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延博
(宜春先鋒軍工機械有限公司,江西 宜春 336000)
彈芯技術是尾翼穩(wěn)定脫殼穿甲彈的關鍵部件,也是穿甲作用的主體所在,因此,穿甲彈的穿甲能力與彈芯材料的性能、結構有著密切關系。彈芯材料在目前最常見的是貧鈾合金或鎢合金,存在“擊而不毀”的情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現代粉末冶金技術,根據一定的比例將金屬材料燒結而成的材料被稱為含能金屬基材料,其金屬材料包括某稀土金屬以及鈷、鎢、鐵、鎳、錳等,通過對配方中的鈷/鎳比例進行調整,來調整材料的抗壓和抗拉強度;調整配方與參數是能夠將4種含能屬基材料制備,其編號分別為W-1、W-2、W-3、W-4,然后對其展開動態(tài)特性試驗與靜態(tài)性能試驗。
根據GJB3197-1998炮彈試驗方法,以小口徑彈道炮作為發(fā)射裝置進行結構強度試驗。射擊過程中,膛壓平均達到380~400MPa,需要將紙靶樹立在彈道炮10m處,從而對彈芯出炮口后的飛行姿態(tài)進行觀測,表1為結構強度試驗結果。從結果能夠了解到,彈芯密度與延伸率以及拉伸強度有關系,密度越高,延伸率、拉伸強度則會降低,并且會增加延伸率波動,同時抗壓強度不變。從理論上講,延伸率和抗拉強度必降低,彈芯有較良好的易碎性能,但在炮管內比較強的過載沖擊下,很容易出現彈芯斷裂的情況。W-1、W-2彈芯均出現橫彈和斷裂情況,這說明抗拉強度低于900MPa、延伸率小于7.8%時,彈芯難以滿足射擊強度要求,因此,后續(xù)研究通過W-3、W-4彈芯來進行。
表1 結構強度試驗結果
金屬沖擊、金屬拉伸、金屬壓縮的試驗方法以標準GB228-1987對材料進行壓縮與拉伸,環(huán)境溫度為10℃,相對濕度為60%,試件的直徑為5mm,橫截面長度為25mm,表2為試驗結果。
表2 含能金屬基材料拉伸、壓縮試驗結果
利用小口徑彈道炮進行射擊,彈芯分為W-3、W-4以及93W鎢合金3種狀態(tài)。
選取后效鋁板為靶標,放置炮口50m處,共8層2mm2A12-T4,尺寸為1000mm×1000mm,間距為300mm。以(900±50)m/s的速度,將彈芯垂直撞擊靶標,破片穿孔數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其結果表明,W-3彈芯在該速度下所產生的破片穿孔總數最多,而93W鎢合金彈芯穿透8層鋁板基本不會形成破片,因此,W-3彈芯易碎性能最佳。
將45mm603鋼板設置為靶標,放置炮口50m處,尺寸為1000mm×1000mm。以(1200±50)m/s的速度,將彈芯著角45°對靶標撞擊,W-3、W-4以及93W彈芯均試驗了3發(fā),效果如圖2所示。該試驗結果能夠說明W-3、W-4以及93W鎢合金彈芯均能夠對靶標進行有效穿透,從而表明在抗壓強度與密度相當的情況下,彈芯有著基本一致的穿甲能力,并且彈芯的穿甲能力與延伸率、拉伸強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
然后在炮口50處靶標后方將盛滿航空煤的油箱放置靶標,靶標為2mm2A12-T4鋁板,共10L,油箱與鋁板之間設置300mm間隔。以(950±50)m/s的速度,將彈芯對靶標進行垂直撞擊,結果如表4所示。根據其中的相關數據,可以充分說明與93W鎢合金彈芯相比,含能金屬基材料彈芯的引燃性能更加顯著。
設置50mmQ235的鋼板靶標,放置炮口50m出,然后在靶標后方放置B炸藥靶彈,靶彈殼體厚度為7mm,裝藥量為2.3kg,其密度為1.65g/cm3,撞擊速度為(950±50)m/s,撞擊角度為45°,分別對W-3、W-4、93W鎢合金彈芯進行了3發(fā)試驗。
結果顯示,W-3、W-4均能夠對靶后B炸藥靶彈有效引爆,93W鎢合金彈芯無法對其引爆。這說明,含能金屬基材料彈芯的引爆性能明顯優(yōu)于93W鎢合金彈芯。
綜上所述,抗拉強度和延伸率是影響含能鎢材料適應性的主要參數,抗拉強度應當高于900MPa,延伸率應當超過7.8%,同時在破片性能上,W-3彈芯要明顯優(yōu)于W-4彈芯,所以延伸率可以控制在7.8%~10%的范圍內,抗拉強度可以控制在900~1000MPa范圍內。與傳統93W鎢合金彈芯相比,含能金屬基材料彈芯的各個性能更具優(yōu)勢,能夠極大地提高綜合毀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