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亮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在教學領域中的推廣和普及,教育相關部分對小學低年級的科學越發(fā)的重視,對小學生和教師都具有相當大的挑戰(zhàn),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并且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但是在課堂注意力方面不夠集中,為了提升小學生的聽課質量,將核心素養(yǎng)引入到科學教學過程中,主要以《磁鐵的吸力》一課為案例,詳細地探究幾項實踐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科學;核心素養(yǎng);課堂教學策略
引言: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階段具有符合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和關鍵能力,既能夠凸顯出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又具有家國情懷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同時反映出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通過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向小學生引入核心素養(yǎng),更能夠彰顯出此學科的育人價值,并且也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好科學課程的本質魅力。本文以小學二年級《磁鐵的吸力》為教學研究內容,著重分析和探討如何將核心素養(yǎng)有效引入到科學教學過程當中。
一、在科學課堂中采用游戲活動,以此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具有濃厚的興趣,以往的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闡述和講授,并沒有改變和更新教材方案和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了改變這種教學弊端,小學科學教師可以根據(jù)科學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進行整改,通過將具有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游戲活動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會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簡單化,還會使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獲得更多科學知識內容,以此順利的完成教師的科學教學目標。
例如,正當教師講解小學二年級《磁鐵的吸引力》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講解一段小故事,比如,有一艘神州號的小船出現(xiàn)了故障,那么怎么樣讓它動起來的,這就能夠使小學生產(chǎn)生好心的心理,從而使課堂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教師接著說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給你們每人發(fā)一張紙和一個回形針以及磁鐵,讓學生們把紙疊成紙船,然后讓學生們把回形針放到紙船里。旁邊放上磁鐵,然后移動磁鐵,看看會有什么效果,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個磁鐵玩具,然后讓學生挪動磁鐵,看看會產(chǎn)生什么樣科學效果。教師也可以給學生表演一個魔術,拿來一個透明平底玻璃瓶,里面放一個硬幣,然后倒放,硬幣會掉出來。但是事先把磁鐵放到玻璃平底,然后再倒放,里面的硬幣居然黏在了瓶底,并且不會掉下來。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科學實驗,教師拿實物進行游戲活動,不僅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對科學知識有了更好的認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游戲比賽,準備一個紙質的迷宮游戲,看哪個學生用磁鐵最先找到游戲出口,通過以上的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有效帶動小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在游戲的過程中,深刻的認識和掌握科學知識的奧秘,進而使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有所提升。
二、采用體驗活動,促使小學生發(fā)揮理性思維能力
在小學開展科學課程,能夠有效地鍛煉小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小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也能夠促使學生用理性思維能力去分析和解答各種科學現(xiàn)象,從而有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觀點。例如,當教師講解《磁鐵的吸引力》課時,有的學生會認為磁鐵就是吸鐵石,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述吸鐵石在科學中名稱就是磁鐵,同學們你們覺得磁鐵除了能夠吸住鐵制的物品,那么其他的金屬物品也會被吸住嗎?教師可以拿來一個簡單鑰匙和易拉罐,讓學生們猜測哪個物品能夠被磁鐵吸住,讓學生到講臺前體驗一下效果,這樣會讓學生更有課堂參與感。
三、增設一些科學創(chuàng)造活動,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為了拓展學生認識科學,理解科學的重要性,小學教師可以適當?shù)耐貙捳n堂教學內容,將一些科學創(chuàng)造活動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這樣既能夠豐富科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又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延伸出更多了新思維,這樣對學生未來科學方面的發(fā)展能夠起到積極正面的效果。
例如,當學習《做一個指南針》課程時,有條件的情況下,讓學生們在科學實驗室做指南針,先給學生們準備相關的教學工具,比如,鋼針,薄膜紙、水槽、塑料碗、大頭針、塑料架等科學實驗道具??梢韵茸寣W生們那鋼針吸引大頭針,然后告訴學生這個科學原理,然后用投影儀向學生展示指南針的構造和工作原理,接著教師詳細向學生講解制作指南針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可以事先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來進行合作學習制作,有的小組可以做水浮式的指南針,另一個小組可以制定懸掛式的指南針,做水浮式指南針時,學生可以采用海綿紙可以滿足不漏水的效果,接著讓學生們把制作出來的指南針測試一下是否能夠準確的指明方向,通過學生們進行反復的試驗和不斷的改良,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同時也會逐漸地在小學生心中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進而使小學科學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規(guī)范化。
四、通過探究科學活動,引領小學生獲得科學經(jīng)驗
學習科學知識就是要不斷的探索生活中科學問題,學生只會親身的體驗到科學中的奧秘,這樣才會使學生的科學成績有所進步。例如,在學習《觀察我們的身體》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發(fā)問,為什么格尺摩擦頭部,紙屑能夠被吸到格尺上?這跟磁力有什么關系嗎?冬季北方的學生為什么穿衣服時會產(chǎn)生靜電?帶著這些問題學習身體中各個部位,運用投影儀觀看人體的外部結構,用放大鏡觀察身體中細節(jié)以及制作各種科學實驗活動等方式,來讓學生們深刻的感知我們身體的各種特點。通過進行探索身體中的科學活動課,也能夠讓學生們更加愛護自己的身體和關心身邊的殘障人士。
結束語:
通過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學習科學教學課堂,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增設更多的科學教學內容,不僅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小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并且有助于小學生樹立起理性的科學精神,這對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林曉光.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32):292.
[2] 高志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19):269.
深圳市龍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 5281100DE07CB1-26EE-4D6C-9CB3-9DEA88C4ACEC