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
摘要:隨著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確定,為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有目標性。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于歷史教學,更好的幫助教學突破時空阻礙,強化歷史認知。本文通過教材解讀,運用多媒體展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角色扮演等方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學,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歷史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過程中教育學家根據(jù)歷史教學特點,基于對學生歷史學習要求而總結出的核心內容,包含: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形式,滲透歷史核心素養(yǎng)要求,從而提升教學效果。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研究,總結了幾點基于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方法。
一、深入解讀教材,構建信息情境
教材作為教學的基礎,是教師不能忽視的信息來源。在教學信息多樣化的情況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學資料來源,但是歷史教材作為歷史教學的基礎材料,也是教師不可忽視的信息來源,它是歷史學者總結各類歷史資料編寫的歷史教材,突出了歷史的教學特性。教師只有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有效整合教材資料,才能更為準確的綜合教學信息,為學生展示歷史資料。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效的信息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構建信息情境,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例如在教學《隋朝的統(tǒng)一與滅亡》時,教師引導學生整合教材內容,構建關于隋朝的經(jīng)濟以及科舉制的信息網(wǎng)。通過對大運河的講解,引導學生構建信息圖,構建大運河的始流,經(jīng)流以及終點,從而感受大運河修建帶來的經(jīng)濟文化的變化,體會其對隋朝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影響;再者,隋朝另一大特點科舉制的創(chuàng)辦,魏晉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隋朝創(chuàng)建科舉制,有效打破這一局面,促使學子均有機會通過科舉考試評選進士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兩種制度的信息圖進行對比,從而使學生感悟隋朝兩大舉措對后世的影響。教師通過信息情境教學,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更能讓學生感受歷史的魅力所在。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時空阻礙
多媒體的出現(xiàn),對于歷史教學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多媒體具有豐富畫面,轉變靈活等特點,給人以視覺與聽覺的刺激,從而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場景、歷史畫面,促使學生突破時空阻礙,親身感受歷史的變遷,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歷史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動蕩的春秋時期》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烽火戲諸侯”的圖片以及片段視頻,使學生感受周幽王的昏庸無道,為取悅王妃而做出的荒唐舉動,強化學生對于人物的感知,以及諸侯的心理變化,從而理解后期犬戎進攻西周而無外援的結果。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通過鮮活的歷史情境,感受當時王室的衰敗以及歷史變遷的必然,從而對于歷史事件有更為準確的認知,突破時空束縛,提升學習感悟。
三、運用問題探究,強化歷史認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核心素養(yǎng)對于歷史教學的要求。不斷提問,不斷引導學生對歷史問題探究,能促使學生對歷史問題有不同的收獲,使學生歷史思維活躍,不斷對歷史問題產(chǎn)生新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強化學生自主問題探究,從而在自主剖析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史料,進行論證,并對歷史問題進行歷史解釋,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認知,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教學《明朝的建立》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已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朱元璋在強化皇權的過程中廢除丞相立中書,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地方取消行省設三司,權力一分魏三,互不統(tǒng)屬;設立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人并權力歸于兵部,皇帝掌握軍事大權;設立錦衣衛(wèi)等措施。這樣的統(tǒng)治形式,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假如你是明朝的百姓,你對當時的統(tǒng)治形式,有什么想法嗎?這個問題情境一出現(xiàn),學生們對當時的明朝統(tǒng)治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紛紛提出了對明朝統(tǒng)治的認知:朱元璋設立的中書省和三司對于皇權的統(tǒng)治有著更加積極的作用,但是錦衣衛(wèi)等特務組織的創(chuàng)立對于社會也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也導致了明朝后期社會混亂的局面。教師為學生提供時間進行問題的討論與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對問題進行深化分析,從而使學生不知不覺間對明朝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四、角色扮演,強化歷史責任
蘇霍林姆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到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币虼耍跉v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學生親身參與到歷史事件中,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以及歷史責任。在教學《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來模擬康有為上書變法時朝堂的論戰(zhàn),讓學生分兩組,一組是康有為改革派,一組時頑固派大臣,讓學生準備資料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感受戊戌變法得以實施的不易以及歷史變革的艱難,從而體會變法者的歷史責任,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
歷史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jù)歷史教學要求,立足學生需求以及核心素養(yǎng)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有效的歷史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更好的融合歷史知識,感悟歷史情感,自主探究歷史史料,強化歷史理解,從而解決歷史問題。促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習,實現(xiàn)學生從知識積累到人文精神的提升蛻變。
參考文獻:
[1]高廷智.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的實施研究[J].新課程(中),2019(11):48.
[2]吳霞.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歷史情境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