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場景模擬,每組學生分配角色,有問有答,教師再進行分析講評。模擬表演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和學習語言,教學效果很好。
4、增加聽寫訓練
世界各國的語言文字中,漢字結構最為復雜,對書寫字母文字的外國人來說,書寫確實存在很大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引導、認真指導、反復糾正,培養(yǎng)留學生書寫漢字的好習慣,在課堂上適當增加聽寫訓練,幫助學生建立起漢字字形、字音、字義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對漢字的基本認知,并進一步強化對漢語詞匯的記憶,引導學生逐步增加詞匯量的積累。
結束語
綜上,從聽力角度提升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是學好漢語及漢文化的關鍵,因此,作為教師,應從文化背景、教學方法等多角度出發(fā),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進而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助力其漢語學習效率與能力的提升,使?jié)h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參考文獻:
[1]陳思瑢.對外漢語聽力技能教學探討[J].文教資料,2020(25)
[2]董美思.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法初探[J].文學教育,2018(18)
作者簡介:作者姓名:王麗,出生日期:1999.12.18,性別:女,籍貫:貴州省安順市,專業(yè):漢語國際教育,學校:遼東學院
遼東學院 遼寧 丹東 1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