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紅
摘要:閱讀能力是小學生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能力,但是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卻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采取的方法比較單一、落后,閱讀教學的目標不明晰,導致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氛圍比較沉悶,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制約著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師紛紛開始探索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1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
1.1調(diào)動語文學習積極性
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擺在首要位置,能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程背景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語文教師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需要想辦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深入探尋課文的內(nèi)涵,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語文閱讀,在閱讀學習中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2促進對語文課文的理解
在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后,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幫助小學生準確把握課文的主旨,用心感受文章的情感,了解課文的深刻寓意,感受到語文知識學習的獨特魅力,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1]。
2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
2.1創(chuàng)造良好閱讀氣氛,激起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語文老師應該借助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氣氛,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使得學生能夠喜歡上閱讀,增強學生具有的閱讀能力。首先,老師需要就語言、情感與教學氣氛上來激起學生閱讀興趣,進而增強學生具有的閱讀能力。比如,在講述《找春天》這篇課文時,首先,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走到戶外,感知大自然,找尋春天的痕跡,老師則在一旁用優(yōu)美的語句描繪春天的美景,使學生可以從豐富多彩的春景當中感知到春天具有的魅力,進而激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其次,老師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氣氛,激勵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使得學生在實際閱讀當中能夠感受到樂趣,讓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比如,在進行《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把班里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進行課文后續(xù)的補充,同時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龑?,讓其在思考與討論時感受到課文所具有的魅力。最后,詩歌不只需要學生去閱讀,還需要其進行朗讀,讓學生借助輕緩的語氣來感知詩詞具有的美。
2.2開展多樣化朗讀,培育學生良好語感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部分,是由古至今都沿用的教學方式。但是,伴隨社會的持續(xù)進步與發(fā)展,老師在進行教學方式探索與創(chuàng)新上逐漸迷失,過分追求某些“花樣”,或是不斷涌現(xiàn)的新“方法”,對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卻并不屑一顧。這就造成語文課上陣陣的讀書聲逐漸減少,使得朗讀這個實用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越來越不受重視。伴隨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中的持續(xù)推進,以及人們恢復語文課上朗讀愿望得更加迫切,使得朗讀得以重新回到老師的視野中。小學時期的低年級,是學生完成漢字學習以及提升認知的初始階段,學生能夠結(jié)合漢字具體的發(fā)音與朗讀,實現(xiàn)自身朗讀能力的提高,進而強化對于漢字的語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事實上就是讓學生借助自己的口講出作者所寫的話,學習作者的語言以及遣詞造句,了解作者當時的神氣和音韻,感知到作者所表達的是思想感情。借助大量的朗讀,指導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難點部分進行多樣化的朗讀,理解并掌握課文的語氣、節(jié)奏以及句式,研究其中所隱藏的情趣與意志,深入感知文章中的用詞、造句、排布以及情境。
2.3強化方法指導,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老師講述并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教學方式,可以讓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本身的思維與認知能力過于局限,閱讀經(jīng)歷也比較少,所以,老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不要回學生講述較為抽象和難以理解的閱讀方式,但是需要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逐漸滲入一些閱讀方式的指導,讓學生可以在閱讀期間一步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此外,老師還需要掌握語文這門課程的基本特征,設計相應的思維情境,同時在這樣的情境當中添加有些閱讀練習的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不斷探究適合當下學生的閱讀方式。比如,在講解《窮人》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尋找課文中可以體現(xiàn)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段落或語句,指引學生展開一些思考:文章中哪里可以體現(xiàn)出主人公的善良?請說出對于重點段落或語句的理解,同時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時學生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勢必要結(jié)合上下文進行分析,尋找課文中能夠體現(xiàn)主人公善良的語句并進行分析。這樣引導閱讀的方法,可以使學生理清閱讀的思路與規(guī)律,進而提升其的閱讀思維水平[2]。
結(jié)束語
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當中的重要內(nèi)容,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以及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閱讀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啟蒙意義。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老師務必要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進而在持續(xù)的實踐中整理出最合適學生的閱讀方式。
參考文獻
[1]申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路徑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08):12-13.
[2]王玲麗.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藏族學生閱讀能力的路徑[J].新課程(中),2019(1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